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退役举重运动员开烧卤店 9级伤残仅获4千补偿金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4月20日03:00  中国青年报
黄燕兰在烧卤店的厨房里工作。CFP供图 黄燕兰在烧卤店的厨房里工作。CFP供图

  这几天,位于广西南宁市江南区石柱岭菜市的“举重夫妻的烧卤店”,每天都会吸引不少慕名而来的市民光顾。自从退役举重运动员黄燕兰和老公莫君成自主创业的事迹被网友发上微博后,突如其来的外界关注让他们感到既幸福,又颇有压力。

  这家当街的烧卤店显得有些与众不同,红色的背景板上,“举重夫妻的烧卤店”这个白字书写的店名显得格外醒目。店门两旁是一副黄字印刷的对联:曾经举起运动的尊严,现在举起生活的重担。店内,黄燕兰一脸微笑地迎送着往来的客人,“你好,美女!是吃粉、吃饭,还是买烧鸭?”洪亮的招呼声颇有几分运动员的爽快劲儿。

  “老实说,老百姓天天都在创业,大家关注我们,可能是因为运动员的身份有点特别吧。”黄燕兰说,其实大家都在付出,只是行业不一样。

  五届全国少年女举冠军黯然伤退

  已经退役7年了,但杠铃跟塑胶地面的撞击声和训练房内汗水弥漫的味道还时常会从黄燕兰的记忆深处浮现出来。每当从电视里看到举重比赛的画面,或是听别人谈论起一些她参赛时曾经去过的地方,她都会怀念起过去做运动员的单纯时光。

  黄燕兰出生在广西桂平市社步镇石江村,父母以种地为生。从6岁开始,作为家中的老大,她就学着煮饭煮菜,跟在父母后面帮忙插秧干农活。她的父亲当过兵,母亲年轻时练过篮球。继承了家人的运动细胞,她在运动方面也颇具天赋,“我立定跳远一跃就是两米多,小学什么成绩都没上过80分,就运动成绩最好。”

  小学5年级时,黄燕兰被桂平一中一位教举重的老师相中,被带到桂平一中练习举重。1997年,广西女子举重队成立,她凭着优秀的成绩成为首批队员,跨市直接成为省级职业举重运动员。

  每天早上5:50起床晨练,7:00吃早餐,上午训练到11:30,下午从15:00训练到17:30,晚上学习文化课,风雨无阻,从不间断。

  举重运动员的付出是常人难以想象的,进入专业队后,黄燕兰有一次训练后称体重,发现比训练前居然轻了两公斤。1个半小时的训练,她的汗水把周围一大片地全淌湿了。

  “我们运动员练一年可能就为了一次比赛,要是到时候出不了成绩,那一年的辛苦就付之东流了。”在黄燕兰看来,运动员的生活是单调枯燥的,也是残酷的,因为冠军只有一个,而且比赛中只有三次机会举杠铃。

  1998年,黄燕兰首次获得全国少年女子举重冠军。之后,她一发不可收,又连续4届卫冕成功。

  2001年,备战第九届全运会时,黄燕兰在训练中不幸受伤,“腰椎第6和第7块滑臼”,后被鉴定为九级伤残。

  缺席了九运会,黄燕兰又坚持带伤训练了4年,但一直没有起色。队医对她说:“你绝对不能再练了。如果再练,你不仅出不了成绩,而且很可能半身不遂。”

  2005年,时年23岁的黄燕兰拿着队里发给她的4万元退役金,离开奋战了2000多个日夜的举重队。当时,她是举重队第一批买断工龄自谋出路的退役运动员之一。

  “对圈外人来说,九级伤残听上去比较可怕,但对于我们运动员来讲已经见怪不怪了。我老公也有肩周炎和膝关节的问题。”黄燕兰说,现在她只要同一个姿势保持时间长一点,腰就会很痛很胀。

  “你觉得自己是当时那种运动体制的受害者吗?”

  “那肯定啦!”面对记者的提问,黄燕兰毫不犹豫地答道。她在受伤后,除了领到一本九级伤残证,得到4000元补偿金,就再也没有享受过任何医疗方面的保障了。她认为,运动员保障机制不完善,是一个至今也没有完全解决的问题。

  “国家现在经济发展了,有更多资金给运动员提供福利保障。但如果不用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受一点儿伤就觉得天塌了,想完全依赖单位,这样的运动员即使得到很好的待遇,也不能完全解决未来发展的问题。”黄燕兰说,既然路是自己去选择的,就不能太多地抱怨这个社会,“关键看你喜不喜欢这个行业,愿不愿意承担这个后果”。

  除了举重,你还会做什么?

  在运动队训练的那些年,虽然生活单调枯燥,但吃、穿、住都有保障,特别是伙食,“跟外面比算是吃得挺不错的”。在这样的环境中,黄燕兰每天就想着好好训练,将来能拿冠军,至于今后的出路是什么,将来退役后该怎么办,她的脑子里一片空白。

  在烧卤店的宣传单上写着这样一段话:“头脑简单,四肢发达”是许多人对运动员的评价,从广西举重队退役的我们,的确除了专业知识“扛铁”外,我们对社会这个五味瓶一无所知。十多年的体育生涯去努力,拼搏争取过,现在退役了。心里激动的是终于可以走上社会,无助的是不知如何去适应这个缤纷的社会……

  这是刚刚踏入社会时,黄燕兰内心的真实写照。从体工队退役后,她曾经很努力地找工作,可每次应聘,用人单位都会问:“你是学什么专业的?”“除了举重,你还会做什么?”她每每无言以对。

  黄燕兰的第一份工作是熟人介绍的,在一家摄影室里做杂工。见面时老板问她:“你会照相吗?懂电脑吗?会化妆吗?”黄燕兰都摇摇头,但这次她多回答了一句:“我可以学!”可惜不到一个月,老板就不干了。她再次陷于无业的窘境。

  那段时间,黄燕兰晚饭后常常一个人走在大街上,望着头顶的星空,看着城市中的万家灯火,她就突然会觉得自己很可怜——父母把自己养到20多岁了,别说啥回报,就连自己的温饱都成问题。“难道说这个城市如此之大,竟然没有自己的容身之处?”每次找工作受打击,她内心的这种感触就会特别强烈。

  黄燕兰退役后的另一大困扰是买衣服。以前在运动队时不觉得,可后来谈恋爱想打扮一下时,她才发现举重运动员胳膊粗、腿粗,想买套合身的衣服很难。“别人的腿都是修长顺直的,我的腿却凸出来一块。当时我特自卑,甚至有时会担心自己嫁不出去”。

  当时,黄燕兰正在跟队友莫君成谈恋爱。莫君成是土生土长的南宁人,在黄燕兰的眼中,莫君成是个特别优秀、对人很好的男人。这分感情也成了她留在南宁奋斗的最大精神支柱。有一次,黄燕兰跟男友去一个队友家吃饭,她发现怎么队友不仅比以前漂亮了,而且也比以前能说了,一打听,原来队友在做化妆品推销。

  “我很想改变和完善自己,学会怎么化妆打扮,学会如何沟通与交流,让我成为男友心目中的唯一。”抱着这样的想法,黄燕兰加入了这家化妆品公司的营销队伍。

  刚开始做的时候,黄燕兰很怕跟人交流,有时看到大街上走过一个美女,她很想上前跟人家说话,可跟了几条街也不敢吭声。“刚开始学穿高跟鞋,觉得特累。发名片时人家挥手不想跟你接近,甚至说你在做传销,可以说一个推销员遇到的问题我都遇到了。”黄燕兰说,运动队的经历,给她奠定了很好的基础。工作中她吃苦耐劳、勇于创新,经过几年发展,她在那家公司中做出一点小成绩,这也成为她踏入社会后的一个转折点。

  有手有脚,何必做没骨气的事?

  2008年8月8日适逢北京奥运会开幕,也是黄燕兰和莫君成的爱情修成正果的日子。结婚时,夫妻俩原本打算用退役金买“两圈四轮”:两枚戒指,一辆QQ代步车。但考虑到刚退役的莫君成还在为工作四处奔波,黄燕兰做厨师的弟弟几次创业失败,生活很拮据,他们又决定把这笔钱留下来,跟弟弟一起创业。

  将石柱岭的一家小店铺盘下来时,夫妻俩不仅用光了退役金,还找朋友借了几万元。2008年8月26日,烧卤店开张,取名“天新烧卤”,寓意“天天都是新鲜的”。

  开业之初,因为完全不懂行,黄燕兰和老公走了不少弯路。采购渠道没摸清导致成本很高,而且采购数量没控制好,总是剩下很多货卖不完。由于坚持只卖新鲜的,他们不知道丢了多少只鸭子。卖一只烧鸭,赢利不到10元,而丢一只鸭子,损失就有20多元。正是靠着这样的诚信经营,举重夫妻渐渐在当地打开了市场。

  位于石柱岭菜市的这家烧卤店是黄燕兰夫妇开的第三家分店。去年10月7日开张后,他们一直没有挂上“举重夫妻的烧卤店”这块招牌。直到今年3月底,小店的经营逐渐走上正轨,他们这才“亮明身份”。“我们不想让‘运动员’3个字蒙羞,让人误认为运动员不会经营。”黄燕兰说。

  4月17日下午,家住新阳路的市民蒙女士,专程坐了20多分钟车来到举重夫妻的烧卤店买烧鸭。看到化着淡妆、描着眼线的黄燕兰,蒙女士疑惑地问道:“我是看了网上的报道才过来的,但我看你怎么不像举重运动员啊?”

  “怎么不像呀,有几个女孩子有我这么大块头的?”黄燕兰笑着说,自从这家分店开业后,她瘦了30斤。每天早上5:00,她就要起床采购原材料,白天看店直忙到晚上9:00。“以前我中午还可以休息个把钟头,现在,你看我哪里走得开?”

  记者在店里采访时,由于不断有顾客光临,坐在餐桌对面的黄燕兰不得不一次次起身收钱、切菜、打包。只有在工作间隙,才能腾出时间跟记者聊上几句。

  “怎么不多找几个伙计帮忙呢?”

  “现在招工难啊,前段时间我一个举重队退役的师弟过来帮忙,后来也受不了走了。操作间里真的太热了。外面30℃的话,里面起码达到60℃,身体不好的人在里面待一会儿都要晕倒。”黄燕兰无奈地说。

  14:30,黄燕兰给自己下了碗米粉,这是她当天吃的第一顿饭。由于中间要忙着接待新来的顾客,她的这碗粉花了差不多40分钟才吃完。“忙起来,也有一碗粉泡得融掉了都没吃完的时候。”对她而言,这种不规律的生活已经是家常便饭,有时候干得太累了还会吃不下东西。

  在别人看来,创业很苦很累,但黄燕兰觉得身体上的疲劳不算什么,心理上的压力才是最难承受的。“比如我现在面临很多问题,空调我没钱买,环保局前几天说给我一星期把煤炉改装为电炉,然后店里马上要交租金了,我又要一下拿出3万元来。说句老实话,我真的觉得,我还是愿意做个小女人,有个肩膀给我靠着就很好了。但是能跟我老公一起并肩作战,一起去努力奋斗,真的是件很幸福的事情。”

  黄燕兰至今记得自己当初鼓励丈夫自谋生路时说过的话:“我们练举重的,有的是力气,实在不行,去给人搬煤气罐、当送水工,再不行就去扫地捡破烂,总不至于饿死。”她最看不起某位向公众乞讨的退役运动员,“自己有手有脚,何必去做那种没骨气的事”?

  市民蒙女士建议说,对于运动员创业,政府应该大力支持。运动员以前该读书的时候,在专业领域付出得比较多,学历不是很高,找工作会困难一些,应该通过相应的社会机制予以照顾和补偿。“作为市民,我们能做的就是多多帮衬他们的生意啦!”

  本报南宁4月19日电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微博推荐 | 今日微博热点(编辑:SN056)

 

更多关于 运动员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