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刑满释放人员自创公益机构8年劝说31名逃犯投案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12月26日03:44  京华时报 微博
▲昨天上午,在王金云(左二)的陪同下,陈阳(左三)到深圳南山派出所投案自首,所长出门迎接。本报记者刘杰摄   ▲昨天上午,在王金云(左二)的陪同下,陈阳(左三)到深圳南山派出所投案自首,所长出门迎接。本报记者刘杰摄

  “我到派出所了,马上去自首,你要照顾好父母!”昨天上午,34岁的陈阳来到深圳市南山派出所门口,刚一下车就拿出电话,颤抖着拨通了哥哥的手机号码。

  15年前,跟随父母到新疆讨生活的陈阳在一次冲突中失手将一名当地小伙砍死,随后四处逃亡。4年前,陈阳开始关注专门为服刑、劳教、犯案在逃、社区矫正人员和刑释解教人员提供社会帮教服务的公益组织“阳光下之家”,今年年初,他与该机构创始人王金云取得联系。

  在王金云和志愿者的细心劝说下,陈阳决定投案自首,从而成为这家“更生人士矫正服务中心”成立8年来成功劝说投案自首的第31名在逃人员。

  第31名投案者

  陈阳家在四川三台,1995年,刚刚满18岁的他随同父母前往新疆富蕴县淘金。次年7月的一个清晨,他在一次冲突中失手将一个名叫“小红”的小伙大腿砍伤。按照陈阳的描述,这是当地一个经常欺负他们这些外地人的“小混混”。因为害怕报复,事发后陈阳逃到乌鲁木齐。20多天后,他偷偷返回富蕴县打探消息,才知道“小红”被送到医院后因抢救无效死亡。

  “我成了杀人犯,抓到了肯定要给人家偿命。”抱着这样的想法,陈阳连家也没回,就开始了逃亡之旅。

  从乌鲁木齐到石河子再到大同,陈阳离事发地越来越远,最后决定南下广东。

  他化名“魏广勇”,落脚东莞常平镇。因为害怕被人识破身份,陈阳只能去那些不要求看任何身份证明的小工厂应聘,而且常常干一两年就换一家。路上遇到警察警车,陈阳都不敢直视,每每默默地绕着走。

  陈阳说,这么多年来,他心仪的女孩和心仪他的女孩都有,可是考虑到自己的身份,他从来不敢与对方深入交往。第一次恋爱,是在2009年夏天,一位名叫燕子的浙江女孩,把一封情书丢在陈阳宿舍的床上。燕子说,她早就注意到陈阳,觉得他面貌清秀,踏实可靠,愿意做朋友。“那封信读了好几遍,心里很复杂。”陈阳说,自己30多岁从未谈过恋爱,真的想尝试一下爱情的滋味,于是他们恋爱了。

  燕子活泼外向,比陈阳小10岁。每天下班后,他们都一起吃饭逛街,有时候看电影。更多的时候,燕子叽叽喳喳,把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讲给陈阳听,然后小鸟依人般等着恋人的安慰。

  爱情一度冲淡了逃亡的恐惧,有好多次,他都想对燕子说出自己的真实经历,但最终有所保留。直到后来两人同居,燕子怀了孕,要跟他结婚,陈阳终于意识到,自己的身份永远无法给燕子正常的婚姻生活,于是找借口陪燕子打了胎,并下定决心分手。“我好想告诉她,我杀过人,不能跟你在一起,但怎么都说不出口。”

  看着从医院出来的女友苍白的脸,想到自己永远无法过上正常人的生活,陈阳痛苦到极点,彻底放弃了侥幸心理,开始寻求救赎。他想到几年前在新闻上看到的“阳光下之家”。

  帮扶者曾是失足者

  “阳光下之家”是一家专门为服刑、劳教、犯案在逃、社区矫正人员和刑释解教人员提供社会帮教服务的民间公益机构,它的创办者叫王金云,生于1978年,湖北人。大学毕业后,王金云到深圳一家大型企业,担任人力主管,年薪10余万。2001年,他以1万元的价格,转让了一个商务港澳通行证给朋友,案发后因出售出入境证件罪,被判有期徒刑两年。

  刑满释放后,王金云对生活很有信心。一是他认为自己不是罪大恶极,刑期已经抵消了过错;二是他觉得自己有专业能力,受过高等教育,“没有人会在意我的过去,生活可以重新开始”。

  求职简历上,王金云如实填写服刑经历。然而简历投出去,没有单位愿意给他面试机会。记忆最深的,是一次招聘会上投了30份简历,只有3家单位接收了,但在面试时,对方的问题跟专业能力无关,都是围绕“你跟杀人犯相处紧张不”“监狱生活怎么样”。

  失望的王金云最后接受朋友建议,抹掉服刑经历再求职。这一次,他被深圳科技园一家企业录用,并因表现优秀得以提前转正。

  转正仅一周,在公司的聚餐上,王金云酒后偷偷告诉主管领导,自己曾犯罪服刑。主管领导听完很平静,说犯了错不怕,只要改掉就好。“遇到这么好的公司,给我提前转正,还不在意我的经历。当晚我好激动,几乎没合眼。”次日一早,王金云刚到公司,就接到主管领导递来的一个牛皮信封。他以为是要加班的材料,打开一看却是“辞退通知书”,理由是弄虚作假。

  给失足者温暖快乐

  失业的痛苦,王金云不敢告诉家人。因为他深知在服刑期间,家人已经承受了巨大的痛苦。决心独自承受后,接下来的几天,王金云还是每天早起,拿着公文包假装上班。他去了附近的一个公园,坐在长椅上,反反复复地想,为什么重新开始会这么难?为什么这个社会不能给刑满释放人员多一点宽容?经济和精神的双重压力,让王金云近乎崩溃。几天后,他忍不住想发泄情绪,就把在监狱里写的诗歌、日记传到了网上。

  “没想到大家都愿意看,还跟帖安慰我。”王金云找到了精神寄托,每天花大量时间跟有类似经历的网友们聊天,彼此慰藉。

  2003年9月,王金云开办了“失足者热线”公益网站,专门给刑满释放人员提供平台,坦言自己的服刑和出狱后的经历。与此同时,王金云放弃求职,选择自主创业,目前经营两家小公司。这两家公司的收入,现在是“阳光下之家”公益机构的唯一经济来源。

  有网友跟帖询问王金云,想跟他电话聊天。王金云就在网站公布了自己的手机号,开始接听来自全国各地失足者的倾诉。

  每天都接十多个电话,有人一聊就是两三个小时。渐渐地,王金云的左耳听力减弱,还伴有耳鸣。半是工作需要半是不得已,3个月后,王金云申请开通了一条“失足者心理咨询热线”。2005年,王金云为这个公益网站取名“阳光下之家”,意在给失足者带来温暖和快乐。

  “阳光”关爱进监狱

  “阳光下”的行动,还延伸到监狱里。作为国内首家刑释解教人员帮教中心,“阳光下之家”逐渐成名。作为创办者的王金云,受邀到全国数十家监狱,开展法治讲座,跟服刑人员聊天。

  因为监狱里不能打电话,很多服刑人员就给王金云写信。王金云每信必复,迄今已经回信超过4500封。

  回信的时候,王金云总能想起自己服刑期间,曾冒昧给深圳大学文学院教授郁龙余写信,请对方指教诗歌。27天后,他就收到了郁龙余的回信。“我从监舍一楼一口气跑回二楼,找了个靠窗的位置,把信贴在胸口,才敢拿出来看。”信里的一句话令他终生难忘,郁龙余说“虽然我不知道你犯了什么错,但我愿意在你奔向光明的路上做些什么”。

  “我们素不相识,郁龙余是名人,却给我一个服刑人员回信,还鼓励我。那我现在生活好了,不能太自私,要把这种爱传递出去给其他服刑人员。”回信回到胳膊酸痛,王金云就这样说服自己继续写下去。

  这样的辛苦没有白费,“阳光下之家”统计数据显示,8年以来,该机构已帮助137名出狱人员找到工作,疏导700多人走出服刑的阴影,劝服31名犯罪在逃人员投案自首,劝导300多人放弃了犯罪或重新犯罪的念头。

  更让王金云惊喜的是,一些接到帮助的人,最终非但没成为社会和家庭的负担,还能主动帮助别人,把从“阳光下之家”得到的爱再次传递出去。

  曾被劝说自首的周强就是一例。2008年,入室抢劫后潜逃的周强,在王金云劝说下投案自首,后来被判缓刑。出了看守所,王金云就帮周强安排在一个企业上班。两年前周强回到陕西老家,自主创业开起一家汽车修理厂,并招收十余名刑满释放人员就业。

  “躲下去不是办法”

  今年年初,王金云和陈阳在“阳光下之家”的QQ群里相遇了。陈阳隐瞒实情,以第三人称讲述了自己的逃亡故事。凭着多年的经验,王金云认定故事的主人公就是陈阳自己。但他没有表现出来,开始细心地安慰对方,让他劝说“逃犯朋友”自首。

  聊了半年后,陈阳坦白了自己的真实身份,王金云向陈阳介绍了公安部的“清网行动”,告诉他说今年有38万逃犯都投案了,有自首情节的可以从轻量刑,机会非常难得。他力劝陈阳自首:“躲下去不是办法,早点服完刑出来,早点开始新生活吧。”

  看出陈阳的犹豫后,王金云又以亲情说服他:“这十多年来,你和父母音信全无,还总是梦见他们出了意外。难道你不想早点见到他们吗?如果自首,你就能跟他们正大光明地联系,出狱后也好回到他们身边尽孝。”这次谈话击中了陈阳的内心,他答应自首,但要求先跟王金云见个面。见面后他的警惕打消,因为王金云既没带警察来抓他,还请他吃饭喝茶,给他两天时间联系家人处理私事。

  12月24日,陈阳自首前一天。王金云请来绵阳志愿者,让陈阳说说家乡话放松;法律顾问志愿者分析了案情,让陈阳对自己的量刑有了底;警察志愿者讲解了投案自首政策和监狱管理规范,让陈阳对服刑不再有过多恐惧。当天下午,王金云给陈阳订了酒店休息,握着他的手说,不是把他送进监狱了事,“阳光下之家”会继续关注他,帮他在狱中积极改造,出狱后找工作或者创业。至此,陈阳的顾虑全部打消。昨天上午,在王金云的陪同下,他走向南山派出所投案自首。

  (应受访者要求,除王金云外均为化名。)

  本报记者刘杰

  加上昨天自首的陈阳,“阳光下之家”迄今为止已成功劝说31名在逃人员投案自首。这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机构?它是如何创办起来的?它靠什么运作?昨天,记者就此专访该机构创始人王金云。    没有成功经验借鉴 

  京华时报:创办“阳光下之家”的初衷是什么? 

  王金云:我出狱后,求职遇到的挫折,算是最初的动力吧。人不可能不犯错,只要愿意改正,社会应该给他们一些机会,不要全盘否定。刑满释放人员,已经用坐牢抵消了过错嘛,可以开始新生活。 

  京华时报:“阳光下之家”是个什么样的公益机构? 

  王金云:“阳光下之家”是国内首家更生人士矫正服务中心,由社会各界人士和单位自愿从事对服刑、劳教人员,和刑释解教人员(也就是更生人士)及其亲属开展社会帮教工作的公益性的民办非企业单位。 

  京华时报:工作人员都是些什么人? 

  王金云:我们有两个专职工作人员,4个兼职工作人员,一个独立的办公室。他们每天进行网站维护,回复信箱,留言,QQ,写信,接听热线电话等等。我们还有志愿者,在深圳有100多人,在全国有8000多人。 

  京华时报:对志愿者有要求吗? 

  王金云:我们的志愿者来自各行各业。因为服务对象特殊,我们对志愿者有所要求,一个有点专业背景,一个是有毅力。因为帮助一个服刑人员,有时候真的需要三年五年,太需要毅力了。 

  京华时报:这个机构如何运作呢? 

  王金云:目前国内专业从事社会帮教志愿服务的公益组织很少,没有可以借鉴的经验。我们就是按照自己的经验,一点一点来。 

  京华时报:现在“阳光下之家”的成绩确实不错。 

  王金云:我们力量小,能帮的人有限。我希望能起个抛砖引玉的作用,让更多人来宽容这个特殊群体,来帮助他们。 

  机构运作曾遭质疑 

  京华时报:机构的运作资金从哪里来? 

  王金云:从开办到现在,“阳光下之家”花了近80万,都是我个人出的钱,没有花社会一分钱,也没花政府一分钱。 

  京华时报:为什么? 

  王金云:我们不可能用社会上的钱,本身很多人对我们存在质疑,很多人觉得我在炒作,甚至质疑我曾是服刑人员没有资格做这些。所以,我做“阳光下之家”的底线,一个是它的名气再大,我也不用它去欺骗社会一分钱,一个是在不能保证它良性运行的情况下,不乱花社会一分钱。 

  京华时报:你如何出这笔钱呢? 

  王金云:我有两家小企业,一个做监控,一个做塑料制品,每年我从这两家企业里拨款10多万给“阳光下之家”。 

  京华时报:除了这些质疑,还有其他的挫折吗? 

  王金云:当然有。我每次都好心收留前来求助的人,但有一个人拿走了我3万元货款,有一个人借了我的数码相机不还,还有人偷偷用我的电话打黄色声讯台。刚开始我真的很生气,很有挫败感,不想坚持下去了。但转念一想,正是因为这些人的存在,才让社会对刑满释放人员有看法,也才更突显我们做这些事的意义吧。 

  在逃人员日子难过 

  京华时报:记得第一个被劝说投案自首的人吗? 

  王金云:当然。是个女孩,东莞一个港资企业的出纳,因为父亲患病,拿了公司5万元寄回家,然后自己也想逃跑,到了车站就给我打电话。我劝她回去给老板自首道歉,结果公司不但没报案,还秘密给她换了部门,把其中2万元资助给她。这是第一个成功案例,对我的触动和激励都很大。 

  京华时报:具体的触动是什么? 

  王金云:很多犯罪真的是一念之差,社会真的应该对这些人多一点宽容。有一个人变好了,我们的工作就有意义。 

  京华时报:你们怎么劝人自首呢? 

  王金云:其实我们的工作是系统的,不但劝他自首,还会继续关注他。无论他判缓刑也好,判十年八年也好,我们要做的是首先让他接受这件事,承担自己行为的后果。我们要做的是,帮这些人顺利回归社会,把劝人自首进一步延伸,到看守所到监狱,再到他出狱后。 

  京华时报:你觉得在逃人员有什么特性吗?你跟他们接触是不是增加了不安全因素? 

  王金云:所有在逃人员的逃亡生活都是很难过的,他们没有固定的住所,没有固定的工作和经济来源,没有真正的朋友,也不能和亲人团聚,更不能像其他人一样自由地去工作和生活。他们都很想家,也很警惕,更不敢轻易相信别人,心理和身体上都很累;他们虽对自己的过错很愧疚,但由于对法律和国家政策的不了解或误解,以及对监狱生活的恐惧,始终没有勇气去面对并主动承担责任,心中有很多很多的苦想找一个人倾诉。跟他们接触没有什么不安全,就当多一个朋友吧。 

  京华时报:你们并非专业人士,劝服工作好做吗? 

  王金云:今年公安部清网行动开展以来,我们劝说了11个在逃人员投案自首。这个劝服工作肯定很难做,毕竟是劝他们进监狱,有的服务对象劝了3年,到现在也没有去投案自首。 

  京华时报:对那些还在继续逃亡的犯罪嫌疑人有什么话想说吗? 

  王金云:人的一生难免会犯错误。错了,勇敢地去面对并积极地去承担相应的责任,你就可以赢得人生的精彩;相反,你逃避它,你心中就有一种东西压抑着你,时间久了,它就像长了恶性“肿瘤”,当你发现时已经晚了。如果你能早日投案自首,你就能早一天过上新生活。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微博推荐 | 今日微博热点(编辑:SN034)

 

更多关于 劝说 逃犯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