45岁的陶艳波,她每天从早到晚,几乎都要陪伴在儿子身边,和儿子一起学习,做儿子的老师、陪读。原来陶艳波的儿子杨乃彬是一位聋哑学生。在杨乃彬一岁的时候,因为一次发烧导致耳膜出血,最终导致他失去了听说功能,这给了陶艳波和一家人很大的打击。
为了给孩子治病,他们走过了很多地方,但医生的结论始终让他们失望。很多人劝陶艳波把孩子送到聋哑学校,但是陶艳波没有放弃,为了儿子她专门从老家黑龙江到北京去学习唇语,然后一点点地教儿子说话、识字。无数次尝试、无数次努力,她相信相信只要心诚,上苍也会被感动。无数个太阳升起的清晨,无数个夕阳西下的傍晚,陶艳波对着儿子,指着自己,张口说“妈——妈!”通过自己的发音及口型,在脆弱的听觉系统与有声的世界之间建立联系。终于有一天,儿子能说话了,他能含糊地说出了妈!这让陶艳波和丈夫激动万分,他们坚信儿子能行。
为了能让儿子接受更好的教育,陶艳波坚持让儿子上正常学校,为此她做出了一个难以让人理解的决定,辞职陪着孩子一起上学。就这样,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三,母子二人一起学习。陶艳波就是儿子的耳朵,就是儿子的向导。而杨乃彬的老师、同学也都为这对母子提供了最好的条件。而经过不断练习,杨乃彬也能比较正常地和人交流。一个普普通通的母亲,用无边的母爱创造了人间奇迹。如今,杨乃彬已经考上了大学,成为了河北工业大学机电专业的学生,他也希望用自己的努力回报父母,回报老师,和所有帮助他们的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