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捐肾救患尿毒症丈夫

2013年02月14日15:14  新民晚报

  他,为了一家生计操劳,积劳成疾;她,为了丈夫生命不惜捐肾,情比金坚。“血透6年,肾移植7年,什么样的艰难困苦我们都经历过了,现在的每天都是重生。”情人节,记者在嘉定昌吉路一小区看到了一对夫妻真爱一生的牵手。

  相识

  今年62岁的甘海根原住静安区。1970年,他来到嘉定黄渡镇(该镇现已并入安亭镇)插队,1年后又到兰州煤矿挖煤,一干10年。

  1973年,甘海根回到顾家村姚村生产队探亲时,经人介绍认识了邻村钱家村比他小3岁的罗桂英。短短40天的探亲假眨眼用完,小情侣依依惜别。甘海根重回煤矿,双方通过书信往来,互道相思之苦。几年后,两人结婚。罗桂英跟随丈夫到煤矿。“那里平时只有包谷米,每月的白米(籼米)仅1公斤,日子很苦。”

  辛劳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甘海根夫妇回到了上海。没有户口,没有工作,甘海根想到了做豆芽生意。他用豆子做黄豆芽、绿豆芽,但脸皮薄,不敢在附近摆摊,于是每天骑自行车,载运100多公斤豆芽,单程2个小时,到毗邻的江苏昆山贩卖。2年后,甘海根做起贩年糕的吃力活。“每天150公斤年糕,骑到各个地方,可以换来225公斤籼米。”从中赚取一些差价。

  病倒前,甘海根承包了一家茶馆,还“配套”了点心店、理发店、棋牌室、浴室等,起早摸黑地干。他不知道,自己七八十公斤的壮实身体,已经不起一再透支。

  病倒

  甘海根一直有高血压和犯恶心的毛病。一次,他去医院看望住院的朋友,说起身体状况,朋友建议他做个检查。检查结果竟是尿毒症晚期!指标很差,医生一度以为病人是抬着进医院的。

  从此,甘海根过上了血透的日子。罗桂英四处筹钱。甘海根血透从一周2次,到一周3次,6年后血管已硬化,生命岌岌可危。只要一喝水,他就会全身变肿,晚上睡觉时,血液倒流形成肺积水,压迫心脏。堂堂七尺男儿被病魔折磨得生不如死。

  换肾

  一次,罗桂英在一本医学书上看到,国外提倡亲属捐肾,夫妻虽无血缘关系,但因生活习性相近,也有不少配对成功的例子。但她身形比较瘦小,与甘海根五大三粗的身形很不匹配,医生并不看好,建议等其他肾源。

  一年等待,肾源毫无消息。2006年,在他们结婚30周年的日子里,罗桂英决定给丈夫一份特殊的“礼物”。“真是巧,我的两个肾都比普通女人的大,一个大1厘米,一个大1.5厘米。”化验数据十分匹配。为了不让丈夫知道她要捐肾,直到手术前,罗桂英才告诉家里人。

  手术非常成功。“我把右边大的那个捐了,安到老甘身上,正合适。”

  约定

  做好手术1个星期,罗桂英就下地干活了,但她决不让丈夫“轻举妄动”。医生说,如果过了5年没有排异反应,她的肾就算是“长”在丈夫身体里了。

  如今,肾脏移植已跨入第7个年头。从前年开始,甘海根原来每月7000多元的医药费用,可以报销95%,加上退休金,经济条件宽裕了。每天傍晚,甘海根和罗桂英都要手挽手,在老街上悠闲散步。他们约定,以后每天都是重生的日子,为了纪念“第二次生命”,今后每年出一档“节目”。

  去年,罗桂英对甘海根说:“当年跟你去大西北,没拍过一张婚纱照。现在我们补拍一套吧?”今年1月,婚后从未旅游,没有坐过飞机,没有看过大海的罗桂英在丈夫陪同下,到海南岛,来了一次深度游。“那里天蓝,空气好,我们玩了一个月。别看她今年59岁了,捡贝壳、玩沙子,还像个小孩子。”甘海根温柔地看着妻子,他们是真正的生命的结合。

  本报记者 陈浩 通讯员 刘必华

(原标题:女子捐肾救夫延续生命爱情)

分享到:

猜你喜欢

换一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保存  |  打印  |  关闭
  • 新闻习近平:发展公共交通治理雾霾
  • 体育NBA-詹韦62分热火擒湖人 书豪6犯火箭负
  • 娱乐各地春晚精彩回顾 赵本山收山作
  • 财经日媒称中国外贸首次超美国成世界第一
  • 科技传苹果正测试腕表类智能设备
  • 博客唐师曾:庄则栋逝世 庄则栋最后一篇博客
  • 读书真实战斗力:朝鲜军事实力大公开(组图)
  • 教育超七成年轻人认不全亲戚 统称叔叔阿姨
  • 育儿深圳白领月薪低于4千不如回家做保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