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北璎 本报记者 周文丹 

  都说男儿有泪不轻弹,但吴先生真是忍不住。心里苦啊!

  第一次婚姻生的女儿,养了9年,结果亲子鉴定显示不是他的;第二任妻子怀了孕,他高兴坏了,结果妻子幽幽来了句,“可能也不是你的”,再次离婚;之后,前妻拿着他当年开玩笑写下的借条,上法院告他还钱。三次上法院,人财两空,吴先生身心疲惫。

  “我真的只想好好过日子,怎么会这样啊……”年近四旬的大男人,说着说着,眼眶又红了。

  一婚生的女儿,鉴定结果非亲生

  他打第一场官司:改判抚养权

  吴先生的第一次婚姻,始于2004年。婚后没多久,妻子就怀孕了,紧接着女儿降生。2008年,柴米油盐渐渐耗尽了小两口的热情,两人平静地分了手,当时女儿才4岁。

  吴先生的父母很疼小孙女。所以离婚时,他只提了一点,女儿归他抚养,抚养费妻子就不用给了。

  两人达成协议后,就去民政局办了离婚,孩子由吴先生和父母一起抚养。

  时隔5年,去年3月,吴先生迎来了第二春,迎娶了应女士。应女士也有过一段失败婚姻,两人年龄又相仿,吴先生很珍惜来之不易的感情。

  后母向来不好当。尤其是女儿已经9岁了,突然出现一个陌生女人要当她妈妈,孩子接受不了。应女士给丈夫吹枕头风。“你女儿长得一点也不像你,脾性也不像。以后我们总要有自己的孩子的,要不把她送走吧?”

  吴先生心里其实不太舍得,可妻子的话正好戳中了他的死穴——确实有不少人说过,女儿不像自己。思量再三,他决定带女儿去做亲子鉴定。

  没想到,一语成真,养了9年的女儿,果真不是他亲生的。吴先生羞愤交加,去年下半年与前妻对簿公堂,要求改判女儿的抚养权,同时索要抚养费、精神损失费等。

  最终,法院判决女儿归前妻,吴先生获得总计10万元费用。

  二婚妻子怀了孕,孩子也不是他的

  他打第二场官司:离婚

  人心都是肉长的,尤其是老人,特别宠爱孩子,哪怕不是自家亲骨肉,可付出的感情确是实打实的,一下子哪里收得回。

  孙女被送走后,吴先生的父母郁闷了,老两口硬逼着儿子带回了孙女。应女士哭过、闹过,都没用,于是心生去意。今年8月,她到法院起诉要求离婚。

  一边是父母和孩子,一边是妻子,夹在中间的吴先生很是难做。可他知道,自己只想好好过日子,不想再离婚了。

  案子还没开庭,应女士怀孕了。吴先生高兴坏了,他认为这是个挽回婚姻的好契机,而且自己终于要当真正的爸爸了。他特意向单位请假,去照顾妻子。

  即便如此,应女士也不肯回头。吴先生不明白,夫妻俩的矛盾真有这么严重吗?

  见丈夫不肯离去,应女士叹了口气,幽幽地说出了真相,“孩子可能不是你的。”

  晴天霹雳再次击中吴先生。心灰意冷之下,今年10月,两人离了婚。

  前妻拿婚前写下的借条要他还钱

  他打第三场官司:还债

  十年,两次结婚,又两度离婚,两番有了孩子,却全都不是自己的。十年,真正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吴先生以为,霉运到此总该结束了吧。没想到,第二任前妻应女士,再次把他告上了法庭,要求他归还欠款15万。

  “这张借条我都不知道从何说起。”吴先生苦笑着摇了摇头。

  他说,事情要从去年两人登记领证的前几天说起,有一晚应女士拿了张8万元存款的银行卡给他,说是她近几年的积蓄。

  “她说,两人要一起过日子,钱就一起用。我感动得不行,觉得老天待我还是不薄的,这回我终于遇上了对的人。”吴先生说,他接过银行卡后,应女士半开玩笑半认真地又提了个建议。“她说怕我以后对她不好,她要个保障,让我写个借条,不过不是8万,是15万。万一我真对她不好了,这笔钱就当做是她的补偿。”

  现在案子刚立案,会怎么判还不好说。但法官说,吴先生的胜算很微弱,因为借条是婚前打下的,也没有旁证。吴先生点点头,“我心里有数了。我只希望能多给我一些筹款时间。”不过,他还说了另外一句话,“不管怎么样,日子总还是要好好过下去的。”

(原标题:宁波最郁闷的男人,大概是他)

编辑:SN182

相关阅读

今年十大性与性别事件评点

“年度十大性与性别事件评点”活动,始于2008年,由方刚召集,十几名中青年性与性别学者和社会活动家共同参与。评点活动关注每年在中国大陆发生的、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的“性与性别”事件,致力于在纷繁复杂、存在广泛争议的事件中通过专业的评点,推进性人权,促进性别平等。

2014年度汉语:通奸

“通奸”早已不算犯罪;如果不是已婚者的婚外性行为,比如未婚同居,两相情愿的“一夜情”。虽是传统意义上的“通奸”,却连道德败坏也算不上了。网络上恬不知耻地叫“约炮”。所以,当今年媒体上频频公布某贪官违纪违法劣迹,列出“通奸”丑行时,不免叫人“耳目一新”。

养老保险破除双轨制之后

“虽然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形成,但公平性不足”。如今双轨并成一轨,是对企业职工的心理熨帖,也将助推社会公平。叫好之余,也不妨前瞻性地审视可能形成的新问题。

中国减贫,西方媒体也赞誉

外媒的视角,从中国农业成就,看到了中国道路的成功;从中国农业发展,解读出中国新常态下的新图景。

  • 鄢烈山:2014年度汉语应该是通奸
  • 养老金并轨的价值需要时间来证明
  • 唐朝的冬天是如何取暖呢
  • 古诗文中的“思”字该如何读?
  • 排片坍缩的《一步之遥》玩砸了
  • 隐藏在避孕背后的两性问题
  • 深入体验二手交易是怎么回事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