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实习生曾程 记者刘志杰 通讯员蒋成柳 长沙报道 2008年,浏阳农民张海燕感觉腰背部胀痛,到省会某大医院就诊,进行了肿瘤切除术后,结果均未报异常。然而,一年多后,他经北京的医院诊断为“节细胞神经母细胞瘤”,系恶性肿瘤。张海燕2011年因医治无效死亡。张海燕家人认为当初医院的诊疗存在过错,将医院告上法庭,索赔17万元。
昨日下午,芙蓉区法院开展“百日大走访”活动,将法庭“搬”进社区,在韭菜园社区会议室审理这起医疗赔偿纠纷。庭上双方达成协议,患者家属获赔9万余元。
多次就诊,结果均未报异常
张海燕是浏阳市文家市镇农民,1980年出生。2008年3月,他右腰背部胀痛,到医院就诊,以“右侧腹膜后肿块性质待查”被收入普外科住院,后转入脊1科住院。经MRI检查,张海燕被诊断为“T11-L2椎旁右侧肿瘤性质待定”。4月8日,张海燕进行了肿瘤切除术,术后送切除的肿块组织病检,考虑为“异位性室管膜瘤”。
据张海燕家属的代理律师介绍,当时医生口头告诉患者:肿瘤切除干净、边界清楚,病检情况为良性,该肿瘤对放疗和化疗不敏感,没有放疗的必要,肿瘤不会发生扩散转移。4月17日,张海燕在“以后复查”的医嘱下出院。出院后,张海燕多次返回该医院进行复诊,结果均未报异常。
一年多后,医治无效死亡
2009年8月,张海燕因为腹痛在浏阳市人民医院做CT检查,却被告知原肿瘤复发。同年8月14日,张海燕再次来到省会这家大医院复查MRI,结果报肿瘤与2008年对比增大,再次入住脊1科。医院拟为患者进行椎旁肿瘤切除术,但发现肿块大,肿瘤边界不清,已广泛侵犯椎旁组织,无法切除。据张海燕家属的代理律师称,此时医师告诉家属:肿瘤是恶性的,放化疗并不敏感,已经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建议返回当地医院治疗。
家属不愿轻易放弃治疗,先后辗转北京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等各大医院。在就诊和咨询过程中,这些医院对之前的病理诊断提出了怀疑,并建议患者提供病理切片进行会诊。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最终确诊为“节细胞神经母细胞瘤”。这是一种神经源性恶性肿瘤,对放疗敏感。由于肿瘤范围大,手术风险高,患者只好选择放疗,但终因医治无效,张海燕于2011年7月死亡。
法官当庭调解,双方达成和解
[法庭审理]
张海燕家属一纸诉状,将省会某大医院告上法庭,索赔包括医疗费、死亡赔偿金等在内共177492元。芙蓉区法院昨日开庭审理此案。法庭上,患者家属的代理律师称,医院对张海燕的诊疗行为存在过错,没能及时对张海燕进行放射治疗,应当承担赔偿责任。但被告代理律师认为,医院已经嘱咐患者进行复检,患者的死亡也有可能是其他并发症引起。正常有效的治疗,复发的概率也有45%左右。同时,对于原告提出的17万元的赔偿金额,医院方认为过高。
此外,被告还认为,在省市两级医学会的鉴定中已经明确 “放疗后仍会复发”,因此张海燕的死亡和该医院并无直接联系。而张海燕的代理律师也援引报告的责任划分,并考虑医疗事故和张海燕家庭的实际状况,认为医院应负40%以上的责任。
合议庭在商议之后提出了一个折衷的调解方案,省会某大医院一次性赔偿张海燕家属医疗费、住院费等75600元,精神损失费21600元,共计97200元。最终,双方都表示对该调解方案“满意”。
[鉴定结果]
医学会鉴定为四级医疗事故
此案中,经省市两级医学会鉴定,医患双方提供的病理切片均无“节细胞神经母细胞瘤”或“室管膜瘤”的典型病理形态和免疫表现,很难做出具体的病理诊断。这两种都归于神经源性恶性肿瘤,对放疗敏感。而省会某大医院在患者术后未及时进行放疗或嘱其出院后放疗(第一次出院医嘱未见),存在医疗过失,延误疾病进一步治疗,与肿瘤近期复发有一定因果关系。但该肿瘤及时放射治疗也会复发,因此,鉴定结论为:四级医疗事故,医院负次要责任。
[专家解读]
如何判断恶性肿瘤?最关键指标是病理指标
一位肿瘤专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在没有特殊临床表现的情况下,癌症的确诊比较难辨别,要通过活检、手术标本等病理学的检查,结合临床体征鉴别,才能确诊是否患有癌症,在这个基础上作出的诊断,准确率在90%以上。
该专家指出,若单凭CT、B超这些影像学,不能确诊患者是否患有癌症,检查结果也很容易出错。此外,诊断结果的准确度还跟医生的经验和水平有关。
要怎样才能判断一个肿瘤是良性还是恶性的呢?昨日,某大医院肿瘤科主任说,判断肿瘤是恶性还是良性,一个核心的标准是病理指标,也就是说将肿瘤组织拿去活检,如果检查发现组织中有癌细胞,那么就100%判定是恶性肿瘤即癌症,但没有发现有癌细胞,就很难判断其一定是恶性肿瘤,有可能不是,有可能是。
除了病理指标外,还有一些生化检验指标,有资质的肿瘤科专家,一看片子,大概就能判断是否患癌症,当然这是经验判断,但要想确诊,就必须要有病理指标,也就是说在患者体内要找出癌细胞。记者熊智能 刘志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