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在外收破烂多年 称希望孩子能异地高考

2014年02月20日11:02  燕赵都市报
刘学义20多岁的时候就从河南周口的老家来了石家庄。 刘学义20多岁的时候就从河南周口的老家来了石家庄。
收了六七年的废旧报纸,刘学义从没想过自己有一天会被印刷在报纸上。 收了六七年的废旧报纸,刘学义从没想过自己有一天会被印刷在报纸上。
“收废品是低端活儿,谁瞧得起?” “收废品是低端活儿,谁瞧得起?”
“在外奔波还不就是为了孩子,孩子们省心了,父母的心也就敞亮了。” “在外奔波还不就是为了孩子,孩子们省心了,父母的心也就敞亮了。”

  本报记者 刘岚 文/图

  刘学义20多岁的时候就从河南周口的老家来了石家庄,他上过班儿,卖过菜,后来他买了辆三轮车,开始收废品。

  上班的时候,时间卡得紧,工资也不高;卖菜,起早贪黑,赶上下雨,积压的菜烂了还会赔钱;收废品这个买卖没成本,也没啥风险,到现在他已经坚持干了六七年。

  收了六七年的废旧报纸,刘学义从没想过自己有一天会被印刷在报纸上,在他看来,在许许多多“讨生活”的人当中,自己是一张再平凡不过的面孔,甚至有时候还有些自卑,“收废品是低端活儿,谁瞧得起?”

  最初收废品的年头,春节他不大愿意回家,“没干出啥名堂来,老家人问起不好说。”

  去年,他用多年的积蓄回老家盖起了新房,今年春节又回去给儿子张罗了婚事,上高一的女儿放寒假拿回的期末成绩单,也让他心头一喜。

  生活中桩桩喜事,刘学义心里越来越有了底气,“在外奔波还不就是为了孩子,孩子们省心了,父母的心也就敞亮了。”他说,自个儿身板好着呢,为了孩子,还得在外边好好忙活些年。

  儿子娶了媳妇,回家吃上了现成饭

  2月15日12时许,石家庄市水源街上一个老旧小区里,正整理废品的刘学义接了个电话,“儿媳妇做好中午饭了,让我回去吃。”他朝记者呵呵地笑着,眼角的皱纹挤在了一起。

  去年,刘学义用这些年的积蓄在河南周口老家盖起了大新房,今年春节又给儿子张罗了婚事。正月十二,新娶进门的儿媳跟着刘学义一家来到了石家庄,“刚过来让她先适应适应,过一阵也找个活儿干。”

  这几天,闲在家中的儿媳妇每天都按时做好饭,在外打工的一家人回去能吃上了现成饭。

  一上午,刘学义收了满满一电动三轮车的废品,车厢里整齐地码着一捆捆的报纸。“这些都是从一个单位收的,比较整齐。你看这些。”刘学义指着地上的包装箱、食用油桶、玻璃瓶子、废旧电器,“这是从市民家中收的,就很零散。”

  刘学义把脚下大大小小的包装箱一个个踩扁,再用绳子捆起来,摞到报纸上面,瓶瓶罐罐的装进一个编织袋,在车上找个平整的地方放稳,之后又用绳子结结实实地把货物揽起来。

  问他一年能有多少收入,他笑着不愿意说,“跟上班的差不多吧。”但随后他说,前些年还行,这两年越来越不好干了,“废品贵的那两年,我收一斤报纸八九毛钱,卖一块一,能挣两三毛,现在收一斤五毛,卖五毛七,只有7分钱的利。”

  以前,媳妇跟着刘学义一块儿收废品,去年,媳妇单独找了份工作,在新华区做环卫工,一个月有1000多块钱的收入。“收废品利润低了,搭上俩人,不划算。”刘学义拍拍身边的三轮车,“现在又开始查三轮车,活儿更不好干了。”

  在外讨生活不易,收废品需要勇气

  刘学义来石家庄已有些年头,“我20多岁就来了,刚开始在一家厂子上班,时间卡得紧,挣钱也不多,后来干脆自己干。”

  他卖过水果、蔬菜,“大早起就得去进货,卖到天黑,赶上下雨卖不掉烂了就往里搭钱,那两年没挣上啥钱。”收废品没成本,没啥风险,六七年前,刘学义再次“转行”,当上了“破烂儿王”。“现在我每天上午9点出来,中午回家吃饭,下午两点出来,5点回去,比卖菜那时候省劲儿又省心。”但他说,刚开始也挺难受的,抹不开面儿,张不开嘴。

  刚开始没有固定的片区,刘学义每天蹬着人力三轮车到处转,“吆喝也不敢吆喝,怵得慌,手里拿着鼓也不敢使劲摇。”更让他难受的是别人冷冰冰的难听话,“碰上不客气的卖家,我也不跟人家计较,一般就不收了,转身就走。”

  后来,在很多小区他都混得脸熟,赶上谁家运个东西借他的三轮车,“人家愿意给钱就给,不给我就免费出车出力,渐渐地跟大伙儿就熟了。”

  如今,刘学义已稳定在水源街附近这一片儿,他把自己的电话贴在小区门口,大家有废品了,就直接打电话找他,和一些单位也建立了“业务关系”。“现在一天至少能收一车。”刘学义的人力三轮车也早已“下岗”,他花 5000多元买了辆电动的。

  在石家庄东简良他租住的平房,有个小院儿,方便放东西。每天他把废品拉回去,媳妇、孩子会帮他一起整理分拣。但他说,决不让孩子跟着他一块儿去收废品,“有本事谁干这个?”

  多年积蓄盖起新房,老了还想回老家

  收了多年旧报纸,刘学义从没想过有一天自己也会印在报纸上。“出来打工的人多了,咋会关注到了我?”他觉得,在许许多多“讨生活”的人当中,他再平凡不过,甚至,他还有些自卑——— 干这个谁瞧得起?刘学义说:“现在在哪儿打工都挺挣钱的,只要肯干就行。”

  但当记者问他,为啥背井离乡地在石家庄做起了“破烂儿王”?“干这个不能在本地,太近,熟人多,在外边谁也不认识咱。”刘学义说,刚开始收废品的时候,他春节都不大爱回老家,“没干出啥名堂,别人问起来不好说。”

  另外,年前年后是这个行业的“旺季”,他也有点舍不得耽误,“年前家家打扫卫生,都清理出不少没用的东西,年后纸箱子、包装盒也很多,这一阵儿是一年中生意最好的时候。”

  这个春节和往年不同,刚刚腊月十二,刘学义一家就急着赶回了河南周口,给儿子张罗结婚大事。

  刘学义有一儿一女,他说闺女学习好,儿子却不是学习的料儿,“他初中念完就不念了,喜欢修车,我送他去跟人家学了个修车的技术,现在在一家汽修厂打工。”儿子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亲戚们从老家张罗着给说了个媳妇。

  去年,刘学义拿出这些年的积蓄,在老家体体面面地盖了栋新房。说是给儿子盖的房子,以后儿子回不回老家他也拿不准。说实话,从心里他倒是希望孩子们留在城市,能真正被这个城市所接纳。“不管儿子回不回老家,老了,我肯定是要回去的。”在石家庄这些年,刘学义搬了五六次家。“换到哪儿,房子也都是别人的。”他说,老家的新房也就过年回去住上那么几天,但是房子在那儿,他心里踏实,那儿是根儿。

  20年异乡打拼,渴望真正融进城市

  刘学义的手机里存着很多河南老乡的电话。记者问,“有十几个吗?”他说,“十几个?少说也有几十个!”语气中带着些自豪。“我们那儿出来打工的人特别多,现在村子里也就剩下老人孩子了。”手机里的那些老乡有在老家就认识的,也有出来打工找活儿时听口音熟悉,攀谈中相识的。

  平时老乡们常联系,有工夫还会聚到一块吃顿饭、聊聊天。几十个老乡同在异地,偶尔会让刘学义有种他乡变故乡的感觉,但更多时候,他还是强烈地意识到自己是个外乡人。

  去年升入高一的女儿被刘学义送回了河南老家,“我们在这儿没户口,怕她参加不了高考。”读书“着调”的闺女曾给刘学义赚了不少的面子,“闺女在南简良念的小学,每年都落不了班里前三名。”

  他觉得闺女是个念书的苗子,也愿意她在城市里上高中,他觉得“城里学校教得好”。他听说过河北允许外来务工子女在当地参加高考,但还是担心到时候万一报不上名会耽误了孩子,最终决定把闺女送回了河南老家。

  闺女住校,两周回家一次,由老家的爷爷奶奶照顾。刘学义说,闺女从小跟着他们“漂”到了石家庄,猛地一回去挺惦记的,尤其是孩子的妈妈,更是放心不下,惦记生活,担心学习,“还好,期末考试,闺女考得还不错。”

  儿子自己打工挣钱,又成了家,闺女成绩不错,孩子们省心,刘学义的生活更有了奔头。“在外奔波还不就是为了孩子,孩子们省心了,父母的心也就敞亮了。”刘学义知足地说,自个儿身板好着呢,还能在外边给孩子们好好忙活些年。但念叨起闺女上学的事儿,他又不由地感慨,来石家庄已有20年,实际上,脚还是没有真正迈进这个城市。

(原标题:“破烂儿王”刘学义:异乡打拼,渴望孩子能融入城市)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冀文林郭永祥履历背景暴露巨大腐败网络
  • 体育欧冠-10人阿森纳0-2拜仁 米兰遭马竞绝杀
  • 娱乐高凌风弥留频喊:我饿了 临终前泪望前妻
  • 财经国五条出台一周年:房价普涨调控目标落空
  • 科技北京公交WiFi一小时3元部分成摆设
  • 博客马未都:北上广等19城学区房还得涨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最牛求职简历仅34字被赞萌 考研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