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日报讯(记者张蕴)上海市卫生局日前透露的数据表明,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承担了本市47%的病人就诊量,比实施医保前有了大幅度的上升,上海有一半病人在家门口看病,享受“近在咫尺”的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指导服务。“小病进社区”在上海已蔚然成风。
本市已织就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去年,全市95家地段医院经过软硬件改造,已全部建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原则上一个街道一个中心,服务人口5—10万,为社区居民提供预防、保健、医疗、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社区卫生综合服务点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派生,是社区卫生服务的网点,一般3—5个居委会或1—2万人口设1个点。目前全市设社区卫生服务点400个左右。
基层医院功能开始转换。基层医院床位已从收治一般的常见病、多发病扩大到老年医疗护理。本市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中,调整了科室设置,明确规定: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只设“一级大科”,取消不符合基层医院功能的“专家门诊”、“专科门诊”,使医疗服务重心下移,更加贴近社区实际。目前,全市共有老年护理院47所、老年护理床位3900张,此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有80%左右的床位主要用于收治社区老年病人,确保了社区老年医疗护理。
社区卫生服务内容有所拓展。建立了居民健康档案,本市中心城区65岁以上老年居民建档率已达92%,建档年龄已由65岁下延到60岁,为慢性病防治奠定了基础;“户籍制管理”开展预防保健服务,即中心医护人员以“团队”形式上门服务,提供包括传染病管理、妇女儿童和老年保健、慢性病管理及重点残疾人康复等在内的社区家庭全程保健服务新模式;规范了社区医疗服务内容,“家庭病床”、“合同制家庭保健卫生服务”、“BP机呼叫”、“上门护理”等社区医疗服务新形式不断得到拓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