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特派记者 李岩 温中豪
核心提示
截至昨日晚上7时,距4月29日下午事发已经11天了,被困西兴拉雪山中的3名徒步穿越峡谷人员依然音信全无,先后出发的4批救援队伍发回的信息也十分有限。
面对艰难的救援历程,雅鲁藏布大峡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雪崩事故救援指挥部(以下简称救援指挥部)昨日下午再次向上级有关部门发出书面报告,请求动用直升机参与救援。
最新播报:
A
3名被困者仍无消息,救援预备队成立
自从3名被困人员的位置——北纬29°44′511″、东经95°12′15.66″(注:昨天指挥部发布坐标有误,这是新改的正确坐标)被确定后,很多热心网友和驴友对救援进展都抱着期许,但昨天却未能传回进展明显的消息——
自从5月7日发回已经翻过4座山的消息后,截至昨日晚上7时,最先携带卫星电话进山搜救的第2批救援队已经3天未按要求向后方指挥部报告信息。
昨日下午,5月7日早晨进山搜救的第4批救援队给救援指挥部打来电话说,继2天翻过2座雪山的报告信息后,他们昨又翻过了一座雪山,到达了一处名叫“竹子林”的地方。
在此情况下,救援指挥部昨日下午召集各工作组开会,决定成立救援预备队,随时准备应对突发情况。
“预备队成员主要还是从边防、消防、巡防人员以及一些户外生存经验丰富的农牧民中挑选,总人数15到20人。”米林县派镇镇长丹增昨日下午介绍说。
救援指挥部负责后勤保障的西藏旅游股份有限公司林芝分公司副总经理谷金荣说,除了必备的压缩食品外,他们准备的物资还包括200斤糌粑(炒熟的青稞面粉)。
救援艰难:
救援指挥部再次发出直升机申请报告
事发以来,各方对动用直升机救援的意见一直十分关注,特别是面对当前艰难的救援过程,动用直升机的意见在网上呼声甚高。
“千呼万唤,真希望尽快能够落实。”对此问题,脱险的驴友孙会涛说,“对山地救援,直升机是一种非常快捷有效的方法,即便无法到达被困地点,但在运送伤员方面,肯定会发挥非常大的作用。”
“山地等复杂地质条件下的救援,必须利用高科技才能提高效率,直升机已经是十分必要的装备。这次雪崩山难,直升机能早投用一天,被困3人就会早一天生还。”与本报记者一起抵达派镇的河南户外救援总队总队长“岁月无声”说。
昨日下午,在本报记者和热心老乡的多方联络下,有关方面已同意调派直升机参与救援,但需要事发地政府向有关方面递交书面申请。
昨日下午,本报记者将这一消息告知了救援指挥部,救援指挥部当即向林芝地区行署秘书一科发出了书面报告,并逐级上报。
此前,据米林县副县长、救援指挥部总指挥杨波讲,他们曾经就直升机使用问题向上级部门发出过申请,但没有收到回复。
“现在,我们跟大家的心情一样,都希望直升机能参与救援。”救援指挥部有关负责人昨日下午受访时说。
脱险者说:
C
“你他奶奶的要给我活着出来!”
“我母亲一直不知道我被困的事,昨天我母亲看电视时,突然听到‘孙会涛’的名字,一看是我,当时就哭着给我打来电话。”昨日,孙会涛说起母亲,眼眶有点湿润,“让老人操心了。”
这两天,孙会涛接到了上百个亲朋好友的电话,“连十几年没联系的老朋友都给我打来了电话。”孙会涛说,“虽然当时徒步五天四夜报信时,胳膊、小腿处有些小伤,但现在已经愈合,没有网上流传的那么严重,我的身体已恢复正常。请大家放心。在此借助大河报,向关心我的老家朋友和救援人员表示感谢。”
虽然身体恢复良好,但孙会涛依然忧心忡忡。在藏区特有的湛蓝高空下,他常望着雅鲁藏布江下游连绵的雪山发呆,“魏峰受伤最重,11天了,他还好吗?还有,那两个友好的向导,他们也还好吗?”
“别想了,你要相信他们的意志力,他们不会有事的。”为让孙会涛放松心情,记者曾连续呼叫他,他都一声不吭,动也没动,过了许久,他才猛地扭过头,出声回应。
“你要问我现在对魏峰想说啥,我想说,‘你他奶奶的要给我活着出来!’话虽糙点,但我就是这样想的。”孙会涛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