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祁梦竹 通讯员 洪珊 “对不起妻子,对不起将出生的孩子……”34岁的闫涛眼睛已经湿润,但男儿有泪不轻弹,“我是党员,必须坚守在岗位,责无旁贷!”目光坚定无比。作为东城区东花市街道城建科的工作人员,截止到22日下午5时,闫涛已和同事们在防汛、抢险一线坚守了33个小时。
将时间的指针调回到上周六的清晨。虽是周末,闫涛却起了个大早儿。第一件事,拨通了妻子的手机,“今天预报有暴雨,我得去防汛……”他的妻子,身怀六甲、即将临盆,因为闫涛防汛任务重,无法照顾,已被他送回了娘家。
“注意安全。”她叮嘱,理解,他已在街道工作了10余年,有事在一线值守,习惯了。
8时30分,闫涛到达了岗位,立即与同事们投入了紧张的工作之中。水泵、沙袋、铁锹、铲子……他到库房中清点,和十几位同事一起将防汛物资搬到指定区域,以备不时之需。
10时左右,东花市地区开始淅沥沥地下起雨来。“等雨下大了,抄起家伙就要干活,东西没到位,可不行!”闫涛和他的同事们加紧着准备工作,“快!再快一些!”
雨,越下越大。
下午4时,白昼已如夜。大雨倾盆,路上行人行色匆匆往家里赶,闫涛却和几名同事,披着雨衣往外走。
“在办公室待着哪能发现问题,咱们到各社区里排查排查。”雨势越来越猛,闫涛的鞋都被雨水打湿、走到水深处裤腿里也灌满了水。“东花市南里东区菜站地势低洼,快垒上几排沙袋挡雨。”闫涛和同事一边在8个社区循环排查、一边处理潜在的安全隐患。
傍晚时分,闫涛手机开始响个不停。
“快来我家看看,水淹过家门了。”北四巷胡同居民在电话那头声音急促地说。
闫涛立即赶往现场,经检查原来是雨水管堵塞,造成排水不畅。在场有人出主意,要不就垒沙袋、拿盆往外舀水。“这户人家房子低洼,舀水太慢,也不见得管用。等到晚上雨下大了,沙袋就不顶用了。”说完,闫涛捋起袖子、裤腿,找到堵塞的管道,揭开下水道口的铁箅子,用竹竿费力地疏通雨水管道内黏稠的杂物。
一股股淤泥腥臭味弥漫在雨中,雨水污水没过了脚踝,闫涛顾不得脏和臭,为居民奋力疏通管道。
眼瞅着,北四巷胡同居民家中下水通畅了。
电话又来了,忠实里1号院被水淹了!汛前,闫涛曾送给社区居民人手一本联系手册,“雨来的时候,居民就能找得到我们了。”忠实里1号院,水量很大,需要依靠水泵抽水。闫涛和同事赶忙取来了水泵,连上水管,将雨水往院外排。
时间,在紧张与忙碌中,如白驹过隙。
将近午夜时,他的手机响了,这次是他的妻子拨来的。
根本没等妻子说话,“有事,忙,你休息吧。”然后挂断。
事后,记者也采访到了他的妻子。“我知道他忙,但雨那么大,我担心他……”她哽咽地说。
挂断妻子的电话后,他还是继续忙碌。
凌晨1时,广渠门铁路桥下积水严重,殃及到了东花市南里东区。水漫地下室,配电室被淹,预计积水达到了1万吨。小区供水、供电处于瘫痪中,直接影响3000户家庭、近1万人的生活……
街道的物资力量难以解决,东城区消防支队花市中队前来支援,自来水车、发电车、急救备用车相继到位,“尝试分单元独自供电,尽量减少对居民生活的不便。”闫涛和同事们又冲到了最前线。
通水道、做苫盖、垒水泥袋、排水、疏通管道、巡查……马不停蹄。
整整一夜,他们彻夜坚守。
22日,将近中午时,他依旧没有休息过片刻。
“我老婆快生了,我照顾不了,只能托付给丈母娘,谁叫社区需要我呢,舍小家顾大家。”闫涛苦笑了一下,指着一旁的街道办事处办公室主任董振生说,“他2岁半的孩子正发烧需要有人送医院,他也在这里守着。我们这些工作人员都一样,不能让暴雨影响居民的生活。”
神色疲惫,但依旧行动迅速,转身,他又走进了社区地下室,继续工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