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0日至17日,一支由8名队员组成的“天涯部落”探险队进行了一次探险之旅,自西向东穿越罗布泊。此前有媒体报道称,该探险队路遇沙尘暴,断水被困后打电话向政府求救并脱险。昨天,探险队长鲁树轩称,他们并未断水被困,也并非政府救援脱险,而是凭自己实力横穿罗布泊。
本版采写本报记者雷军 实习记者王俊钦向阳
□探险队
断水被困说失实
昨天下午,记者找到了即将转车回东北的探险队长鲁树轩。鲁队长回忆,3月11日早晨,“天涯部落”探险队以太阳墓为起点的徒步探险,计划经过楼兰西烽火台、楼兰古城、余纯顺墓地,以罗布泊湖心为穿越的终点,全程直线距离187公里。因13日遭遇强烈沙尘暴,当天只行进了15公里,不能按原计划于15日到达物资接应点。“我们出发前就让罗布泊镇的倪雄(当地居民)准备好补给车了,14号晚,我用海事电话给他打电话,让他在楼兰文保站等候。”
15日晚,沿路再次前进7.5公里之后,鲁树轩发现携带的水平均每人不足一瓶。他让队员们扎营,带着2名队员连夜徒步外出取水。鲁队长说,3人走了11个小时,于16日下午到达楼兰文物保护站,获得接应。10分钟后,鲁队长随同倪雄等乘车前往扎营地接应,并按原计划继续徒步前行,17日深夜抵达目的地。
鲁树轩介绍,由于接应线路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区,按规定任何人和单位不准进入,当时是楼兰文物保护站的崔有生随车一同前往接应队员。
有队员在网上发帖,“有媒体说我们断水被困,得到政府救援出来的。这不是事实。我们并没有断水,也没有被困,是凭自己实力横穿的罗布泊。”
鲁树轩是吉林人,在大庆市经营一家户外用品店,获得专业的户外探险领队证。他介绍,为了此次东西向的穿越,携带了海事卫星电话、GPS、对讲机等各种专业设备,并事先就准备了补给车,并非媒体所言没有做好准备。
鲁树轩称,尽管恶劣天气导致原计划改变,水量不足,但从未出现部分媒体所表述的“断水24小时”的情况。此外,媒体报道中还有救援中“打开了位置最高的射灯并彻夜照射,为探险队成员指引正确的方向”这样的表述,也被鲁树轩否认。
□接应者 探险队没有求助
倪雄是若羌县罗布泊镇的居民,负责接应探险队员。他介绍,自己和鲁树轩是老相识,在出发之前,便约定15日送水和食物到达指定地点。当天,倪雄驾驶补给车抵达,但并没有见到探险队员。“我事先接到了鲁队长的电话,告诉我遇上了沙尘暴,水不够了,让我再往前开几十公里,到楼兰文物保护站等候。”他当晚在文保站住下。
16日中午,鲁树轩等3人抵达文保站,倪雄立即带上鲁树轩和一位当地朋友前往扎营地,其他两名队员留在文保站。“路上有100多公里,属于保护范围,弯路上安了钉子会扎胎,我们叫上一个文保站值班的人带路。”倪雄说,车开到距扎营地10公里左右的地方,便不能再前行,鲁树轩带着水和食物徒步接应另外5名队员。8名队员最终在余纯顺墓地会合,队员们随后继续前往终点罗布泊湖心,顺利完成穿越。17日深夜,补给车带着8名探险队员返回罗布泊镇。3月18日,8名队员在罗布泊镇住了一天,次日清晨自行离开。
倪雄说,距离罗布泊镇六七公里时,他的车没油了,是警察给送的汽油。
倪雄回忆,15日晚看电视时,文保站确实挂上了照射灯,“200瓦的灯,7米高的杆子,但是只能照到几公里,开到了晚上12点。”他强调,整个脱险过程中,探险队员并未报警,也未向当地政府求助。
□当地政府 不可能没有救援
此前的媒体报道称,新疆若羌县文物局局长焦迎新说,救援人员携带补给物资于15日晚赶到了文保站,但由于探险队无法确定自身的准确位置,且电话联络中断,导致救援无法展开。文保站守护人员将最高的照射灯彻夜开着,指引探险队不至于迷路。救援队伍里加入了熟悉罗布泊地形地貌的当地群众,17日中午,终于在距离楼兰文保站20公里左右的地方找到了断水两天的探险队员,并由公安干警护送返回。
昨天下午,焦迎新对鲁树轩等队员否认救援的说法表示很无奈,“如果他们良心上过得去,说没救就没救吧。”若羌县文物局工作人员冯京说,没有救援是不可能的,“之前焦局长在吐鲁番开会,得到消息后就立即赶回来,制定救援方案,并安排楼兰文保站将照射灯打开。我们已经为这事给政府写了个材料,说明情况。”
一位知情者告诉记者,探险队未能按时到达指定地点,一些驴友找人想办法,联系上楼兰文保站及若羌县文物局。文物局确实做了不少工作,但探险队员并不清楚,“也可以说他们是自己穿越的,信息不畅通造成媒体宣传不够全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