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中美团队发布重大科研成果 来自白垩纪小蛙被发现

中美团队发布重大科研成果 来自白垩纪小蛙被发现
2018年06月14日 21:04 封面新闻

  原标题:琥珀藏了一个全新物种,来自白垩纪的小蛙被发现

  封面新闻记者 杨雪

  6月14日,中美两国科研团队在国际知名学术刊物《科学报告》(Scientific Reports)上公布了一个研究结果:人类首次在缅甸发现了中生代蛙类琥珀化石标本,并鉴定出一个全新的蛙类物种。最终,这些化石标本中保留的蛙类被命名为李墨琥珀蛙(Electrorana limoae),以提示这一新的属在琥珀之中发现,同时向化石标本提供方、琥珀收藏家李墨女士致敬。

世界最古老:4个蛙类化石琥珀缅甸现世

  世界最古老:4个蛙类化石琥珀缅甸现世

  “这是人们首次在缅甸地区发现的蛙类琥珀化石,归属于大约1亿年前的白垩纪时期,也是迄今为止发现最古老的蛙类琥珀化石记录。”本项研究的领衔科学家——中国地质大学(北京)邢立达副教授说,本次发现的蛙类琥珀化石共有4件,由科学家们于2015至2016年间陆续在缅甸发现,并在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及美国国家地理学会等项目资助下,完成了对这些化石的分析鉴定工作。而此前仅在墨西哥和多米尼加两地,曾发现过蛙类琥珀化石,且均来自约2000至3000万年前的新生代时期。

  难得的是,这四件蛙类化石标本保存情况完好,其中最大的一只体长2.2厘米,保存了包括了头骨、部分脊椎以及大部分四肢在内的骨架。还有一只体长约7毫米,保存了头部之外的全部身体部分以及大量软组织。剩余两个个体保留了肢部。

以中国捐赠者命名

  以中国捐赠者命名新物种——李墨琥珀蛙

  与传统蛙类化石相比,琥珀化石有一个优势——可以用显微CT技术,对骨骼进行重建、分割和融合。

  “这批标本中最重要的一件,有些许腐烂,已经暴露出骨骼,这种情况反而对显微CT等无损设备的成像十分有利。”中国科学院动物所副研究员白明说,通过技术手段,研究者们最终无损得到了所有骨骼的高清3D形态。

  通过分析CT数据,参与研究的爱德华·斯坦利博士认为,这只蛙很可能还没有成年。“从它缺失耳柱骨,腕部等区域还未完全骨化来推断的,它可能还不到2岁。从它的骨骼结构来看,它并不属于树栖物种,因此被保留下来的几率并不高,可以说是非常难得的标本。”爱德华·斯坦利说。

  根据化石提供的细节,科学家推断,这些化石标本与现生的产婆蟾超科(Alytoidea)/盘舌蟾超科(Discoglossoidea)蛙类非常相似,但分析其综合特征,又有别于以往发现的该科中的其它蛙类。因此,科学家将其鉴定为新属新种,由于这批化石其中一颗的来源是中国收藏家李墨,最终,这些化石标本中保留的蛙类被命名为李墨琥珀蛙(Electrorana limoae),以提示这一新的属在琥珀之中发现,同时向化石标本提供方、琥珀收藏家李墨女士致敬。

  溯源猜想

  居于“琥珀森林”之侧的远古生物

  与此同时,科学家根据琥珀蛙发现地(缅甸北部克钦邦胡康河谷琥珀产区)其他动植物琥珀提供的信息,模拟出琥珀蛙当年的生境。他们推断,这些琥珀蛙曾经很可能就在缅甸地区的“琥珀森林”水潭附近活动,以蚊、甲虫、蜘蛛等无脊椎动物为食。

  主要研究者之一大卫·布莱克本教授指出:“我们发现的蛙类体型娇小,它们生活在缅甸北部潮湿的热带环境中,不幸被柏类或南洋杉类针叶树所流下的树脂包裹,在漫长的地质年代中形成琥珀,并一直保存至今。”

  本次发现的琥珀蛙化石标本,不仅提供了详尽的中生代蛙类化石形态特征,同时也揭示了琥珀蛙与温带地区的产婆蟾等类群,在白垩纪时期的地球占据了比以往所知更加广阔的栖息地。

责任编辑:余鹏飞

琥珀蛙类化石
新浪新闻公众号
新浪新闻公众号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左方二维码关注新浪新闻官方微信(xinlang-xinwen)

图片故事

新浪新闻意见反馈留言板 400-690-0000 欢迎批评指正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2675637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1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