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图片 网络图片
网络图片 网络图片
网络图片 网络图片

  “地铁丐帮”扎堆骚扰武汉地铁族

  武汉地铁“乞讨一族”的过分行为,已经让一些乘客忍无可忍。日前,唐女士在微博上发了一组武汉地铁2号线上女乞讨者对男乘客“上下其手”的照片,“不给钱,就摸胸、搂腰“,唐女士愤怒地表示:这样乞讨真是令人厌恶!

  目击

  女孩专找男士乞讨,不给钱竟骚扰

  唐女士(圓圓TANG201505)17日发微博,称13日上午10点半,她在洪广站乘2号线去汉口,车上一名女孩走向一名穿T恤的男子,递上本子不说话,示意他签字“爱心捐赠”,“T恤男”捐了10元。过了六七分钟,又来了另一个女孩用同样的方式乞讨。“T恤男”略有些不耐烦,开始看手机不理乞讨女孩。

  这时,令唐女士震惊的一幕发生了,“乞讨女孩先是遮男子的手机不让他看,然后各种撒娇,摸了他的脸和胸,还搂腰,‘T恤男’超级尴尬。”唐女士说,女孩见T恤男不理她,就换了一个目标。“在我的视线中,乞讨女孩又找了两名男士。”唐女士说,“这种乞讨方式真是令人厌恶!”

  现场

  乞讨五花八门,吹拉弹唱装

  昨天,记者在地铁各车站采访数位乘客,大家均表示,对强行乞讨感到厌恶。

  根据读者和网友曝料,地铁乞讨现象屡见不鲜,方式也是五花八门,“爬行乞讨”、“卖艺乞讨”、“带着小孩乞讨”、“装成盲人、聋哑人乞讨”、“称家人生病乞讨”等等。

  绰号“小四川”的姚姓乞讨者,去年带着一儿一女乞讨,今年开始独自乞讨,他惯用的伎俩就是在地上爬行博取同情。警方透露,该男子带孩子乞讨时,每趟车可乞讨到七八十元,月收入破万。记者也曾亲眼见过他数次在列车上乞讨,多次被劝离,但不久又“卷土重来”。

  地铁

  发现“地铁丐帮”立即劝离

  2号线中山公园站值班站长孙娇介绍,工作人员一旦发现乞讨者,都会第一时间进行劝阻,请他们离开车站,对于特别固执的乞讨者,会联合警方对其进行教育劝离。

  但是,这些乞讨者善于“打游击”。孙娇介绍,乞讨者穿着打扮和普通乘客无异,买票刷卡进站。即使是“熟面孔”,如果他当时没有乞讨行为,也无法禁止其进站。

  九成以上的乞讨行为是在列车内进行的,因为列车内除了司机,没有常驻工作人员,乞讨者“有恃无恐”。列车到站时,乞讨者会关闭随身音响,防止站台的工作人员发现他们。“一些比较面熟的乞讨者进站时,我们会特别留意。”孙娇说,这些人的照片会被拍下来,发给各车站注意。一旦发现,会派执勤保安跟随,如果发现其在车上乞讨,将进行制止。

  应对

  欢迎市民来支招

  “地铁丐帮”很多人是职业乞丐,像“小四川”,他最早是在北京地铁乞讨,然后转到南京地铁,去年来到武汉地铁。对于“职业丐帮”,除了地铁运营方和警方进行管理,还有什么好方法呢?

  作为市民,在车上发现“职业乞讨”后,当列车停靠站时,立刻通知站台工作人员。目前,武汉地铁各车站之间有联动机制,如果在当前站因时间不够无法劝离,下一站工作人员会上车带离乞讨者。

  如果您还有什么好的办法建议,也可致电武汉晨报新闻热线027-85777777。

  有法可依

  地铁乞讨可被罚款50~200元

  目前,根据《武汉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办法》规定,禁止在车站、列车、出入口、通道乞讨,违反规定且拒不改正的,处50~200元罚款。记者从武汉地铁运营方了解到,目前仍以劝离为主,第一张乞讨罚单还没有开出。

  他山之石

  建立信息库多向市民宣传

  其他城市和国家,为了打击地铁乞讨,又做了哪些工作呢?

  从今年五一开始,北京地铁禁止乞讨和卖艺行为,否则处以5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罚款。该禁令实行半个多月以来,乞讨者数量明显减少,但是目前第一张罚单也没有开出。北京目前正在探索建立地铁乞讨者信息共享库。南京地铁公开职业乞讨者的信息,提醒市民不要同情,并组织了专门的巡查队伍。

  据央视新闻报道,对于乞丐,英国实行分类治理模式,地铁、政府机关等地禁止乞讨。对不符合规定的乞讨,先警告,第三次将实施逮捕。(来源:武汉晨报)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新浪新闻官方微信(xinlang-xinwen)。

新浪新闻

相关阅读

中产阶层的杯具人生

生活的狼狈就是在于攀比,自己没到那个层次,没有共同利益,别人再高大上跟你没有半毛关系。

多档节目无冠名“裸奔”

曾经高调宣传为年度巨制级作品的江苏卫视《前往世界的尽头》没有品牌冠名。东方卫视播出的集结各路喜剧明星的《欢乐喜剧人》没有品牌冠名。此前北京卫视播出的《音乐大师课》也曾“裸奔”多期

马尔克斯故乡的精神交流

离开美丽的巴西,人民日报记者跟着李克强总理拉美四国之行的脚步,急行至第二站——哥伦比亚。在哥伦比亚首都波哥大,李克强总理与桑托斯总统共同出席中拉人文交流研讨会,好一个中拉文化邂逅、文明碰撞的时刻。

从鸟巢飙车案析量刑问题

这起震惊了全国乃至震惊了欧美诸大媒体的“飙车案”,在最终的判决结果上是不是显得过轻?这样的判决结果能不能对一些喜欢追逐“速度与激情”的人以起码的警示?如果以此案为范例,飙车或者说危险驾驶行为的犯罪成本是不是仍然过低?

  • 一位坐出租车罹难的诺贝尔奖大师
  • 项立刚:运营商为何不取消漫游费
  • 蒋介石为什么要暗杀自己的参谋长
  • 钱钟书在清华上学时横扫图书馆
  • 《我的个神啊》:对宗教善意的沉思
  • 无性婚姻对女人的伤害有多大
  • 阿根廷潘帕斯草原马背上的高乔人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