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搜索 短信 分类 聊天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长篇:每个生命都很重要--千人营救落井儿童纪实

http://www.sina.com.cn 2001年07月09日09:01 河南报业网-大河报

  两龄童跌入30米深废井 32小时的抢救最终失败

  本报讯7月6日9时45分,新郑市梨河镇两岁半幼童靳科源在该镇成人学校玩耍时,不慎坠入一眼深30米,而内径只有24厘米的机井内,被卡在17.8米深处。消息传出,来自四面八方的上千人参与营救行动。经过长达31个小时的艰苦挖掘,落井幼童于次日下午4时20分被救出深井,但因孩子休克时间过长,虽抢救85分钟,终未能留住孩子的生命。

  孩子坠井后,营救行动迅即展开。在几分钟内赶到现场的镇卫生院首先把救命的氧气通过胶管送进了深井,在以后的几个小时里,民警来了,镇领导来了,市领导也来了;部队来了,武警来了,医护人员也来了。现场很快成立了抢救指挥部,抢救方案很快形成。顿时,校园内机器轰鸣,救援人员冒着35℃的高温,经过连续31个小时的挖掘,在距机井约2米处终于挖出了一个深18米的侧井。7日下午4时20分,救援人员将孩子从侧井托出,迅速转移到救护车上。

  据负责抢救工作的新郑市中医院值班副院长曹少亭介绍,孩子出井时,呼吸和心跳已经消失,但医护人员仍不放弃抢救机会,从车上进行人工呼吸,到重症监危病房实施气管插管和心内注射等措施,连续抢救了85分钟,终因休克时间过长,孩子再未恢复心跳。(记者马树军胡炳俊刘宇)

  为了一个幼小的生命

  孩子被抱出洞口,重新被阳光照着,那一瞬儿,我站在高处,分明看到他的嘴巴张了两下,仿佛在回应众人盼望其重生的掌声和渴望,那没有丝毫血色的脸上很安静,好像在告知亲人:能离开阴冷黑暗的井筒回到亲人的怀抱已是莫大的幸福。

  据营救者说,被死死地卡在井筒内的靳科源,一只手臂举过头顶,一条腿弯曲着。我们难以想象生命就这样蜷缩着、哭泣着度过了漫长的31个小时。7日清晨4点多,趴在井口还能听到小科源的哭声,就像他出生的时候,只是那哭声充满了对人世的眷恋。我们以为,两昼一夜的不眠不歇,能拖住孩子远去的脚步;我们以为,战酷暑忍饥渴,能换来孩子舒展的笑脸;我们以为,上千颗滚烫真挚的爱心,能唤回一个幼小的生命……

  谁能想到,谁愿接受这样一个事实:重新沐浴在阳光下并不等于拥有生命。这个可怜的孩子只是在阳光下探了探头,就永远地消失了。

  为了这个幼小的生命,上百名公安民警、百余名当地驻军、十几名考古队员、两所医院的医务人员、一支消防中队招之即来齐上阵;为了这个幼小的生命,上至政府官员下至普通百姓闻风而动皆悬心:新郑市四大班子领导研究方案坐镇指挥,梨河镇政府成立的后援保障中心组织了周边10公里内凡能找到的240箱矿泉水、900多个烧饼和难以计数的面包、火腿肠,附近的群众自发地为营救人员送水送饭送工具,体力棒的还自告奋勇挖土救人。在营救现场,我们听到群众这样感叹:如果不是政府迅速调配人力物力,这孩子恐怕连尸首也找不回来;在营救现场,我们听到指挥官这么说:只要还有一线希望,就要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在这个普通孩子的身上,我们倾注的是生命对生命的关爱,是社会主义大家庭无边的温暖。

  不是所有的汗水都能浇开幸福的花朵,不是所有的耕耘都能换来殷实的收获。经历了这一场在某些人看来似乎是“徒劳”的营救,我们痛惜生命的脆弱与无常,我们自责人力的渺小与局限,我们更加珍视生命的可贵和神圣。

  评论:群众的生命高于一切

  虽然经过全力抢救,孩子离我们而去了,但人们在遗憾之余,却无法忘记那些身在救援第一线的一个个党员干部的身影。

  这次救援活动中,冲在最前面的,最吃苦最受累的,都是我们的党员。党员领导干部那彻夜未眠的守候、普通救援人员胸口那闪耀的党徽正是“中国共产党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最真实而生动的写照。不少群众当场说,关键时刻还得看咱共产党员。

  人民的生命高于一切。为了一个幼小的生命,在最短的时间内,各级党委、政府不惜一切代价,调动了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想了一切能想的办法,各级、各部门通力合作,迅速挖掘,全力抢救,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对人民群众生命的高度关心和爱护。

  孩子的离去是不幸的,但幸运的是人们在这一救援过程中再一次感受了党的温暖和力量。

  孩子在爱心救助中安然睡去

  各级领导和各界群众近千人在现场工作、等待31小时。

  为救小科原,光往深井中就输送27瓶氧气。

  挖到15米处救不出,17米还救不出,挖到19.5米才救出小科原。

  以3名共产党员为首的12名考古人员跳入深井,轮番作战。

  31个小时后,靳科原终于从深井中被救了出来

  “出来了,出来了!”7月7日下午4时20分,随着一声惊呼,一直在新郑市梨河镇祈祷靳科原平安归来的近千名群众兴奋地喊了起来。而此时,靳科原已经在井下呆了近31个小时。

  现场等待急救的医护人员飞速抱起靳科原,插上氧气包,坐上救护车疾驶而去。截至此时,为抢救小科原,光往深井中输送的氧气就有27瓶。

  抢救现场,经过近几十个小时奋战的抢救人员终于如释重负。在现场指挥了近20个小时的新郑市市长张春香长出了一口气后与现场救护人员激动地鼓起掌来。这掌声既为靳科原的救出,也为现场救护人员的无私奉献精神。

  随后,人们又跑向了参与抢救靳科原的新郑市中医院。新郑市中医院在6日上午9时(小科原掉井之时)已经召集好急诊科、小儿科、心脑科,以及从北京301医院赶来的专家近30多人,做好了救护靳科原的准备工作。为了及时抢救小科原,他们整整等了近30个小时。现在小科原终于被从井中救出。大家一接诊便立即投入到紧张的抢救工作中。

  屋内,专家们正在全力紧张有序地抢救小科原;屋外,一群刚刚参与抢救工作的人员和闻讯赶来的群众一起在为孩子默默地祈祷着……

  31个小时的等待,望眼欲穿

  抢救靳科原的行动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从7月6日上午9时靳科原掉进深井时起,就有成千上万的人关注着靳科原的安危。郑州市副市长龚立群,郑州市公安局,济南军区驻新郑某部,新郑市党政领导,新郑市医疗卫生、城建、电力、公安,梨河镇等有关部门的领导和工作人员几乎全部在事发现场指导和帮助进行救援工作,许多普普通通的群众也不愿离去,关切地注视着救援工作的进展情况。   夜深了,千余人仍围在挖掘洞口旁,大家毫无睡意。“快了,再等一个小时。”到7日凌晨3时左右,这一句话成了为大家鼓气的口头禅。每听一次这样的话,人们便兴奋一阵子,然而,经过一个个小时的漫长等待,仍然又是一句“再等一个小时”的话。大家又渴又困又饿又乏,有记者竟抱着照相机躺在地上睡着了。不知谁喊了一声:“出来了!”睡觉的记者猛地坐了起来,举起照相机就按快门。

  新郑市市长张春香在挖掘井口整整坐了一夜,她不时地伏到井口,听听井里的动静并随时指挥具体救援工作;济南军区某部副团长,6日下午刚刚从郑州参加会议回来,听说此事,当即带着官兵,连衣服都还未来得及换就赶到事发现场,在指挥救援时嗓子都喊哑了;梨河镇60多名教师闻讯,一直不离现场,随叫随到,帮助救援……

  到7日凌晨5时左右,随着声声砸管子的声音,人们的心也提到了嗓子眼。大家守望着,等待着奇迹的出现。

  “出来了,出来了!”“再等等,再等等!”人们一直在焦灼中盼望着靳科原的平安出现。太阳出来了,气温升高了。尽管在火辣辣的太阳的照射下,救援人员酷热难耐,但抢救工作没有一丝的放松。据悉,这两天,光矿泉水救援人员就喝了500多箱。

  上午8点钟左右,有人已经看到了刊有《两龄童命悬井中众军民全力抢救》的《城市早报》。当天上午,由于太多人关注小科原的生命安危,忙得应接不暇的值班记者把现场记者的手机号码告诉了读者,整整一天,记者的手机都在爆响。新乡的张书奇同志感动地对记者说:“如果需要,他愿立即坐快车赶往抢救现场,为抢救工作出一把力。”还有很多天南海北的读者打电话说:我们有力使不上,只能在远方为小科原的平安祈祷祝福。

  31个小时的抢救,一波三折

   从7月6日上午9时靳科原掉进深井至7日下午4时20分靳科原被从井中救出,近31个小时的时间,抢救工作一波三折。

  小科原是6日上午9时掉入深度为30米左右水井中的。记者在现场看到,该井口如碗口一样大小,仅为24.5厘米。晚上7时30分,记者侧着耳朵在井口听了听,井内仍传出孩子嘟嘟囔囔的喊叫声。根据孩子所处的位置,经过测算,救援人员决定在离井口1米处挖出一个深15米的竖井,再从15米处把水井管子打破,救出小孩。

  由于土质硬,作业面小,抢救工作停止了机械挖掘,救援工作进展十分缓慢。6日晚上7时左右,由于作业面积小,救援工作改用竖铲进行挖掘。6日晚上7时左右,新郑市考古队的12名考古队员火速赶来增援。12名考古队员分成4个小组,每组3人,1组干1个小时。记者发现,12个考古队员中有3人胸部别着“中国共产党”党徽。不一会儿,他们便挖掘出一个直径1米、深1米的圆洞。

  从6日晚上7时到7日早上5时左右,12个考古队员已挖掘到深度15米处,终于打开了第一个井口。但让大家失望的是,里面并没有小科原。再往里面看,才知道小科原又下滑到17米的深井处。必须再向下挖到18米才可以救出小科原。12个考古队员又挥汗如雨地挖掘开来。由于井口小,工具难以施展,越往下挖,工作难度就越大,尤其是土质疏松,如有不慎,已经挖掘了近10米的竖井可能有塌方的危险。但考古队员只说了句“救人要紧”,就立即跳入井中。工作人员预计,如挖到18米处还需要3个小时。井内偶尔传出了小科原的哭声,这声音揪着救援人员的心。

  东方见白。而此时,领导和现场抢救人员都彻夜未眠。饿了,大家吃一个烧饼,渴了则喝一口矿泉水。

  中午12时左右,抢救人员终于挖开位于地下18米处的管道,拉到孩子的手了。人们一阵欢呼,然而,让大家失望的是,小孩手向上,脚却被别在抽水用的水泵上,整个人被卡在井中纹丝不动。后经商定,大家只好继续向下再深挖1米,把小孩从下向上托出来。下午4时左右,挖开了位于地下19米的管道。4时20分,孩子被救出。此时,靳科原在井中已经呆了31个小时。当人们追随着小科原的车离去时,3个考古队员才浑身泥泞地从深井中爬了出来。

  “你们都叫什么名字?”记者问最后爬出来的3个考古队员。“我们都是共产党员!”3人异口同声说。

  孩子,魂兮归来!

   记者是7月6日晚上8时见到小科原的家人的。

  小科原的外婆李春娥刚刚哭过,亲人正在劝她吃饭,她刚往嘴里扒了一口饭,便又掉起了眼泪。而小科原的外公高培玉则一直处于昏迷状态。老人于6日上午领着两岁半的外孙到学校内上班,当时他正开会。小外孙要尿尿,因为小外孙已经会走路了,以前经常一个人在学校院子里玩,所以这次仍是让他自己去的。谁知……

  晚上8时30分,高培玉从昏迷中醒来。关于小科原掉井一事,大家一直对其父母守口如瓶。但是小科原的父亲还是于6日晚上11时得到孩子掉井的消息。靳科原的母亲高聪慧是最后一个得到孩子掉井消息的。整个城市的人都知道小科原掉井的消息了,但惟有高聪慧仍蒙在鼓里。

  经过医生抢救无效后,7日下午5时45分,医院宣布小科原正式死亡。

  “孩子,你怎么对得起那么多关心你的人!”7日下午5时55分,高聪慧终于得到孩子不幸遇难的消息及其经过。然而,面对记者,她却出奇地平静。她反而劝说家人:“别难过了,我还年轻,如果想要孩子的话,还可以再要。只是孩子离去太对不起这么多关心他的人了。”高聪慧告诉记者:“靳科原是1999年正月十六出生的,孩子一出生便很怪,快两岁了还不会说话和走路,但今年初他突然学会了走路,而且说话也学得非常快,教啥会啥。”

  昨天下午7时30分,高聪慧在电话中请求记者:希望能借助《城市早报》给所有倾力抢救她儿子的各级党政军领导和所有参与救援的好同志,以及关心小科原的群众带去问候。她啜泣着对记者说,相信俺孩儿在九泉之下是不会忘了这些恩人的!(本报记者韩景玮通讯员冯慧霞)

       短信发送,浪漫搞笑言语传情


发表评论】【时事论坛】【短信推荐】【关闭窗口

新 闻 查 询


分 类 广 告
  • 国航普吉包机五日
  • 瑞星杀毒免费进家
  • 特惠国内国际机票
  • 数字冰箱海信研创
  • 随时尽享学习乐趣
  • 万域电脑公司诚聘
       北京站  广东站
       山东站  上海站
  • 分类广告刊登热线>>

     相关链接
    两龄童跌入30米深狭小废井 数千人参与紧急营救 (2001/07/08 10:52)
     新浪推荐
    新浪文化新版--网罗天下文人 荟萃奇文妙笔
    订阅手机短信头条新闻天天奖多款时尚手机!
    最新推出足球经理游戏--风云总教头之甲A
    追踪高考动态 贴心服务考生
    全新北京都市生活--引领时尚 白领必读
    联想全球华人共申奥专题
    订阅手机短信 知纳斯达克中国概念股最新行情
    为漫画梦找一个家-漫画作家专栏闪亮登场!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网站简介 | 用户注册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中文阅读 | RichWin | 联系方式 | 帮助信息 | 网站律师

    Copyright © 1996 - 2001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