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见钟情,坠入爱河,操办婚事,布置新房,走进结婚殿堂;接着是两人世界,柴米油盐,饲养宠物,添个孩子……
你相信吗?这一段从恋爱到结婚的生命历程都是虚幻的,完成的地点在网上,完成的时间可以是几年、几个月,也可以是几天,甚至几小时!在这里,什么都成为可能:“孩子他爸”和“孩子他妈”也许从未见过面,也许“夫妻”俩的真实性别正好颠倒。如今,在都市的网民中,“网婚”已成为继网恋后的又一“热门话题”。
从网恋到“网婚”
有人说,网恋,像雾像雨又像风。它虚无飘渺,却又能寄托真情实感。有人说它绚丽多彩,有人说它残酷无情。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女主人公是我的高中同学,在挪威留学时通过因特网认识了一名瑞典男子,两人在网上深深地相恋了,那瑞典男士跑到挪威来看她,两人情投意合,最后中国姑娘嫁到了瑞典。现在,两人已有了一个可爱的女儿。
但是,像这样美满的结局,只是无数网恋中极个别的例子。网络很像“阿拉丁神灯”,要什么有什么,你想是什么就是什么,绝对能满足自己潜在的虚荣。对于网线那一头的对象,人们往往靠直觉来想像对方,把自己理想的爱人的条件统统赋予了他(她)。而最终见面时,那份神秘感不复存在,最后大多是“见光死”,哪怕对方容貌并不丑陋,但与想像中的完美情人也相差了十万八千里。
正因如此,有些网恋走向了“网婚”。“网婚”有两种意思:一种“网上婚礼”,就是把现实生活中的婚礼也搬到网上去,在网上发喜帖、结婚照,接受亲朋好友的祝福,网上的夫妻就是现实生活中的真夫妻;另一种却是“婚姻游戏”,模仿现实生活,在网上虚拟结婚,体验现实生活中无法实现的梦想。这里所讲的“网婚”是后一种———虚拟结婚,在很多网站的虚拟社区里都有。
“网婚”的登记手续很简单,由注册会员双方分别发送信息给登记中心,登记中心认定后,在虚拟社区的新人公告栏上予以公告。随后他们可在网上聊天室举行“婚礼”,同一聊天室中的网友可以为“新人”祝福,也可以举办集体婚礼,网友还可以“闹洞房”。
某大学二年级学生小方是一条“超级网虫”。半年前,他在网上结识了一个女孩,两人很快进入网恋,一个月后在某网站进行了“结婚”注册,并在网上建立了“家庭”———一个共同的网页。在这个“家”里,有像模像样的家具和房间布置,还有每天三顿饭的菜谱,甚至还有他们虚拟的“夫妻生活”的描述。小方和“妻子”领养了一个“baby”。15个星期后,网站又告知小方,他“儿子”病重,小方整天无精打采。又过了一段时间,他的“妻子”发来E-mail,说已厌倦了他,宣布和他离婚。小方的“婚姻”结束了!
记者在一家虚拟社区网站还看到了“婚姻法”,内容洋洋洒洒。例如:本婚姻法及本婚姻关系只在“某某城市”内有效,男女双方所建立的是“某某城市”内的虚拟婚姻,与现实社会婚姻无关;实行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平等的婚姻制度;禁止包办、买卖婚姻和其他干涉婚姻自由的行为;禁止借婚姻索取财物,违者没收其全部财产,并入狱一周以上;禁止重婚;禁止同性间申请结婚或冒充异性与他人结婚;等等。法律是严肃的,岂能如此开玩笑?
青少年“挡不住的诱惑”
值得注意的是,如今网恋、“网婚”的主力军是青少年。走进任何一家网吧,噼里啪啦地击打键盘、在网上聊个没完的,大都是稚气未脱的中学生,有的还穿着校服。一名迷上网恋、“网婚”的中学生说,网上的生活比现实生活有意思,也更有刺激性,你想跟谁“恋爱”,就可以跟谁“恋爱”;你想跟谁“结婚”,就可以跟谁“结婚”。在杨浦区一家网吧里,老板娘告诉记者:放学后常有中学生结伴来上网,一聊就是几个小时,走近一看发现他们谈的大多是情爱方面的,有些话大人都说不出口。还有的女孩相互问:“你网上的老公来了吗?”
一位男士和“网妻”已通过E-mail卿卿我我了两个多月,在“网妻”最近的一封来信中,她向他请教一道高一几何题,他这才发现“网妻”今年只有16岁。为了不影响青少年的成长,这位尚有几分社会责任感的男士连忙中断了这段“婚姻”。
网恋,成为心理尚未成熟、抵抗力较差的青少年危险的诱惑。今年5月的一天,一位中年妇女来到虹口区青保办,声泪俱下地说:“救救我的女儿。”
原来,她有个16岁的女儿,正在某技校读二年级。前不久,女儿迷上了网吧,在网上聊天中认识了一个男性网友,两人聊得甚是投缘,女儿似乎找到了心仪的“白马王子”。仅一个多星期,他们的感情就飞速发展,女孩陷入网恋而不能自拔。
此后,他们开始通电话,相约见面。网友比女儿大两岁,整天带着她去玩、吃饭、唱歌、蹦迪,女孩读书心思都没有了,开始旷课、逃学。母亲听说女儿住到那个男青年家去了,她心急如焚,赶到那男青年的家中,却找不到女儿。她与警署联系,又因没有确凿的证据,无法对他采取行动。
类似的孩子陷入网恋而荒废学业的事件还有很多。在有的网站上,《网上泡妞必修》等教会了十五六岁的少年滔滔不绝地说“爱你一万年”、“吻你”、“想死我了”之类的情话,以及网络语言“飞一个媚眼”。网恋,成了一个可怕的黑洞,许多青少年不由自主地坠落下去。
当心网上“假面舞会”
有人说:在网上谁也不知道你是条狗。但更可怕的是有些别有用心的人戴上了假面,在网上寻找他们的猎物。一位女大学生在网络上结识了一个“白马王子”,其实是个通缉犯,可怜的姑娘不仅为他献出贞操,还为他潜逃提供资金,结果自然不言而喻。
还有人故意在网上设下陷阱,已达到可怕的目的。
在本市一家外企工作的王小姐在网上结识了一位男士,这位徐先生自称是在江西省外经贸委工作。经过几个月的网上交流后,徐发动了爱的攻势,还用电子邮件传来了英文情歌的歌词。王小姐在徐浪漫而热情的追求下陷入了情网。随后,徐借出差之机会到上海来看刘小姐。两人一同到各处游玩。
期间,徐突然接到一个手机来电,说他父亲身患重病,需住院治疗。徐对王小姐说,他公事还未办完,现在抽不开身,只能先寄一笔钱回家,他向王小姐借5000元以解燃眉之急。单纯、善良的王小姐爽快地拿出钱给了他。几天后,徐回了江西。此后就杳无音信。王小姐按徐留下的电话打过去,根本就没有这个人,王小姐痛悔不已。
网恋、“网婚”的支持者认为,他们通过键盘的敲打而相识、相恋,剔除了现实中各种择偶条件,高矮胖瘦、财富学历、社会地位全滚到一边去,性别年龄、籍贯家庭等一切都可随心所欲地编造,这种行为在网络里不构成“欺诈罪”。网络是可以使青蛙变成王子,使灰姑娘变成白雪公主的地方。
但是,也有人对网恋的“专一性”提出了疑问:生活里的恋爱,会有同时和两个人或者两个以上的人恋爱吗?如果有,也是极个别的,即使如此在道德上也将受到谴责。而在网上,“妻妾成群”,似乎不是件多么难的事,脚踏多条船,也是很难知晓的。
迷恋“网婚”的也有已结婚成家者。多角“恋爱”,“一夫(妻)多妻(夫)”既没有限制,也没有责任。在现实生活中,已有因网恋、“网婚”导致家庭和夫妻感情破裂的事见诸报端。“网婚”算不算婚外恋?网上“老婆”、“老公”算不算第三者?如何看待这种虚拟婚姻……这些由网络引起的问题,值得社会学家们研究。
切莫“游戏人生”
社会学家预测,网络将彻底改变人们的生活。是的,网络已经改变了很多东西,但仍有些东西是无法改变的。
《生存于21世纪———给新世纪的忠告》一书的作者姜辛对人们提出了86条忠告。其中第68条为:虚拟现实技术在21世纪,将会迅速进入寻常百姓家。普通大众可以利用它学习、购物、参观、旅游,也可穿越时间或空间范围,领略风土人情、文学艺术、自然景观……但虚拟的毕竟是虚拟的,我们决不能忘记现实世界,否则人类将丧失自我。
著名作家赵丽宏对网恋更有独到之见。他并不排斥高科技手段。他是作家中较早用电脑写作的,上网也有好几年了。然而他对能不能在网上找到真正的爱情表示很大的怀疑。他说,网上充满了不真实、不真诚的感觉,对于寻找真情的人来说,虚拟不是一种坚实的基础,因而网恋的成功率非常低。不可否认,网恋对某些人来说是多了一种感情交流的手段,但最后要走到一起,还是要通过传统的面对面的方式。网恋不可能代替传统的爱情。
至于“网婚”的游戏,赵丽宏则持否定的态度。他说,尽管这只是一种游戏,但这种游戏非同一般,它不同于小孩的“办家家”。对于少年来说,爱情是神秘、神圣的,如果一个中学生在网上一次次地“结婚”,模拟现实中的爱情、婚姻生活,很难想象今后他怎么真正地去恋爱。而一些已有家庭的人,再通过“网婚”去寻找“感情”、“婚姻”,也是很不妥的。此外,“网婚”的普及,也使游戏人生的态度越来越泛滥,令人担忧。
记者在网上看到这么一段关于网恋的忠告,值得正沉迷或准备网恋的人们深思:也许这不是真恋,但这可能比真恋更真!比真恋更加轰轰烈烈!可是这毕竟不是真恋,这里是虚拟的世界,且请千万不要当真!千万记住虚拟世界与真实世界的界限,不要轻易越出雷池一步!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点击此处发送手机短信将此条新闻推荐给朋友
短信发送,浪漫搞笑言语传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