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特派记者 李岩 温中豪 文图 核心提示
雅鲁藏布大峡谷雪崩事故救援昨日进入第4天,郑州驴友魏峰等三人已被困8天。昨晨4时50分许,大河报记者和指挥部人员一起从派镇出发,赶至加拉村,为第四批共22人的救援队送行。
“估计第一批救援队最快可以在7日晚到达人员被困地点。”昨日下午,米林县副县长、救援指挥部总指挥杨波告诉记者,由于第一批救援队没有携带卫星电话,只能在与第二批救援队会合后才能获知被困者情况。
A
[救援接力]
第4批救援队昨日出发
昨晨4时50分,米林县政府组织的第4批救援队部分人员,从位于雅鲁藏布大峡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入口处的派镇出发,前往保护区道路最终端,也就是7名徒步穿越者的出发地——派镇加拉村。
在征得救援指挥部同意后,本报记者跟随采访。该段峡谷道路依山傍水,陡坡、“之”字弯众多,特别是经过派镇直白村后,路面更是狭窄艰险。虽然该段路程只有大约120公里,但车队直到上午8时许才到达。
在加拉村一处开阔地,救援队员与先期到达的其他队员会合,并从车内卸下了救援需要携带的卫星电话、罐头、压缩饼干、饮用水、巧克力、方便面、白酒、香烟、氧气瓶、药品、折叠担架、绳索、藏刀等物品。
在简短的出发仪式上,杨波要求该批22名救援队员务必听从指挥,注意救援过程中的人身安全,并要在每天12时至13时之间向指挥部报告救援进展情况。
据杨波介绍,该批救援队的任务主要是替换前几批一些可能体力透支的救援人员,并向前几批人员补充物资。
[负重进山] 救援人员背包重量超30公斤
在该批救援队出发之前,米林县已派出了共计43人的3批救援队(包括7人先遣队),使得一线救援人员人数达到了65人。
在第四批救援人员出发现场,所有物品打包完毕后,武警战士所背负的大背包总重量已超出了35公斤,当地村民的背篓负重也在30公斤以上。来自林芝地区人民医院的肖学军医生也背负了1个大包,并外挂了1床被子。
在出发现场,河南省户外救援总队总队长“岁月无声”和幸运逃生的驴友孙会涛不停帮助救援人员打包,并交流一些救援知识。“岁月无声”还委托肖学军医生向被困的3人转送一枚胸徽,“希望他们见到这个,能坚强撑下去”。
本报记者也委托肖医生向被困者传达大河报读者对他们的祝福和关注。
杨波告诉记者,米林县相对落后,条件不好,缺乏专业的露营设备,救援条件比较艰苦,全靠救援人员吃苦耐劳。
C
[最新进展] 首批救援者有可能已到达营救地点
对于被困人员的位置,此前有媒体报道称,有网友测算出被困者位置的具体方位为:北纬29.44.51.10;东经75.12.15.66。
对此,杨波说:“这个位置是不准确的。在第一批救援人员中有一名当地的老向导西饶,他曾经23次穿越这条线。通过逃生者的详细描述,西饶已经知道了被困者的准确位置。”
5月7日下午,杨波已接到第二批救援人员打来的电话,估计他们会在8日早上到达白马狗熊山口。由于这条线没有路,救援队每走一定的距离,就会用红布条绑在树上,作为后续救援队的路标。
因条件所限,第一批救援队没有携带卫星电话,目前还不知道他们所处的位置,估计他们最快应在7日晚到达人员被困地点,慢的话,也应在8日中午到达。但是,只有第一、二批救援队会合时,指挥部才能通过第二批救援队携带的卫星电话获知被困者的情况。
“理想状态下,大约需要十二或十三天,被困者可能会被营救到派镇。”杨波说,之所以时间这么长,是因为这条线根本就没路,多是60度以上的陡坡,个人行走尚且非常吃力,何况还要运送伤员。
D
[救援方式]
直升机救援的申请没有回复
救援工作展开以来,各方对到底该不该动用直升机进行救援展开了讨论。
支持的一方认为,在山地难行的情况下,救援应当尽快启用直升机,快速反应,快速救援。
也有不少读者认为,直升机不适合这里的救援。原因一是事发地崎岖不平,直升机难以降落,二是直升机在救援时,巨大的噪音和旋翼有可能再次引发雪崩,危及被困人员。
对此,支持方说,直升机救援也可以不需要降落,可以悬停在一定高度用滑索悬吊的方式降落人员和装备,实施救援,将引发雪崩的风险降到最低。
另据孙会涛介绍,事发地海拔在3300米左右,事发以后浮雪大部滑落,被困3人所处的坡面如果没有新的降雪,将是硬质雪面。
对此,杨波说:“别看咱们这里一片晴空,但峡谷内可能是雨雪满天,受各种复杂地理条件的限制,用直升机救援的难度非常大。但为了救人,我们还是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向上级部门提出了使用直升机救援的申请,但尚未得到回复。因此,这就决定了先进的设备无法发挥太大作用,目前主要还是靠原始手段进行救援。”
E
[生存挑战]
天气变化莫测 事发已有8天
最近几天,派镇天气晴朗,温度在0℃到20℃之间,但峡谷深处天气变化莫测,时有降雨,温差更大,给被困已有8天的3人生存带来极大压力。
据孙会涛讲,魏峰的骨折伤口在事发当天经过处理,已经止血,再用上一些外用药,感染应该可以控制,如饮用水充足,存活应该问题不大。
“但是,毕竟已经8天了。对伤员来说,这个时间已经接近存活极限,有很多现场情况没法预料,我们只有祝福他们。”他说。
对于此前网上说魏峰有轻生倾向的说法,孙会涛说:“这纯属谣言,我离开时,魏峰依然谈笑风生,还给我交代了逃生报信的注意事项。”
此时,杨波身边的一名工作人员说:“陪他的当地村民有疗伤土方,应该问题不大。”
F
[事故分析]
雪崩应与丰水期提前有关
孙会涛说,在决定此次穿越之前,他和魏峰已经准备了两年时间,仅列清单、采购物资就用了三四个月时间。
对雅鲁藏布大峡谷的气候,两人也专门进行过研究,选择了温度合适、降水较少的4月份穿越。来到大峡谷后,他们找到了派镇的多位向导,他们曾在4月初与一名叫“上善若水”的网友耗时18天,穿越了大峡谷。
“那次穿越共有14天都在下雨。”孙会涛说,按照他的预计,此次连续降雨后,大峡谷的降水将会有所减少。
“这次雪崩,跟今年雅鲁藏布大峡谷的丰水期提前关系很大,仅仅三四个小时,山上的大雪就下了没膝盖深,这个实在是出乎意料。往年的4月份很少有这种情况。”孙会涛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