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尽管步行街上金发碧眼的洋人颇多,但记者走了一圈发现,不少店招牌只有中文,没有英文。
虽然一些新造的商厦有了中英文对照的店牌,但不少老字号商店一眼看过去,依然只悬挂着一块中文招牌,比如“沈大成”、“老大房”、“吴良材眼镜”、“蔡同德堂”等。
步行街上,行人驻足最多的地方是有大屏幕和音乐喷泉的“世纪广场”,但从步行街上望去能看到两块“世纪广场”的中文铜牌,却没有英文的牌子。“亨得利钟表”的店牌上面虽有5个醒目的外文字母,但却是广告“OMEGA”。最令人费解的是几家“老凤祥银楼”,初看似乎光有中文店牌,但仔细一看,与中文店牌几米之隔的上端或拐角,孤独地有着一行很容易被忽视的英文。
当然,也有不少新店没有遗忘英文,最具美感的是友谊欧洲商城的英文店牌:FRIENDSHIPEUROPECITY;做法最规范的是新开的“明牌银楼”和著名的“凯普狄诺”服装店,店牌上既有中文,又有英文,还有标志性的商标。最令人鼓舞的是“大娘水饺”店牌上居然也有一小行英文:GRANDMOTHERDUMPLING相信水饺店的“国际化意识”能为他们带来不少生意吧。
南京路步行街既然是“中华商业第一街”,又有那么多老外,店牌上采用中英文对照,不是更显规范吗?记者为此采访了步行街管理办公室陈志远主任,他对此表示认同,并介绍目前已经开展此项工作。记者朱晓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