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23年垫资300多万为乡亲打井

2012年10月29日02:19  燕赵都市报
村支书杨圣满 村支书杨圣满
杨圣满的家 杨圣满的家

  本报驻张家口记者 张岩 刘雅静 文/图

  蔚县东面的太行山脚下有一位村支书叫杨圣满,为了让乡亲们喝上自来水,他放下县城优越的生活和经 营着的全县最大的木材经销站,回到家乡。为了让乡亲们喝上自来水,他在村里寻水 23年,打了10口无水井后,终于在贫水山村打出清澈的井水。为了让乡亲们喝上自来水,闺女结婚前一天他还守在井架旁。为了让乡亲们喝上自来水,他个人垫 资330多万元打井……近日,记者走进太行山下的柳河口村,与杨圣满面对面,为读者带来找水背后的故事。

  喝上干净水是村里几代人的梦想

  在 蔚县东面的太行山下,有一个叫柳河口的小山村,全村200多户、800多人,由于自然条件限制,饮用水极为缺乏。说起当年吃水的困难,59岁的村民杨占旺 深有感触。据他回忆,当年村边没有水,他们都是到3公里外的地方挑水,因为打水的人多,一天一户最多只能打一桶水,困难时两天也没有一桶,水是夹杂着泥沙 的浑浊水,一桶水半桶泥,难以下咽。因为水金贵,一家五六口人轮流洗脸只用半瓢水,洗脸水还要用来洗衣服、喂牲畜。因为没有水,大家只有出门串亲戚或过年 才洗一次衣服;因为没有水,村里的闺女都嫁到了外村,而嫁进柳河口的媳妇却几乎没有……

  为解决饮水难题,从上世纪40年代开始,柳河口人 就四处找水,先后挖井20多眼,从未打出一滴水。“喝上一口干净水”这个在常人看来太平常的事情,却成了全村人祖祖辈辈的一个梦想。据村主任杨桂花介绍, 因为没有水,很多村民都搬离了村子,离乡背井只为喝上一口干净水。如此困苦的生活,刺痛了一位土生土长的柳河口人——— 杨圣满。他决心为柳河口村解决吃水难题,一曲演绎了23年的求水传奇就此拉开大幕。

  放下妻儿和百万家财,回到山村为民求水

  世世代代生长在柳河口村的杨圣满是村里的名人和能人,最先到县城做生意,最先到县城买房,最先有了汽车,存款最少500万元……当村里人羡慕着杨圣满在县城的生活,他却在大家诧异的目光中回到了柳河口村。

  现 年56岁的杨圣满穿着比较朴素,根本看不出是个身家数百万的富翁。他告诉记者,上世纪80年代,他开始涉足木材生意,建成了全县最大的木材经销站,攒下了 数百万元的身家,并将全家人都搬进了县城,喝上了干净的自来水。可他心里一直有个结——— —— 每到夜深人静、辗转难眠时,家乡缺水的场面和乡亲们那盼水的眼神时时在他脑海里浮现——— ——“不能为柳河口寻找到一处水源,我还算什么汉子?”1988年,怀着坚定的信念,杨圣满毅然决然地放下了妻子儿女、现成的优越生活和蒸蒸日上的木材生 意,回到令他魂牵梦绕的家乡——— 柳河口村担任村主任,上任第一年,他就为村里通上了电。

  1992年6月,杨圣满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 党,让乡亲们喝上干净水的念头也越来越强烈。1993年他决定从邻村南梁庄村租井引水。打槽、挖渠、铺管、建扬水站,4公里全是沙河,碗大的石头每开一米 都异常艰难,他就带着乡亲们一块一块石头地挖,一尺一尺地往下刨,披星戴月、马不停蹄,终于在两个月内把水引到村口。看着清澈的井水从水管流出,看着老 人、孩子高兴的笑脸,杨圣满第一次体会到为乡亲们办事的欣慰和快乐。

  短暂的快乐并没有让杨圣满卸下了求水的重担,1992年起担任村党支部书记的他知道,从其他村的井里吃水终究不是最终的办法。他合计着为乡亲们打一眼机井,便开始四处收集打机井的资料和信息。2002年,租用的水井水位下降,引水无源,杨圣满下定决心打井。

  垫资300多万元为村打井,10次失败不泄气

  一定让乡亲们喝上干净水是杨圣满毕生的心愿和追求。可他知道,依靠传统的挖井方法是永远挖不出水的,而请人钻井,资金又无着落,当时村民的收入人均不过三四百元,集体经济收入更是空白。为了给乡亲们打井求水,杨圣满毅然拿出了自己十多年辛苦攒下的数百万元家产。

  2003 年3月,杨圣满根据收集的打井信息和资料,请大同地质打井队在村口50米处开钻打第一眼井。在打井的6个月里,他把家搬到了井架下,把铺盖带进了工棚里。 可钻头钻到200米时,打出来的依然是坚硬的岩石。之后的几年,杨圣满先后聘请河北、山西、山东等地多个探测队和机井队共打机井6眼,总距离达到了 1000多米,但没有一眼机井能源源不断流出他渴求的清澈井水。

  这些打井费用让杨圣满几乎耗尽百万家财。家人和亲戚朋友都劝老杨,“别再 打井了,钱都花完了,家里的日子可怎么过呀!”可杨圣满的倔劲上来,九头牛也拉不回,“我总有一天要打出水来,到时候我死也瞑目了”。即使是闺女结婚的前 一天,老杨也没有离开自己牵挂的井架旁。

  打井暂时行不通,2006年8月,杨圣满开始谋划新的找水方案。经专家论证确定了从柳河口峪螺丝 沟山泉处引水下山的方案后,他个人筹资20万元带领乡亲们在坚硬的岩石缝里凿出了一条山路,把8公里外的山泉水引到柳河口村,并建起两个扬水池和两个蓄水 池,村民喝上了山泉水。

  2008年7月,杨圣满被选拔进入南杨庄乡党委班子,从普通农民转成了国家正式干部。皇粮吃上了,乡亲们也有水喝 了,在别人看来,杨圣满已“功成名就”,可以不用再为水奔波了。然而杨圣满发现,引山泉水解决了村民的夏季饮水,而一到冬季,管道受冷结冰,山泉水便无法 供应,花光积蓄的杨圣满又举债继续打井。此后几年,他远赴保定、大同等地聘请地质勘查队和打井施工队,先后打了4眼机井,却都没有出水,300多万元花光 了,他也由百万富翁变成了“百万负翁”。可“一根筋”的老杨仍然矢志不渝,到处打听打井的信息。

  苦熬苦盼23载,甘泉井水流入村民家

  几 十年来,为了找水,不管是炎炎的烈日下,还是刺骨的寒风中,杨圣满无数次往返于村边的山头和长达几十公里的柳河口峪,磨破了几十双鞋,徒步走了数千公里的 路。持之以恒打井的杨圣满感动了身边的每一个人。2011年春节,为杨圣满多次打井的易县打井队向他推荐了曾被国土资源部评为抗旱找水先进个人的河北省地 矿局第十一地质大队总工程师冯更辰,杨圣满如获至宝,连夜坐车奔赴邢台,寻求冯更辰的帮助。冯更辰听说他20多年个人垫资为老百姓打井的感人事迹后,立即 答应亲自去柳河口村勘探,并为该村派去了拥有国内顶级钻井设备和先进技术的邢台银河水利钻井工程队。

  钻井队于2011年4月6日开始进村工作,4月16日17时,随着潜孔锤的重重落下,刹那间,20多米高的水柱喷射而出,“出水了!成功了!”杨圣满望着晶莹剔透的水柱,流下了激动的泪水,高兴地对妻子说:“咱们村出水了!”

  乡亲们奔走相告,小山村变成了欢乐的海洋。随后,杨圣满又把机井拓宽,还筹借资金30万元购置了水泵、变压器,铺设了管道,7月19日清澈的自来水流入家家户户,全村几代人的吃水梦变成了现实。

  老 杨说,其实最后这口井家里人根本不支持,预付的30万元,是他将县城的房子偷偷拿去抵押,贷了50万元的高利贷。“这眼机井在供应全村饮用水的同时,还能 灌溉300亩耕地。饮水问题解决了,我们还要发展蔬菜大棚、种植中药材、搞特色养殖,乡亲们的日子会越来越好!”杨圣满又在勾勒着今后发展的美好蓝图。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 新闻收入分配改革重要内容因垄断业反对夭折
  • 体育英超-争议判罚不断 曼联3-2胜9人切尔西
  • 娱乐张馨予维权上诉 被告称其形象本就不良
  • 财经暗访北京停车费乱象:层层转包千家分食
  • 科技白色iPad mini上线20分钟被预定一空
  • 博客中国太太:外国男人娶我一点都不亏
  • 读书解密:毛泽东免除赔款为何日本不领情
  • 教育业内人谈大学排行:部分高校花钱买名次
  • 育儿女子带双胞胎女儿跳楼致两死(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