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清明墓园见闻:六岁盲童抚摸亡父墓碑

  羊城晚报记者 马海洋 黄丽娜 斯人已逝,斯情绵绵。清明时节,在那一座座冰冷的墓碑前,上演着多少温情故事,感人至深,甚至催人泪下。连日来,羊城晚报记者奔走于广州各大拜祭场所,被这样的故事深深感动着,久久不能释怀……

  六岁盲童“抚摸父爱”

  3日,天气多云微风。在广州中华永久墓园入口处的墓群中,一对站在墓碑前的母子引起了记者的注意———孩子低着头,双手抚摸着墓碑,那手势看上去更像是在抚摸着一个人,循着脑海里某个人脸庞的轮廓,从额头、脸再到下颚,双手收合到脖颈。旁边,母亲静默无声……

  这几天,记者看到很多随大人扫墓的孩子大多数表情轻松,甚至嬉戏在墓园周围。与那些孩子相比,眼前这个孩子的举动太不同寻常了。于是,记者上前先对逝者鞠躬致敬,然后跟孩子的母亲聊了起来。“这里葬的是他的爸爸。”母亲低头说道,目光始终注视着孩子。

  她告诉记者,儿子今年6岁,是先天双目失明,之前跟父亲玩耍时,儿子最喜欢做的事就是抚摸父亲的脸,有时候感觉父亲的胡子长了,还会敦促他去刮胡子,不幸的是,父亲在去年离开了他们。说到这,这位母亲的情绪略显激动。记者不便多问,作别离开。走远几步,回望那名“触摸父爱”的孩子,发现他已经扑在母亲的怀里。

  男子给亡母吹萨克斯

  “在墓园里发生的很多事,真的很感人!”长期在中华永久墓园里工作的老陈(化名)称自己是“守墓人”,他给记者讲述了他所见到过的真实故事。

  几年前的一个重阳节下午,夕阳斜照,拜祭人流开始散去。在宝福堂二楼有一名年轻人,在母亲的墓前用萨克斯吹奏着一首《烛光里的妈妈》。周围路过的人,大多停下来驻足围观。一曲结束,年轻人转头牵过一直安静地站在他后面的女孩的手,走近母亲的墓碑说:“妈,我来看您了!路上塞车,来晚了。儿子已经长大,有了女朋友,我带她来看您了。”随后便跪在母亲的墓前。老陈说,年轻人的那几句话,相信当时在场的人都不会忘记,虽然平凡,但很打动人心。

  老陈还告诉记者,他记得从中华墓园建成之后的每一年春节,都会有一名女士,开着一辆宝马车前来扫墓。“她每次来都是一身白色着装,一个人在墓边坐足一天”。

  满纸思念“寄往天堂”

  记者在随后的走访中,找到了设在新塘中华墓园管理所业务楼旁边的“亲情寄语墙”和“天堂信箱”。记者在墙上看到,一个早上的工夫,就已经有十多张写着话语的便利贴贴在墙上。“母亲大人:祝福我生生性性,成为有事业、有爱情的好男人。”“大姨,真的很想念你,要快快乐乐地等待我的到来。”一张署名为“90后小仔”的便利贴写出了对“唐山、汶川、青海地震遇难者”的思念:“与你素不相识,但还是常怀思念。”

  管理所的工作人员介绍,说不出的话语,很多人习惯用文字来表达,因此专设了天堂信箱。从2007年开始,在清明拜祭高潮过后,他们会举行一个仪式,将收到的信送往殡仪馆的火化炉火化。仪式上还会联系写信的家属,家属可以在仪式上将自己的信读出来。“2009年的那次,一位何阿姨的信深深感动了我,当时我还在台上主持,却不得不戴上墨镜,以免别人看到我流泪。”这名工作人员说。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相关专题 2012清明节

更多关于 清明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