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岁男孩给女同学写情书 称不说就成别人媳妇了

2013年12月05日05:29  新文化报

  6岁男孩写“情书”:我xihuan你

  妈妈和老师想干预。如果你遇到了这样的事儿,会咋办?

  12月2日,当班主任老师将儿子写给班里女同学小灿(化名)的纸条递给张女士时,几个歪歪扭扭的字,让张女士哭笑不得,“这么小就要谈恋爱?也太早点了吧?”

  6岁男孩的“情书”被老师发现

  和所有望子成龙的父母一样,张女士和丈夫今年将6周岁的儿子壮壮(化名)送到长春某重点小学读一年级。以前总听同事说,有的小学生也早恋。对此,张女士总是一笑置之,心想:“小屁孩儿懂什么?”

  12月2日,班主任给张女士打电话,让张女士去一趟。“这孩子得管管,这么小就给女孩写情书。”班主任边说边将一个纸条递给张女士。

  张女士展开纸条一看,可不就是儿子的字:“小灿:我xihuan你!”下面有儿子的名字。

  “他们俩隔三排呢,他是让前面的同学往前传的,结果被我发现了。”班主任说,“我就发现最近他上课不爱听讲,老溜号,原来在琢磨这事儿呢。”老师说,壮壮下课也常去找小灿说话,同学们都笑他们是“好老公、好老婆”。

  “小灿不好意思了,现在不理壮壮了。”老师的话,让张女士哭笑不得,壮壮放学回家,她拿出纸条问儿子,“这是你写的?”

  “不是我、不是我!”壮壮一把抢过纸条,塞到嘴里耍赖,捂着脸要跑开。

  “耍赖没用,老实交代!”张女士一把抓过壮壮大声说。

  “是爸爸说,‘喜欢就要大胆说出来。’”壮壮被吓到了,呜呜地哭起来,“她长得可爱,我就是喜欢她。我要不说,她就成为别人的媳妇了。”

  “小学生要学习,不能早恋,影响学习。”张女士说。儿子哭着点了点头。

  原来是在模仿爸爸

  4日,张女士特意给儿子请了一天假,带儿子来到长春市心理医院。在心理医院大厅内,壮壮有几分好奇,坐在椅子上,看看这看看那。

  记者:为什么喜欢小灿?

  壮壮:小灿学习好,头发很黑、很长,像仙女,我愿意和她在一起。

  记者:谁告诉你给女生写纸条的?

  壮壮:爸爸经常给妈妈留纸条,爸爸还对妈妈说:“我爱你!”爸爸还常抱妈妈,我也想抱小灿,可我没敢。

  记者:爸爸是大人,你是小孩儿!

  壮壮:我长大了,我都上学了,我可以和她一起玩、一起写作业,有好吃的都给她……不过,大家好像不喜欢我和小灿在一起,妈妈凶我,同学笑我。

  “壮壮的行为就是对大人行为的模仿。孩子的世界里,分不清友情和爱情。”长春市心理医院心理医生张宇鹏说。

  听了心理医生的话,张女士如梦初醒。她和老公很恩爱,每次老公出差前,都要拥抱她,并说“我爱你”!儿子看到后也会跑过来,抱着她说:“妈妈,我也爱你!”每当这时,张女士就会感到由衷的幸福。没想到,儿子是在模仿爸爸。

  ■心理专家这么看

  不要给孩子戴“早恋”帽子

  长春市心理医院张宇鹏:对于壮壮的行为,大可一笑置之。把“早恋”的帽子扣在孩子头上是不正确的。6岁的孩子,身体和心理都没发育成熟,还不能称之为“早恋”,他们只是单纯的喜欢。家长大吼大叫,老师当众批评,会给孩子造成极大的心理压力。孩子单纯地认为,和喜欢的同学在一起,就要像爸爸妈妈一样友爱,而没有成人间复杂的情感。而写“情书”,只是他传递情感的一种方法。

  父母不要过分在孩子面前秀恩爱

  吉林省心理教育协会心理诊疗中心副主任王云海:父母不要过分在孩子面前秀恩爱。6岁之前的孩子,主要靠模仿大人的行为、语言来逐渐长大,模仿能力很强。另外,不要给孩子看“少儿不宜”的电影、电视,也不要带孩子到成人娱乐场所,更不要在孩子面前说脏话。要想让孩子努力学习,大人就要经常学习。要想让孩子学好书法,大人就要练习书法。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一定要给孩子做好榜样。

 

  ■你怎么看

  您对孩子的做法怎么看?如果类似的事发生在您身上,您会怎样教育和引导?

  ■香北这么看

  千万别扼杀了孩子的天性与聪明

  本报情感倾诉主持人香北:以下几点值得反思。对于这事,为什么认定纸条就是“情书”,而不是孩子真挚情感的一种表达?为什么不能在发现纸条后,先借此良机,利用孩子的本性,教会孩子“喜欢”两个字怎么写?为什么不能尊重孩子的感受?不要忘记了,孩子是个鲜活的生命,他的情感正在茁壮成长,这样的情感表达是天性。

  当把以上几个问题都想明白,并做好以后,就可以利用这件事对孩子进行进一步的情感引导与爱的教育。例如,可以跟孩子说,喜欢一个人可以,但要先学会写喜欢这两个字,否则人家不喜欢你了。有时喜欢一个人呢,向她表达不需要纸条,只需做好你自己,好好学习,你喜欢的人就会给你写纸条了等等。

  6岁的孩子,有6岁孩子的教育方法,我们一起学习吧,千万别扼杀了孩子的天性与聪明。明天和意外不知道哪个先发生,爱是需要找出恰当的方法在合适的时候表达出来的。我相信在未来,这孩子会很棒!因为这对家长很棒,每次分别都会好好地告别,这多好,不怕孩子模仿,只要好好引导就可以了。

  本报记者 杨益

(编辑:SN094)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卡梅伦赠送习近平彭丽媛礼物单曝光
  • 体育韦德缺阵热火止10连胜 科比训练快攻飞扣
  • 娱乐李某某同案犯律师:警察操电棍栓狗链逼供
  • 财经任志强:限价式调控还会让房价暴涨
  • 科技我国发放首批4G牌照 调查
  • 博客实拍:石家庄晴空和雾霾天对比(图)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清华女研究生吐槽求职遭歧视:难过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