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望东方周刊》记者骆晓昀/上海报道
2015年以前,位于浦东的上海新国际展览中心是上海车展的举办地。5月26日,一辆载有自动驾驶系统的奥迪A7从这里出发,途经南浦大桥驶至外滩。
当天是周二,工作日。浦东段和浦西外滩段的公路上,挤满了车辆,其中建于1991年的南浦大桥,其浦西段的螺旋形引桥路段,早已成为众多新司机的噩梦。
张蝶有5年多驾龄了,提起这段拥堵的路,她略带羞愧地告诉本刊记者:“我在这段引桥上有过多次熄火的经历,所以过江一般都会躲避南浦大桥路线。”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中国城市道路拥堵成为无法避免的现实。荷兰交通导航服务商TomTom近日发布了全球拥堵城市排名,在全球拥堵前30名的城市中,中国大陆有10个城市上榜。
奥迪公司管理董事会主席施泰德告诉《瞭望东方周刊》:“15年内,城市人口将超过全球总人口的一半。对上海来说,意味着将增加1100万人。而2050年所需的城市基础智能设施,目前只建成了25%。”
城市越来越拥挤,新科技必不可少。但在这些拥堵的城市里开车,自动驾驶汽车能应对吗?
“驾驶员可以解放双手,但是不能去聊天喝茶”
在国内道路挑战自动驾驶路测的车企,奥迪并非是第一家,其他厂家也一直在默默耕耘。
早在2013年,红旗HQ3的无人车就完成了从长沙到武汉286公里的高速全程无人驾驶实验,创造了中国自主研制无人车在复杂交通状况下自主驾驶的新纪录。
在2015年上海车展期间,红旗对外发布了全新的智能互联系统,该系统包含有手机叫车、自动泊车、自动驾驶和编队跟车。
宇通客车技术副总监李高鹏告诉《瞭望东方周刊》:“宇通正在研制智能电动客车,这是一款能实现自动驾驶的纯电动客车。2015年10月,第一辆车将进行路试。”
在奥迪A7的自动驾驶过程中,测试发现,其在低速拥堵路段表现平稳,也能应付突如其来的非极端的“加塞”行为。不过,目前还难以下定论,也就是这款车是否完全适应中国道路,还无法判断。
2015年1月3日,在专家陪同下,5名持有美国驾照的记者,驾驶奥迪A7自动驾驶实验车,从旧金山到拉斯维加斯进行试驾,全程共940公里。为保证安全,奥迪在副驾驶座位也设置了制动踏板和油门。
在高速公路上,驾驶者可以开启方向盘上自动驾驶系按钮,两手放在膝盖上。汽车会自动进行避让、并道和超车。但是驾驶者并不能掉以轻心,需保持警惕,随时进入自行驾驶的状态。
对于自动驾驶,普通人最初的概念来自于航空业:飞机在高空巡航时,会启动自动驾驶系统。6年前,谷歌开启了汽车自动驾驶研究项目,随后全球几大汽车巨头迅速跟进。
据试驾的美国记者报道,奥迪A7的这款自驾系统,即Audi piloted driving,“意味着和飞机的自动驾驶功能一样,驾驶员可以解放双手,但是不能离开驾驶室去聊天喝茶”。
谁将成为平民百姓家的自动驾驶车
尽管谷歌发布了首款自动驾驶汽车,但2015年自动驾驶车的风头还是属于汽车企业,它们纷纷在2015年发布了概念车型。
讲究驾驶乐趣的宝马,其自动驾驶技术较为保守,多采用被动手段干预驾驶人行为。比如,360度预防碰撞系统和多层停车场自动停车系统等,都是依靠距离测算功能,从而实现厘米级别精度的自动刹车,规避风险。
宝马新研发的多层停车场自动泊车系统,是厂家自动驾驶系统的基础。未来,厂家打算将城市导航、公交系统和智能设备整合联接。有了这个基础,未来智能汽车就能了解停车场的车位情况,然后自己找到空位,完成停车,这意味着驾驶员的双手得以完全解放。
同样在2015年,梅赛德斯奔驰推出了F 015 LUXURY IN MOTION全新概念车,这款可能量产的F系列车,出现众多亮点。
如同IPhone 6的以大为美,在尺寸上它已超越了迈巴赫。同时,它通过扫描驾驶者的手势和眼动,控制车内的娱乐系统。其外置传感器也实现了自动驾驶功能,而且,在采用氢燃料系统和碳纤维强化材料后,整车更环保也更轻便了。
大众的e-GOLF是纯电动车,配备了全自动泊车技术。只要在自家车位教它停一次车,它就能形成记忆。即使把路线延长,比如从家里的车位到公司的车位,它也能轻易达到半自动驾驶状态。
这项新技术最值得一提的是便宜,分析人士预测,未来大众将成为领先进入平民百姓家的自动驾驶车辆。
量产上路需修改法律
有人说人类是最差的驾驶员。2011年,美国有32367人死于汽车相撞,平均每天88人。谷歌承诺把这个数字降到0,此目标可能成为40年来车辆安全方面的最大进步。
所以,自动驾驶汽车开发的目的几乎一致:让车辆自己行驶,使交通变得安全快捷。谷歌自动驾驶项目负责人赛巴斯腾·瑟伦之所以立志于此,正是因为他的一个朋友死于交通事故。
然而,据专业科技类网站THE Verge报道,无论是谷歌,还是其他自动驾驶开发团队,目前都受制于有50年历史的法律和各国车辆管理部门的政策。
布莱恩特·沃克·史密斯在斯坦福大学法学院讲授有关自动驾驶汽车的课程。
他发起一个思维实验:2020年,一些公司为高端车型配备“高级驾驶员辅助系统”,该系统售卖超过10万套。用户手册要求驾驶员必须时刻保持警觉。
一天晚上,驾驶员保罗行驶在一座雾气笼罩的桥梁上时,睡着了。汽车试图通过警报和震动唤醒他,但未见成效,于是汽车开启了危险警示灯并停在路边。结果,朱莉驾驶的车与它追尾。保罗和朱莉都受了伤,怒气冲冲地想要提起诉讼。史密斯问:谁会被起诉?或者,谁不会被起诉?
法律困境之外,经济上的风险同样巨大。根据美国保险研究委员会的统计,每辆汽车的保险索赔大约为215美元。如果有2.5亿辆车在路上行驶,那么一年便会产生540亿美元的赔偿金。即使这些法律诉讼中,只有一小部分把矛头对准技术开发商,这一行业也难以承受。谷歌计划中的很多产品特性可能也永远不会合法。其中之一是“过来接我” 功能(“come pick me up” button),它被期望用来解决停车位紧张的问题:与其在城区停车场上浪费精力和空间,何不让汽车在放下我们之后,自动行驶到某个较远的地方停车呢?
然而这项技术的创意却难与大多数交通法规相适应。1949年版的《日内瓦道路交通公约》要求,驾驶员“应当时刻能够控制其车辆”。
大部分专家预言,法律会要求驾驶员时刻保证车内有人,并准备在自动系统失效时接管。如果预言成真,那意味着,自动泊车功能将永远不会合法。
史密斯撰写了一份100页的文档,详细列举了自动驾驶汽车将要面对的所有刑事挑战,这份文档被命名为《自动驾驶汽车在美国可能会合法》。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新浪新闻官方微信(xinlang-xinw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