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女遭强暴向路人求救被拒 不堪凌辱跳崖身亡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14日16:28 CCTV《大家看法》 | |||||||||
节目片头 现场访谈 中央电视台《大家看法》6月13日播出了少女遭强暴向路人求救被拒 不堪凌辱跳崖身亡的节目,以下是节目内容: 节目内容:深夜的荒山悬崖边,三少女被歹徒死死纠缠。危急关头,谁能相救?驾车 “现在想起这事,仍然会自责,不能说我良心好过,上班遇到那个地方都会再回忆那天晚上的事情。”阿伟,30岁,福建蓝田水电站一名发电机组工人,平日夜里,阿伟脑袋挨了枕头就能入睡,但最近阿伟却总是失眠,两个月前一次下夜班后的经历时常在他脑海中萦绕。和阿伟的情况类似,同事阿源最近也会时常在半夜猛然醒来。 阿源:“反正睡不着觉1848整天乱乱的,我现在还会想这件事情,社会压力很大,指责我见死不救。” 阿伟:“见义勇为我是没有,但见死不救我应该不是。” 阿伟和阿源怎么会背上同一个心债?怎么会背负“见死不救”的罪名?他们到底共同经历过什么?原来,这一切都要源于今年4月初一次深夜的遭遇。 2006年4月1号晚上11点钟,阿伟、阿源及另两名同事像往常一样,下夜班坐上班车返回镇上的宿舍。因为工作地点水电站位于山脚下,而宿舍在十多公里外的蓝田镇上,所以每天阿伟他们都会乘坐公司安排的中巴车接送上下班,一段位于苦坑山上的盘山公路是他们的必经之路。 同样是在这一天4月1号晚上近11点钟,3辆摩托车载着六个男青年和三个女孩儿正沿着狭窄的山路向苦坑山上行驶,17岁的少女小华就坐在车上。但刚喝完茶,打算回家的小华却发现,这条路并不是载她和其他女孩儿回家的方向,而是在到达一处没有人烟、她没去过的地方后,摩托车停下了。更可怕的是,紧接着,六个男青年下车后开始对她们三个女孩动手动脚。小华说:“抓了我们,小琴谁抓的我不知道,剪头发的抓的我,秦丽是被荣山他们抓的。大坪那个剪发的对我动手动脚,摸我,碰我。” 黑暗中,陌生的山崖边,莫名的危险向着三个女孩分别袭来。但突然,两道灯光从山路的拐弯处刺破了黑暗。此时,正和一名男青年激烈撕扯的小华猛然反应过来什么,挣脱男青年向着灯光跑去。小华说:“我就拼命往前跑拦住那辆车,喊救命,救人啊。” 漆黑的山崖边突然有车经过,和小华一样,另一身处危险的少女小琴也仿佛看到了希望,用尽一切力气向车跑去。而此时,这辆车上坐着的正是蓝田水电站刚刚下夜班的阿伟和阿源等人。 阿源回忆:“山路特别弯,我们刚拐弯就坐在过来看见有一些人在那里。” “第一个女孩敲门车慢慢走过来,走差不多三四米,又有一个女孩子从旁边拦住去路停下来,刚开始不敢开门,怕有预谋,抢劫。”阿伟说。突然有人拦车,以为碰上了抢劫,中巴车上,5名水电站职工都感到紧张,但借助车灯,靠近车门最近的阿伟注意到,一个披头散发的女孩儿正在隔着玻璃拍打车门大声呼救。“她说救我们,有人要强奸我们。”小琴说:“那辆车刚好有个扣子可以拉,我就拉着门1452我看见里面有几个人我就喊救人。”尽管不能一时判断少女所说是真是假,但离玻璃窗最近的阿伟,还是下意识拉开了车窗。 阿伟说:“她手伸进来,我都怕。” 阿源:“女孩抓住窗户说她一定要上车,然后我们说要不把车门打开让她上来。” 阿伟:“有的说开门,有的说师傅说不能开门,会不会是抢劫。” 究竟要不要、该不该打开车门让女孩上车,一下子这个问题摆在了阿伟一车五个人的面前。或许是车里人意见不统一,也或许是根本等不及全车人做出判断,接下来的一幕又在瞬间发生了。 阿伟:“过来一个男的马上冲过来把她抱住,那个女的一直叫,你们救我们吧。” 阿源:“同时有两个男子跑过来,说不关你们的事,说叫同事拿刀过来。” 阿伟:“听到一个刀字,首先觉得害怕。我们才几个人。” 黑暗中一个“刀”字,让车上的阿伟等人不寒而栗。算上驾驶员,车上总共四个男性一个女性;而车下,却有可能是六个手持尖刀、穷凶恶疾的男青年。四比六,在阿伟他们看来,这样一个力量的数字对比,阿伟他们究竟会做出怎么样的选择呢? 小琴:“我喊救人,可他们都没吭声,好象不救啊。” 阿伟:“那时候我们下去也没办法,司机把车慢慢开走。” 阿源:“因为毕竟我们人单力薄,所以感觉斗不过。我觉得报警是最安全的。” 车慢慢启动,迟疑片刻后,一车人决定立刻报警,阿源是第一个掏出手机的人。 阿源:“我主要看他们闹的过分,还带刀,我怕真的出事,报了个警。” 阿伟:“地点也说得很清楚,苦坑电站这条路发现强奸的事情,好象是真的,你们要马上出警。” 回到镇上的宿舍,阿伟和阿源都无法入眠,十几分钟前的遭遇让他们惊魂未定。 阿源:我真的睡不着,几个同事都睡不好,因为这件事引起的。我说但愿是闹着玩。 第二天早上一大早,照例坐班车上班的阿伟和阿源注意到,在苦坑山一带,也就是昨夜遭遇有人拦车的地点莫名其妙地聚集了很多人,这让他们感觉很吃惊。因为平日里,苦坑山一带方圆十几里地都缈无人烟,可怎么连续两天不是路遇拦车就是人头攒动呢?阿伟和阿源有种不详的预感,紧接着,他们最不愿意听到的事情发生了。 村民:她死的很惨,是一个乖巧的女孩子。 村民:一个女孩年轻的生命就断送在了悬崖边。 原来,阿伟他们听说,昨夜这里发生了一起强奸案,六名男青年对三名少女在悬崖边实施强奸。两名少女不堪凌辱选择跳崖,造成一死一伤。而另一少女也没能逃脱厄运,当晚惨遭蹂躏。一下子,自责、愧疚涌上了阿伟和阿源的心头。因为两名受害生还的少女,正是昨夜拦住他们班车的女孩。 “他们说找到了两个,还有一个死亡,我当时感觉心里特乱,感觉特难受。” “没想到是真的。” 紧接着,接二连三的议论声向阿伟和阿源扑面而来。 村民:“蓝田那个水电站职工见死不救。车上坐了五个人。” 村民:“第一杀手犯罪分子,第二杀手是这些职工,蓝田的职工。” 一下子,阿伟他们意识到,原来所有的议论都在说他们,其中两名受害少女的说法更让他们心里久久不能平静。 阿华:“我觉得那辆车走了,我也没有救了。因为小琴给谁打电话也晚了,我就跳下去了。” 小琴:“车走后什么希望都没了,听天由命吧。51550我觉得如果他们救的话,任何事情不会发生,他们有责任。” 小琴和小华回忆说,因为那里人迹罕至,中巴车走后,再没有一辆车、一个人影儿经过那里。悬崖边,只有一片漆黑,只有无尽的绝望。 阿源:“如果感觉会出这么严重的事情,那时我们肯定会采取的措施不一样。” 阿伟:“后来知道后果,当然觉得那天晚上应该把车停在旁边肯定不会发生那些事情。” 阿伟和阿源承认,当晚深夜,面对少女求救场面,他们一车五个人确实没有做到见义勇为。但在他们看来,不管怎么说,他们并不像外人所说的冷漠,因为他们一离开苦坑山拦车的地点,就拨打了报警电话,而且为了确认当晚的确报过警,事后阿源还反复查看过自己的手机确认过,报警时间是当晚23:07。 阿源:“我觉得我已经尽最大责任,我只能这样子了,因为那种情况我只能选择报警。我觉得报警肯定会出警,因为我相信人民警察。” 深夜,面对少女求救场面,在无法判断真假的情况下,报警是否是最好的选择? 主持人:深夜的悬崖边上,面对三位少女的呼救,面包车上的四男一女并没有马上下车救人而是选择了离开以后报警。他们认为这是当时最好的解决办法,事发以后当地群众纷纷指责他们,认为正是他们的见死不救导致了这起悲剧发生,但是在我们平台上也有很多人支持阿伟等人的做法,认为在当时的情况下不了解周围的危险到底有多大,这样一种态势下他们的做法是明智的。我们今天的核心话题就是在这起悲剧中面包车上的这四男一女他们到底应该承担多大责任?他们是否应该受到社会舆论谴责? 专家连线: 福建泉州律师协会副会长李文伟律师认为:“他们是否应该受到社会舆论的谴责、 多大的责任,我认为可以说是见死不救。事后他们虽然报警了,他们应该预见派出所距现场有一定距离,出车需要一定的时间,民警要来排除危险也来不及了。他们错过了施救的最佳时机,有条件施救而拒不施救,让惨剧发生。虽然以后是报警了,但是我认为也逃避不了社会舆论的谴责。 主持人:“可是当时在那样一个黑夜里,恐怕他们根本就不知道车外的形势是什么样的,也不知道这些歹徒有没有武器?” 李文伟:“但问题是这样子,其中有两个少女已经紧紧抓住车窗车门哭叫着,非常凄惨。他们只要把门打开,让她们上去,就绝对没有事情了。这是施救的最好时机,这就说明什么?他有条件施救而不施救,主要是在这个问题上。”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研究所所长周孝正教授认为:“我觉得他们应该负很小的责任,因为这四男一女他们是普通老百姓,他们有紧急避险权,我们不能过多地责备个人,因为你不能够让每一个公民面向豺狼都是挺身而出。最后是,可能是被伤害一般的公民,他就有一个避险权。这是一个大事乱责备人没有意义,因为这起悲剧发生以后,可以说当地舆论的焦点都是对准了面包车上的四男一女。” 主持人:“尽管像您刚刚所说的,他们不承担任何法理上的责任,但是从道义上来讲的话,您认为他们应该受到谴责吗?” 周孝正:“道义上来讲,脱离了危险立即报警,如果他拖延了报警,他应该受到一定的谴责。如果他脱离了危险,他马上就报警,反复报警,我认为就是尽到了公民的责任。当然了,如果你的力量有对比,比如说,我们是一群人歹徒是一个人,那就可以挺身而出。” 主持人:“周教授,我们来听一下李律师的观点好吗?李律师,您赞同周教授的看法吗?” 李文伟:“如果说没有条件,那不能责怪人家。车上有五个人,有车有人,具备了施救的条件,只要车门打开让她们上车,这场惨剧是可以避免的。” 周孝正:“那他可能打不过那几个人,那几个人说不定还有武器,那你要求一个平民就要挺身而出,这种认识就是不对的?” 李文伟:“一个歹徒喊一声,你们不要多管闲事,他们就吓呆了这个,这个太过于是不是啊?” 主持人:“可是李律师设身处地为他们想一想,假使当时在那样一个深夜,而且是在一段治安不是那么好的路段,如果是你,你会打开车门去救人吗?” 李文伟:“特定的情况,这车上有五个人不是一个人,所以跟一个人比是不一样的,应该从实际出发挺身而出。把车门打开实际上这是一个两难的处境。” 周孝正:“我不是说嘛,第一、立刻报警,第二、出庭做证,你不能怕报复。” 主持人:“深夜的悬崖边上,面对三位少女的呼救,面包车上的四男一女并没有马上下车救人,而是选择了离开以后报警。他们认为这是当时最好的解决办法。事发以后,当地群众纷纷指责他们,认为正是他们的见死不救导致了这起悲剧发生。但是在我们平台上,也有很多人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认为阿伟他们这么做也是可以理解的,毕竟在当时的情况下,在不了解周围的危险到底有多么大,这样一种态势下,他们的做法也许是明智的。我们今天的核心话题就是:面对这样的深夜求救,如何看待面包车里五个人的行为。在今天的互动环节中,我们将连线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研究所所长周孝正教授,以及福建泉州律师协会副会长李文伟律师。他们将会如何评价面包车上这四男一女当晚的行为呢?” 主持人:“下面进入我们的互动环节。首先请导播帮我们连通福建泉州市律师协会副会长李文伟律师的电话。这件事情在泉州应该是引起比较大的轰动吧?您是怎么看待面包车上五个人当晚的做法的?” 李文伟:“我认为可以说是见死不救。事后他们虽然报警了,他们应该预见派出所距现场有一定距离,出车需要一定的时间,民警要来排除危险,也来不及了。他们错过了施救的最佳时机,有条件施救而拒不施救,让惨剧发生。虽然以后是报警了,但是我认为,也逃避不了社会舆论的谴责。” 主持人:“可是当时在那样一个黑夜里,恐怕他们根本就不知道车外的形势是什么样的,也不知道这些歹徒有没有武器。” 李文伟:“但问题是这样子,其中有两个少女已经紧紧抓住车窗车门,哭叫着,非常凄惨。他们只要把门打开,让她们上去,就绝对没有事情了。这是施救的最好时机,这就说明什么,他有条件施救而不施救,主要是在这个问题上。” 主持人:“您是认为车上的人没有尽到道义上的责任,但是我们平台上也有一些人,他们跟您的观点不太一样。比如说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专家周孝正教授,他就认为这起悲剧中,车上几个人的做法是情有可原的,我们现在就来连通他的电话。” 主持人:“周教授,您觉得在这起事件中,您如何看待面包车上五个人当时的做法?” 周孝正:“因为这四男一女他们是普通老百姓,他们有紧急避险权。我们不能过多地责备个人。因为你不能够让每一个公民面向豺狼,都是挺身而出,最后被伤害。一般的公民他就有一个避险权,这是一个大事,乱责备人没有意义。” 主持人:“因为这起悲剧发生以后,可以说当地舆论的焦点都是对准了面包车上的四男一女。尽管像您刚刚所说的,他们不承担任何法理上的责任,但是从道义上来讲的话,您认为他们是否有做得不妥当的地方?” 周孝正:“道义上来讲,脱离了危险立即报警,如果他拖延了报警,他应该受到一定的谴责。如果他脱离了危险,他马上就报警,反复报警。我认为就是尽到了公民的责任。” 主持人:“周教授,我们来听一下李律师的观点好吗?李律师 您赞同周教授的看法吗?” 李文伟:“对同样一件事有不同的看法是正常的。我是考虑他们错过了最佳时机,他们报警是离开现场之后才去报警的。本来可以营救的,但是得不到营救。如果说没有条件,那不能责怪人家。车上有五个人,有车,有人,具备了施救的条件。只要车门打开,让她们上车,这场惨剧是可以避免的。” 周孝正:“那他可能打不过那几个人,那几个人说不定还有武器。” 李文伟:“一个歹徒喊一声,你们不要多管闲事,他们就吓呆了,这个太过于……是不是啊。” 主持人:“可是李律师,设身处地为他们想一想,假使当时在那样一个深夜,而且是在一段治安不是那么好的路段上,如果是你,你会打开车门去救人吗?” 李文伟:“应该从实际出发。一个人,如果他没有条件,这个不能强求。特定的情况,这车上有五个人,不是一个人。所以跟一个人比,是不一样的。” 周孝正:“实际上,这是一个两难的处境。我不是说嘛,第一,立刻报警,第二,出庭做证,你不能怕报复。” 李文伟:“马上报警是对的,但是在那种情况下,把车门打开,把她们救走,是举手之劳。” 主持人:“谢谢周教授,谢谢李律师接受我们的电话连线。现在,社会舆论都是把矛头对准了这车上的五个人,我们刚刚在片子里也看到了。阿伟也承认他们当时没有见义勇为。及时下车救人。虽然说他们的行为也许谈不上法律责任,但是从中国人的传统观念来讲,见义勇为和助人为乐是我们千百年来的传统美德,在他人遇到危险的时候,如果条件许可,我们还是应该伸出援助之手。另外我们也关注到,这一事件中,既然阿伟他们说报了警,但是警察为什么没有及时出现在现场呢?到底是阿伟他们撒了谎,还是警察出警晚了,或者是根本就没有出警呢? 6月14日晚8点我们将继续关注这一事件。 栏目介绍 《大家看法》,力图通过观众参与和独特角度,呈现高热度新闻故事、解读高关注度新闻话题,并通过展现见仁见智的缤纷看法、针锋相对的犀利观点,缩短人们与新闻之间的距离。 鲜活热辣的新闻故事,精彩纷呈的思想表达,正是《大家看法》的生命与灵魂。每晚八点,央视社会与法频道。 《大家看法》,您可以参与的新闻! 首播时间:每晚20∶00 重播时间:次日8∶15 12∶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