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江南都市报社评:弑母案敲响家庭教育警钟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4月06日11:57  江南都市报 微博

  死者为

  社区民政专干证实女死者为低保户

  昨日上午,记者赶到事发现场时,6XX××室门口摆满了警方勘查现场时所用的物品,不少警察正在屋内进行勘查。为免破坏现场,进入现场的警察脚上都套着塑料袋。

  因为调查需要,南昌市梨园西社区民政专干邓女士,被请到了事发现场。据邓女士介绍,女死者姓章,年近50岁,是社区的低保户,丈夫已去世多年。章某的儿子姓高,1985年出生。

  作案动机仍待调查

  邓女士说,每月10日为社区低保户前往社区领取低保金的日子,每逢这天,章某都会出现了社区,“有一段时间没见到她了,最后一次见到她是她前往社区交低保证的复印件。”

  警察不上门邻居还不知发生命案

  “要不是警察上门,我还不知道发生了命案。”死者章某楼上的住户告诉记者,高某与其母亲章某的关系较紧张,邻里多次从中协调。每次,高某都抱怨自己年纪不小,但母亲管得太严,每逢来了脾气,他就克制不住。

  于是,邻居们时常劝章某对儿子放开点,她也答应了,岂料发生这样的悲剧。

  母子俩常为钱闹矛盾

  住在死者章某家楼下的一名女士说,高某经常向母亲要钱,并因此发生争吵。

  这位女士告诉记者,3月29日,高某敲开楼上楼下邻居的门,要求大伙“评评理”,说他自己便秘而母亲却买烂荞头和烂香蕉给他吃,大家一看,发现荞头很新鲜,香蕉也没坏,只不过是皮上有黑点而已。“我劝他多理解自己的母亲,毕竟父亲过世早,母亲和他相依为命不容易。因为他很少出门,大家都怀疑他有自闭症,所以我建议他去看看医生,他听后一笑而过。”

  这位女士还说,3月30日,高某再次与母亲发生争吵,之后邻居们便听见关门声,“估计那天他把自己的母亲杀了,之后逃离现场。”

  嫌疑人被指性格内向

  “高某经常骂自己的母亲,而且很难听。整栋楼的人都知道他们的关系不太好,所以大家也时常上门帮忙劝架。”住在死者章某家对门的一位先生说,章某的丈夫去世后,儿子高某接替了父亲的工作,但没干多长时间。掐指一算,高某赋闲在家已好几年。

  这位先生称,高某性格比较内向,平时少与邻居接触,碰面时总是抬着头。相比之下,高某的母亲章某显得亲切许多,见了面总是笑脸相迎。

  供述称本想在北京玩几天再自杀

  高某为何对自己的母亲下手?有邻居猜测可能又是为了钱。,因为高某经常为钱的事情和母亲争吵。

  对此,南昌市公安局江铃分局刑侦大队相关负责人表示,凶案发生在3月30日上午,至于高某的作案动机还有待进一步调查。

  高某为什么潜逃至北京?南昌方面的知情民警透露,嫌疑人向初步审理的北京警方供述,其本打算在北京玩几天后再自杀。

  下一步,南昌警方将派人赶赴北京,将嫌疑人高某带回南昌作进一步调查。,目前,凶案现场已被警方封锁。

  弑母案敲响家庭教育警钟

  本报评论员 叶海波(微博)

  今日本报有条消息读来让人沉重,那就是省城梨园小区发生的一起儿子弑母的凶杀案件,犯罪嫌疑人已经投案自首,日前也由办案人员押解回昌。案情不复杂,起因是犯罪嫌疑人认为目前牢牢控制他的经济大权,导致他觉得特别压抑,不能交朋友,也无法面对生活。性格越来越孤僻,心中戾气和绝望越积越深,最终走上不归路,亲手杀害了自己娘亲。

  人性是极其复杂的,剥夺他人生命也会受到法律制裁,我们在道德上痛斥这样的不孝儿的同时,似乎更应该思考,如何让这样的悲剧不再发生,社会的各个方面应该做些什么呢?杀人是一个人的事情,痛苦好像也只是一个家庭的痛苦,可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几乎每一起家庭惨剧背后,也都或多或少有其社会背景或起因,这无疑值得我们反思。化解这种戾气和绝望,全社会都有责。

  这些年来,也发生过很多起很惨烈的家庭案件,最震惊国人的当属前些年的大兴灭门案。不管是怎样的家庭案件,我们都可以发现,当人性恶的部分到了无法控制的时候,家庭这个因素不但不能让凶手们放下手中的凶器,反而更激发和助长他们的冷血和疯狂。然而事后究其原因,都是一些我们平常不起眼的一些鸡零狗碎的原因,可就是这些不起眼的小事,酿造了一个个家庭的悲剧,同时,也是社会的悲剧!

  借这期弑母案,我们也许需要反思目前的家庭教育。也许有的父母会说,难倒我管了孩子孩子就该杀我吗?当然不是。需要反思的是教育方式和观念上的更新,过去那种将孩子当作自己的私物,动辄强迫孩子服从,以暴力树立权威(包括语言的暴力)的观念和方式必须摒弃,而应该代之以平等、尊重的心态与孩子打交道。不要总是认为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孩子好,要知道,这样的爱可能会让现在的孩子感到压抑、窒息,乃至让孩子走上不归路。

  同时我们也应该深刻认识到,发生如此惨无人性,震撼人心的案件,不可能是一天两天造成的,它肯定需要一个漫长的孕育过程。而在这一漫长的过程中,我们的各个方面为什么未能及时发现,并进行必要的心理救助和心理疏导?犯罪嫌疑人为什么在不能和母亲沟通后就没有别的通道去沟通呢,如果他还能有别的能沟通的人,这起悲剧也许就可以避免了。

  很多人说,灭门案件之类的极度恶性犯罪出现,表明打击犯罪需要有更强的手段。我想,打击犯罪固然是重要的方面,但在一般社会环境中消除暴虐、冷血的因子,并非严刑峻法之功。弑母案再次提醒我们,家庭的矛盾需要必要的心理救助和疏导,相关职能部门应该对这个问题应该上升到一定的行政高度去认识。多一个和谐的家庭,社会或许就少一份绝望,少一股戾气,我们才不会看到这样的人间惨剧继续上演。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更多关于 弑母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