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芦山5月11日电 题:12床棉被和63户人家的地震故事
作者 刘彦君 何浠 王光东
“12床棉被,63户人,如何‘均分’?”在四川雅安市雨城区上里镇七家村,流传着一个关于12床棉被的感人故事。
5月11日,中新社记者来到这个雅安近郊的小山村,寻访这个现代版的“孔融让梨”的故事。
七家村距离“4·20”芦山地震震中仅隔一座山梁,直线距离最短仅3公里,许多村民的房屋都在那一瞬间垮塌或变成危房。仅七家村二组就有20多户村民的房屋垮塌。
记者刚进村口,就在一处物资发放点,听见村民们七嘴八舌的聊着村主任张其慧和村民“同粥共济”的故事。
村民们介绍说,震后5分钟,张其慧便开始组织村组干部展开疏散转移群众,组织人员运送伤员,还将自己一个8岁、一个4岁的孙子送到异地,让别人照管。之后,张其慧又从家里抢出油布在开阔地里搭建临时帐篷,冒着余震危险冲回家中抢出大米、锅、碗,为村民熬粥做饭。
“地震当晚7点,灾民临时安置点就运来了首批救灾物资。”七家村二组队长赵国蓉说,第一时间将吃的分发下去后,还剩余12床被子,但有63户村民需要棉被,发给谁?怎么发?无疑是个大难题,必须公开向村民发放,否则“摆不平”,而且“僧多粥少”很难办。
赵国蓉说,正当她发愁的时候,张其慧赶到现场。“后来张主任告诉我,因为我刚上任三年,很多事情还缺乏经验,就怕分不下去,才赶来帮忙,其余的小组她都不担心。”
“今天这里只有12床棉被,你们63户人我们没办法平均分配,我看还是你们自己来定、自己来拿。”这是张其慧的“解决办法”。
她紧跟着说,“如果是你家,你该拿,如果是别人家,请你让给别人……”在场的村民都沉默了,没有人主动去拿被子。
“一阵沉默之后,村民们开始相互推让。最后,12床棉被只领走了9床。”赵国蓉说,最后3床没领取的棉被,分发到了年龄最大的受灾民众手中。“但吴梦琪他们家在领到最后下发的被子后,又转送给了另一户。”
“我们家不是最急需的,所以就把棉被送给了更需要的人家。”领到被子的吴梦琪回忆说,村里发给她棉被是考虑到家中有一位78岁的老人,可地震一发生,家里房屋瞬间垮塌,老人在逃生过程中不幸被砸伤,送往了医院。“所以当晚我们家并不是最需要的,家里剩余的都是年轻人,身体好”。
记者在上里镇政府门口见到了正在为村民们领物资的张其慧,花布格子衬衫、牛仔裤、大辫子。她说,“我们的老百姓太朴实了,即使在大灾大难面前也不改本色。”
“我当了20多年的村干部,每天都要为村民解决各种各样的困难,曾经有想过放弃的念头,但地震发生后,看到村民们房屋垮塌,差点失去生活信心,却仍然团结一致,那一刻,我决定要一直和他们站在一起,绝不放弃。”张其慧说。(完)
(原标题:四川芦山地震:12床棉被和63户人家的地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