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法制网:滴滴顺风究竟是怎样一条路走到黑的?

法制网:滴滴顺风究竟是怎样一条路走到黑的?
2018年08月29日 22:54 新浪新闻综合

  来源:法制网

  原标题:滴滴顺风究竟是怎样一条路走到黑的?

  滴滴顺风车连续吞噬两个美丽少女的生命,引发全国声讨。

  道歉、自查、下线顺风车,3个月前郑州空姐遇害时滴滴是这样整改的,3个月后乐清女孩遇害,滴滴的整改如出一辙,不过就是免职了两名高管。滴滴创始人程维、总裁柳青也发布道歉信表示:滴滴顺风车将无限期下线。

  滴滴为自己带来了“被下架”的危机,在多地政府部门的约谈中,有城市提出“若滴滴整改不到位,就撤销经营许可证、App下架、停止互联网服务、停止联网或停机整顿等”。

  从吐槽个人遭遇到推介防狼经验,从探究法律责任到揣摩嫌疑人动机,从谴责滴滴平台到关注安全共享……从郑州空姐李明珠到温州女孩赵培辰的悲剧,舆情持续发酵之余,又带给我们怎样的反思和警示?

  危险的温床

  直至今年5月,郑州“空姐遇害案”引发公众对于其安全性的质疑。很多人这才意识到,滴滴顺风车先天不足。

  而直到三个多月后,当浙江乐清女孩同样遭遇厄运,滴滴才彻底意识到,这款产品的业务模式及产品逻辑出了问题,“内部将重新评估”。

  从一开始,滴滴的产品定位就是,“让私家车成为一种连接人与人的生活方式”。

  在一次专访中,滴滴顺风车前负责人黄洁莉讲述了滴滴顺风车订单量飞速增长背后的“秘密”——

  “过去你每天在路上两个小时,对于你的人生来说是消耗,但现在通过顺风车你可以认识比较靠谱的人,获得好的社交体验,它就变成了一种收益。这是从来没有存在过的一个场景,就像咖啡馆、酒吧一样,私家车也能成为一个半公开、半私密的社交空间。”黄洁莉曾说,“这是一个非常有未来感、非常sexy的场景。”

  利用暧昧的异性社交做噱头,即便有女性乘客因此被强奸杀害,它依然像DNA一样流淌在滴滴顺风车的血液里。正是滴滴的设计逻辑,将乐清滴滴顺风车案嫌犯这种心怀不轨的人挑选了出来,而滴滴开放的乘客信息,又给犯罪份子提供了寻找猎物的充分机会。

  不痛不痒的整改

  8月27日零时,滴滴顺风车再次下线。距离5月12日的下线整改,仅3个多月。上次整改,期限一周,而这次,滴滴出行并未限定期限。从2015年6月1日上线,至2018年8月27日在口诛笔伐中再次下线。

  整改复整改,整改何其多!屡改屡犯的滴滴到生死关头:再改不好就面临关门了!

  北京海淀法院法官姜楠曾在海淀法院网“办案札记”栏目撰文,通过整合案例,披露了滴滴出行车主犯罪情况。这篇名为《滴滴出行车主犯罪情况披露》的文章称,最近几年滴滴平台所衍生的刑事案件数量,远高于公众所知悉的程度。

  在每一次案件发生之后,滴滴都曾发布道歉声明并承诺整改,但是整改来整改去,骚扰、猥亵乃至强奸、杀人等恶性案件仍然不时发生,这不得不让人质疑滴滴所谓整改的诚意。

  以“郑州空姐顺风车遇害案”之后滴滴的整改为例。5月5日,21岁的空姐被被顺风车司机残忍奸杀,直到5月10日负面新闻满天飞之后,滴滴才发布了道歉声明。5月12日,滴滴宣布顺风车业务暂停一周,同时出台了一些整改措施,包括顺风车服务下线所有个性化标签和评论功能,车主接单时须人脸识别、隐私保护设置等等。

  但这些整改措施真的有卵用吗?郑州空姐遇害前,滴滴已收到关于犯罪嫌疑人的一起言语性骚扰投诉,可是客服只是五次通话联系不上嫌疑人,就没有再对投诉做妥善处理。这次,在乐清女孩遇害前一天,同在乐清的林女士险遭毒手,惊魂未定的林女士投诉到滴滴平台,但涉案司机不仅不被处罚禁行,还仍被派单,随后就发生了命案。

  再说发生突发紧急事件后的快速响应问题。此前的整改中,滴滴在全平台上线新版紧急求助功能,将“进入”按钮提升至显著位置,并添加110、120、122及滴滴24小时安全客服等快捷方式,用户可自主一键拨打。可是,这一功能在乐清女孩遇害案中没有起到什么作用,滴滴客服只是机械式回复“请等待”;警方3次要求协查,前两次也被拖延。

  甚至在空姐被害案的风波稍稍平息后,滴滴连其官方微博上的道歉声明都删除了。就好像这只是一次危机公关,只要低头认错就什么惩罚都不会有一样。

  可见,虽经整改,但滴滴的响应机制形同虚设。为降低成本,滴滴的客服外包,致黄金响应时间被浪费。此外,滴滴的流程冗长到了草菅人命。

  滴滴整改的诚意成了舆论之箭对准的靶心,这里面反映出的很多真问题,都需要滴滴去直面,这些毒就该刮骨来疗,这也考验着其革弊布新的决心。

  缺失的社会责任感

  鲜活的生命陨灭,带给家人无尽的悲痛,也是我们每个人和社会的不能承受之痛。可见安全问题,是不能跌破的底线,容不得“子弹多飞一会儿”。

  谈到生命,就不得不讨论下互联网平台的社会责任了。

  中国现在不缺乏资本,缺乏的是拥有资本的企业家最基本的那点社会责任感。

  滴滴搅乱了整个中国的出租车市场,把政府的法规视为废纸。也许有人会认为,这是一场伟大的革命,但是,当滴滴雇佣无证的司机在抢夺有证的出租车司机饭碗的时候,滴滴不是陪出租车司机流泪,而是在办公室里欢笑。

  诚如今年5月11日,在滴滴空姐遇害案过后,交通部发了一篇《检验网约车发展的标准是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其中写道:

  网约车企业是运输服务的提供者,必须承担承运人责任和相应的社会责任。检验网约车发展的标准不是“流量”或“估值”,而是人民群众的获得感。乘客和司机是网约车企业的“衣食父母”,是其走远做强的“资本”,正是他们的选择撑起了企业的“流量”“估值”和持续发展。如果没有乘客和司机的选择,再大的网约车平台终将轰然倒塌。

  的确,在技术和资本如此发达的今天,一个偏远小镇的青年,可以通过手机和电脑,获得来自北京、深圳乃至硅谷某家公司的服务。这自然是一种便利,网约车的存在价值不可否认,但前提是兜住安全底线。拿这次事件来说,苛刻的舆论监督也是基于这份诉求,这对企业也是种倒逼,正如道歉信中所说“激进的业务策略和资本的力量一路狂奔”,让滴滴迷失了方向。滴滴要做的,是心怀感恩,用户至上,包括对于乘客安全的守护——这既是滴滴义不容辞之社会责任,也是滴滴进一步扩大市场、增强市场竞争力的前提条件。反乎此,就无异于沙上建塔,基础不牢,地动山摇。

  警钟长鸣于心

  顺风车,是共享经济的典型产物。

  当我们关注平台的竞争、理念的更新、技术的迭代时,网约车(或顺风车)准入、监管和安全的逻辑起点却往往被忽视。与逻辑起点配套的法律制度之不健全,更是让人深感遗憾。

  有网友回顾说,从打车大战,到快餐火拼,以及共享单车,大量的商业资本项目,都是从放纵规则开始,让商业资本相互撕杀,最后再由政府出面管控,缺乏前瞻性的调控,更缺乏法律的与时俱进。这样的无序竞争,不仅造成了海量资源的浪费,也让乱象频出,底线不断被触碰。

  逝去的生命,岂是道歉和赔偿能够挽回的?对乘客生命安全的冷漠搪塞,不仅要受道义上的谴责,也应受到法律上的严惩。

  “风物长宜放眼量”,滴滴理应承担起与其商业能力相匹配的社会责任期许。有危机不可怕,重要的是以刮骨疗毒的方式化危为机:该建立高级别的风险预警与隐患处理机制,将道歉信中的改错姿态落到实处,没有半点含糊余地!

  文章来源 法制网(陈睿哲)

责任编辑:张申

新浪新闻公众号
新浪新闻公众号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左方二维码关注新浪新闻官方微信(xinlang-xinwen)

图片故事

新浪新闻意见反馈留言板 400-690-0000 欢迎批评指正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2675637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1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