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乡镇居多 如何辨证施治
本报讯 本版昨天的专题报道《30“蛙脚孩”南海寻医》引起读者广泛关注。不少读者致电本报,反映自己的孩子也有文章报道的症状,询问臀肌挛缩症如何发现,怎样形成和防治。记者就此采访了中国修复重建外科学会全国委员、广东省人民医院整形创伤科陈云瀛主任。
苯甲醇有责
陈主任认为,这种病目前如何形成至今都在争论中,但除了其它因素外,医学界一般认为都是在打青霉素针剂时,加入苯甲醇所造成的。
他说,因为苯甲醇有稀释青霉素粉剂和镇痛的作用,因而,在20世纪60年代,肌肉注射青霉素时加入苯甲醇极为普遍。然而到了70年代,一些医生发现了有“蛙脚人”的出现,当时曾有专家在《中华小儿外科医学》杂志发表文章对这种病症进行了讨论,到了80年代,该类病人越来越多,一些权威医学杂志刊登了一些对儿童臀肌挛缩症的探讨文章,明确指出苯甲醇有刺激性,浓度越大,注射的次数越多,越容易造成肌纤维变性,形成疤痕和坏死,随着年龄的增大,人身体长高,疤痕拉紧肌肉,阻碍了生长,造成腿脚外展,影响内收,出现鸭行、蛙脚等症状。
农村还多用
陈云瀛说,尽管目前省卫生局并没有下文禁用苯甲醇,然而实际上,广州的大医院十多年前在注射青霉素时就已不添加苯甲醇了,而是改用含有离子的蒸馏水,尽管疼痛,但不会给人体造成大伤害。然而,在一些边远地区,由于医疗信息不发达,赤脚医生受再教育的机会少,因此,不少乡村医生还在用口传面授的方式,灌输着打青霉素添加苯甲醇可防痛的注射方式。因此这也解释了为什么近年来大城市病人相对少,而农村病人如此多的原因。
刺激注射多致病
据陈主任说,除了苯甲醇外,一些刺激皮肤的注射方式也会造成臀肌挛缩症。如过去没有一次性注射时,医生用酒精吸入针管再喷出的消毒方式,注射到病人体内的药物中含有残留的酒精成分,这些酒精成分也会刺激小孩幼嫩的肌肤,造成臀肌挛缩症。目前,还不能确认其它一些刺激性强的药物通过肌肉注射是否对孩子臀肌造成损害。
误诊多康复易
陈云瀛说,过去医学院教科书上对这种病没有介绍,因此,一些医学院毕业的学生对这种病症认识也不一定清楚,因此极容易误诊。家长如果怀疑孩子有臀肌挛缩症,只要让孩子做一些简单动作,如不能并膝下蹲、不能跷二郎腿、走路鸭行、臀肌萎缩等。如果有这种现象,很大可能就患有这种病症。
据了解,这种病并非传染性疾病,然而,孩子患病后,潜伏期较长。发病后,如果轻度可以通过训练矫正;如果属于中、重型病症,只有动手术才能解决问题。只要手术成功,患病小孩能立即得到100%康复,成为一个正常人。
本报记者 彭纪宁 林翎
短信发送,浪漫搞笑言语传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