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江苏青年的遭遇》在本报6月9日A5版见报后,引起反响,读者不断来
电来信,表达同情和援助的愿望。
今天上午10时40分,泰兴新亚工业泵厂厂长唐亚军打来电话,说要到盱城镇
“三顾茅庐”,厂里出资金、厂房,沈红军出技术,这样他的心情也许会好些。
11时20分,宿迁耿车新华化工厂王建华打来电话说,想请沈红军做“顾问”。
昨天下午3点多钟,常州刘盘坤给本报打来电话,询问沈红军近况。刘先生的
小女儿在深圳开公司,刘退休后常住深圳,几天前回常州办事,看到本报文章。
他说小女儿1970年10月12日出生,比沈红军正好小9个月,这些年忙着搞经营尚未
成家,愿意做媒,并在资金上给以资助。他留下了女儿的姓名、地址、电话等。
乌鲁木齐盛华公司老总盛燕青这几天出差江苏,他说虽然个别人给沈红军设
了“坎”,但西部需要人才也很尊重人才,如果沈红军愿意,新疆欢迎他。淮阴
师范学院科技产业处的蔡铁鹰打来电话,想和他一起共同为家乡创业。江阴中澳
合资迈特阿公司老总张建钢把报道一口气读了两遍,两次流泪。徐州耀德化工公
司、扬中“国土公园”、泰州肖新华等3名下岗职工、射阳劳动局物业清洗中心等
都纷纷来电,留下了联系方式。
就在本稿编发时,记者接到沈红军的电话:他今天中午到达南京。薛崧云
点击此处发送手机短信将此条新闻推荐给朋友
订阅手机短信头条新闻每天得新款手机大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