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雷锋班依旧为雷锋叠被子 班内仍有雷锋编制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1月31日03:42  中国青年报 微博

  1月19日,备受关注的天津许云鹤案二审宣判,法庭驳回许云鹤的上诉请求,维持原审判决。许云鹤赔偿王秀芝各项损失108606.34元。此为终审判决。

  此案缘于2009年的一起交通纠纷。车主许云鹤驾车遇上了横穿马路的行人王秀芝。王秀芝倒地受伤,指认是由许云鹤所撞。许云鹤则表示自己的车辆并未与王秀芝发生接触,而是在老人倒地后,好心上前搀扶反被污蔑。

  近几年,全国多地发生“助人”引发争议的案件,使不少人患上“扶老恐惧症”。发生在广东佛山的“小悦悦”事件,两岁的小悦悦被两辆机动车碾压后,18名路人在7分钟内走过都视而不见,最终由拾荒老人陈贤妹将她抱起,却没能留住她的生命。在这个似乎人人自危的年代,大家开始怀念起雷锋....。。

  春节长假后的第一天清晨,曲宗明像往常一样为雷锋叠被,在平整的床上,雷锋那已经泛黄的被子始终保持着“豆腐块”的样子。点名时,班长会先点到老班长雷锋的名字。雷锋生前所在的沈阳军区工兵某团运输连二排四班于1963年被国防部批准命名为雷锋班。如今,雷锋班编制8人,实际只有7名战士,战士们永远留一个位置给老班长雷锋。1962年8月15日,在抚顺当汽车兵的雷锋指挥倒车时,被汽车碰倒的木柱打到右太阳穴,当即昏死过去,后经抢救无效,不幸英年早逝,年仅22岁。

  抚顺位于辽宁省东部,共和国建立之初,是中国重要的工业基地,拥有亚洲最大的露天矿,素有“煤都”之称。然而,2009年3月5日,抚顺被国家正式确定为资源枯竭型城市。巧合的是,当天正好是“雷锋纪念日”。暂停开采的露天矿、一个个停产的厂房,还有与雷锋有关的雕塑、单位和记忆,成了这个城市的标志。

  在抚顺,路上跑着“雷锋号”公交车,雷锋小学的孩子们,每周听一个雷锋叔叔的故事,雷锋公园里年轻人坐在雷锋的雕塑下谈着恋爱,市民们会到雷锋储蓄所里存钱……

  对于普通的抚顺市民而言,雷锋这个名字已经太过熟悉,而渐渐没了感觉。在抚顺做司机的王大龙就觉得:“雷锋就是个名字,雷锋号公交车在马路上有时也和别的车辆一样强行并道。”

  雷锋于1960年1月8日入伍,之后不久他就以“节约箱”响应国家号召,被评为部队“节约标兵”。而后部队发现这个入伍不久的新兵,好人好事做了很多,加之他从小贫苦的经历和孤儿的出身,雷锋很快成为了“忆苦思甜”的典型。通过媒体的宣传和雷锋现身说法的报告,他所做的好人好事也被详尽地记录下来,并广为传播,成为那个时代人们心中的偶像。

  渐渐地,“雷锋”成了助人为乐、做好事不留名的代名词。每年都有全国性的学雷锋活动。但百姓中也流传着对学雷锋活动“三月来了四月走”的批评。这个已经离开我们50年的榜样人物,随着社会的发展,价值观的变化,正逐渐被一些人淡忘。

  2012年新年伊始,作家黄亚洲创作的小说《雷锋》引发了诸多回应。有人还声称雷锋事迹都是假的,照片是摆拍的,一个才22岁的人就被拔得那么高,说他做了那么多好事,令人难以置信。黄亚洲说:“一说起雷锋只为他人着想,就有人跳起来说:假!今天这个社会,连雷锋都不能树典型了,还能树谁?”

  雷锋生前所在部队,被百姓称为雷锋团。在这里,雷锋始终是战士们最尊敬的人。团里专门建立了雷锋纪念馆,每年接待一批批战士和群众。雷锋班的战士每天组织学习雷锋的事迹,轮流更新雷锋网页。雷锋班走廊的尽头,是一间雷锋纪念室,墙上有雷锋的照片,柜子里密密麻麻地放满了50年来群众的来信。曲宗明说:“进入雷锋班这一年,我接待了很多来参观的群众。过去退伍的历届雷锋班班长常年在各地作报告,传承雷锋精神,有些老班长六七十岁还每年坚持参加活动。” 现在回老家和同学聚会,他会很得意地告诉他们:“我是雷锋班的!同学们觉得我这里挺神秘的。”

  如今,雷锋班的战士们依然延用雷锋生前所开的账户以他的名义为灾区和有困难的人捐款,每年去孤儿院为孩子们过生日。在部队门前的雷锋像下,总会有人不断地摆放上鲜花。在抚顺的雷锋公园还有一个雷锋纪念馆,这是当地一个重要的景点。纪念馆展室陈列面积1500平方米,通过文物和照片介绍了雷锋生前的模范事迹和全国人民学雷锋的典型事例。纪念馆免费开放,参观的游客络绎不绝。

  从山西来抚顺做装修工的王四民就是赶上没活儿专门来参观的,“雷锋这么有名,我专门来看看。”他说。在丹东上学的大一学生郭鹏说:来沈阳这边旅游就顺便来看看雷锋纪念馆,以前觉得他是特伟大的人,从小看他的故事,但其实了解的很少,看这些照片,觉得挺帅。这里的照片可真多。”小学三年级的王照煊说:“我去过雷锋团,一年级就学过雷锋的课文。这里照片特别多我喜欢看,我已经第二次来看了。”

  1989年8月,美联社的四名记者专程到抚顺雷锋纪念馆采访,他们指着雷锋做好事的照片提出疑问:为什么做好事还有照片?据当时为雷锋拍照的摄影师张峻回忆,1961年2月,部队掀起了学雷锋的风潮,为了筹备雷锋事迹巡回展览,他们补拍了一批雷锋的照片,但都是雷锋真实做过的好人好事。当时宣传报道的特殊方式,成为如今很多年轻人难以信服雷锋故事的理由,不少摆拍的的照片被网友们提出疑问。

  临近闭馆,77岁的何树同拿着新买的手机,对着夕阳下的雷锋像拍照。“刚拿到手机我就想存几张雷锋的照片,我觉得雷锋精神还在啊,我是社区的志愿者,帮着社区收拾卫生,还经常写社区的黑板,宣传雷锋精神。看看,老有这么多人来参观雷锋纪念馆,谁说大家忘了雷锋了?”何树同说。

  在抚顺的旧货市场里,旧书摊上偶尔会看到一本《雷锋的故事》,在众多毛主席像章的边上会看到一枚雷锋的像章,卖主说:收雷锋像章远不如收毛主席像章赚得多,很少有人会收藏有关雷锋的纪念品。

  从抚顺搬到北京生活的王立,曾在抚顺的工厂里负责宣传工作。他回忆,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抚顺曾掀起一场大规模学雷锋活动,学校里组织学雷锋小组,下课去车站打扫卫生、去孤寡老人家干活。广播里每天都宣传学雷锋标兵,组织市民观看电影《雷锋》。到了九十年代,全国开展精神文明建设,抚顺再次掀起学雷锋的高潮,要将抚顺市建成“雷锋城”,全市人民捐款重修雷锋纪念馆,抚顺市学雷锋研究会开展多次征文活动。让他印象深刻的是:1994年《抚顺社会科学》杂志组织了一场关于“雷锋精神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研讨会,当时就有人提出雷锋精神产生于计划经济时期,现在已经过时了,但很多人不同意,认为雷锋精神代表了中国的传统美德,应当始终延续,双方进行了激烈的争论。王立说:“现在看来,很多发达国家,比如美国的西点军校也要学雷锋,可见雷锋精神是需要的,只是中国现在处于发展转型期,价值观开始多元化。”

  王立的妻子王秀琴说起雷锋,感到十分亲切,“记得1961年,我上二年级,听过他的报告,那时候他在上面讲,下面的老师和高年级的学生就跟着喊口号,很激动。只是并不知道他那么出名,直到后来他去世了,我们都响应毛主席的号召,向雷锋学习,才了解他做的好人好事,觉得他是偶像。”王秀琴回忆,抚顺在文革期间,将电车站、储蓄所、学校、公园等都改为雷锋的名字,那时候学雷锋的热情十分高涨,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也就越来越少提到雷锋了,现在到了北京,觉得雷锋的名字遥远了。

  北京人定湖公园北门外的雷锋半身雕像,没有受到多少人的注意,由于周围盖起了房子,他被置于一个角落。平日里,他的面前停满了车,把他死死挡住,路过的行人不会注意到他。这个汉白玉的雕像,领口的五星,被淘气的孩子用绿色的粉笔涂上了颜色。雕像的周围也没有任何牌匾来注明他的身份和名字。

  在北京南锣鼓巷这条云集了各色创意小店的的街上,可以轻易地找到雷锋的形象,他被重新设计、着色,出现在T恤、杯垫、胸牌、冰箱贴等商品上。在一家小店,出售的雷锋帽50元一顶。这种东北地区常见的帽子,由于出现在雷锋的经典照片中,被人们称呼为“雷锋帽”。据店主介绍,一天能卖出十几顶,生意很不错。

  25岁的张明觉得:“雷锋的形象代表了人们对一个时代的回忆,但在一些人看来,他的故事太高、大、全了,这个年代需要更有个性的标杆性人物。我们这代人,每天看着网络上一些负面消息,开始怀疑好人好事,我们每天自己的事都忙不过来,每天喝的牛奶,呼吸的空气,都难以安心,我们都自顾不暇了。”而她的母亲,教思想政治的老师李新觉得:“现在的大环境和过去相比变化太大了,市场经济的发展使一些人更在意眼前的和短期的利益,但无论如何,雷锋精神是不会过时的。”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相关专题 学雷锋纪念日

更多关于 雷锋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