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劝放员20年未在家过除夕 自制喷水器防火

2014年02月05日00:59  京华时报 微博

  基层人物:李淑英

  年龄:53岁

  职业:朝阳门街道社

  区劝放员

  新春寄语

  这些年来,居民们开始不理解劝放队,现在和居民熟悉了,建立了感情,大家也越来越能理解你的工作,这一点我们特别欣慰。

  ——李淑英

  京华时报讯(记者李秋萌)厚厚的羽绒服、及膝的棉靴再带上对讲机、灭火器和自制的饮料瓶洒水器……这就是朝阳门的居民劝放队队员们的标准“装备”。从除夕到正月十五,家家最团圆热闹的时候也正是劝放队员最忙碌的时候,一个春节下来,要劝放百余次。

  今年53岁的李淑英是朝阳门街道财务科干部,也是街道劝放队队长,自1980年高中毕业后的她来到朝阳门街道办事处工作,一干就是34年,19岁的大姑娘也熬成了婆。“80年代的春节不限放,大家也没有太多的钱,放的鞭炮也大多是一些小的烟花爆竹,大的礼花很少。”李淑英回忆,春节时大家轮流值班,顶多就是查查卫生,溜达一圈就行了。

  上世纪90年代,人们的生活渐渐富裕了,大型的礼花和鞭炮开始出现。“1993年,北京开始禁放。从那一年起,春节禁放成了我们工作的重点。刚开始实行禁放的时候,很多百姓不理解,我们是挨家挨户地动员,收缴鞭炮。除夕的时候,在社区里蹲点看守,遇到有些居民偷偷燃放烟花,我们要及时上前制止,杜绝存在的一切安全隐患。从那年起,春节值班就成了我们工作中的常态了。”

  2010年,街道的各社区先后成立了劝放队,动员了社区的工作人员、志愿者参加以及居民的参与。李淑英告诉记者,楼房区间距比较近,是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劝放队的任务就是要劝导他们到指定的燃放地点燃放。每次巡逻李淑英和同事们都推着三轮车,装好灭火器、自制的喷水器等简易的消防设施,用来防备突发的火情。“年三十凌晨的时候最冷了,站一会儿手脚就都麻了。”李淑英说,以前自己还挺喜欢闻“炮仗味儿”的,“现在可不行了,年年在外面闻,必须要戴口罩。”

  李淑英说,与以往相比,劝放队队员们今年除了要劝人们安全燃放,还要劝大家尽量少放。“今年,明显感觉放鞭炮的人减少了,一来也是因为雾霾天气,大家的环保意识增强,选择了一些其他的形式。二来,大家认为放一点有点年味就可以了,不用那么铺张浪费。”

  二十多年没有在家过除夕,李淑英说,每年都是和同事在一起,也不觉得孤单。

(原标题:社区劝放队成员20年未在家过除夕)

(编辑:SN064)
分享到: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家禽业遭H7N9重创请求官方停止每例通报
  • 体育英超-切尔西双杀曼城距榜首2分 视频
  • 香港著名演员午马肺癌病逝 享年71岁 调查
  • 财经美国80后企业家年十年狂赚300多亿美元
  • 科技微软任命纳德拉为新CEO 盖茨任顾问
  • 博客周晓群:过年回家剩男剩女们相亲去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学霸的迷茫:曾经优等生为何多一事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