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收废品为生兼职做起义务指路人每天能为50人服务自认为—— “我这不叫事动动嘴而已”
河南人刘贵军,在丰台区正阳大街以收废品为生。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不起眼的废品收购人,日常当起了“义务指路员”,而且这一干就是七年。
据估算,光从这个小小废品摊获得帮助的人每年可过万。
每天看摊10小时能为50人指路
一辆中型卡车上堆满了硬纸壳及各种瓶瓶罐罐……在西四环正阳大桥附近,有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废品摊。卡车旁是一台报废的小面,车头用油漆刷着“指路台、义务”几个大字。
“我这字写得赖点,让你见笑了。”记者近日见到了摊主刘贵军,他略带羞涩地说。
这是他平生第一次接受采访,刘贵军操一口带有河南口音的普通话、连连摆手说:“我这就不叫事!动动嘴而已,有啥好写的?”
刘贵军今年37岁,河南平顶山人。来北京十年,在丰台正阳大桥附近坐地收废品7年,义务指路成了他的“副业”。
刚在此落脚刘贵军就发现,经常有人向他打听道儿,每天看摊10个小时能有50人向他问路。比如去丰台医院、丰西货场、西道口……
刘师傅经常听FM103.9交通台,并受到了启发。半年前,他把那台小面的车头刷上了字,这样就更便于迷路的人张嘴求助。
他老乡告诉记者,一些人对河南人存在误解,但刘贵军私下里常说就想通过点滴小事,为他们河南人改变改变形象。
记者粗略统计,每天大约有50人向刘师傅问路,那么一年下来,受他帮助过的人能有近两万人。
求助者当中并非都客气
在求助者当中,刘师傅也遇到过不客气的。
刘师傅回忆说,有那么两次,小轿车停在他的摊位对面,深色车窗便缓缓摇下来,戴墨镜的司机“嘿”了一声并朝他摆了摆手,示意让他过来。当时以为遇上了黑社会,他战战兢兢地走过去,才知对方是要问路。
他印象里这两次都是类似黑色奥迪的好车,司机坐在车里,打听清楚道后便一脚油门扬长而去,留给他的只有尾气的味道。
但即便这样,也没有阻挡住他为人指路的热情。在这些年的指路生涯中,刘师傅发现,喜欢说“谢谢”的人越来越多,从五年前的1/3左右,到现在基本上能达到2/3。
刘贵军认为,他在北京算是弱势群体,很少能有帮助别人的机会,义务指路为他的生活增添了满足感。文/新闻观察员范纪萍记者崔毅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