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师搜索:
省份: 城市:
法律领域:

无间道,高墙内外“迷魂阵”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10日08:09 荆楚网-楚天都市报

  

  2003年9月25日深夜,赵庆芝被秘密转至恩施市第一看守所关。一个“攻心计划”悄然展开,挑起重担的是看守所教导员王志平。

  在王志平等管教民警的安排下,赵庆芝的监号里关进一个戴眼镜的犯人。不久,“眼镜”与赵庆芝的关系越来越密切,成了无话不谈的“知己”。

  “眼镜”告诉赵庆芝,他原在看守所的食堂打杂,以前与“黑社会”有染,经常在社会上打打杀杀。赵庆芝不屑一顾地说:一点技术含量都没有,我有一种东西,可以杀人于无形。

  “眼镜”告诉赵庆芝:“有一个社会上的‘老大’,十分有钱,想报复对手,特别需要这种东西。如果试验成功,‘老大’愿意出30万元钱,将赵保释出去,合作搞定对手后,还有重谢。”

  在监管民警周密安排下,高墙外的赵妻也不断听到这类风声,夫妻俩逐渐对“眼镜”的话有些相信。

  2004年1月,在“眼镜”的再三恳求下,赵庆芝给妻子写了一封信,要她把“那个东西”藏在豆奶粉里送一点到看守所。

  眼看就上钩,但赵妻却迟迟没有动静。此后,赵庆芝又先后给妻子写了6封信催促。

  2004年4月8日下午1时30分,赵妻终于走进看守所,说是给“眼镜”送来一袋豆奶粉。待其离开后,民警从豆奶粉袋内发现一个烟蒂大小的药瓶。

  小药瓶被火速送往省公安厅化验,瓶内粉末果然是剧毒重金属盐!

  在铁证面前,赵庆芝低下了头,一口气供述了投毒杀人8起的事实,还交代了一起隐案:赵与女个体户谢某曾因生意发生矛盾,2003年3月,赵某在湖南省石门县发现谢某,乘机投毒。不久谢某中毒,最终不治身亡。

  赵庆芝招供后的次日,其妻田凤林也被抓获归案,专案组在田凤林的娘家搜出了另外3瓶重金属化合物。

  真相大白,罪恶凶手终伏法

  警方介绍,那段时间,赵庆芝因为打牌和烟草生意上的原因,先后与中营镇上8名受害人发生隔阂,便产生报复念头。素以聪明著称的赵庆芝首先想到了一种重金属盐——这种化合物毒性顽固,进入人体2至3天后,人就出现全身无力、脚手疼痛、脱发等症状,继而非死即残。

  赵庆芝认为,利用重金属盐杀人很难被发现,警方不可能破案,才一而再、再而三地投毒杀人。2000年4月,他到重庆购买了100余克该元素化合物,回到中营镇后开始实施犯罪:乘“仇家”不备时,将一小瓶化合物放入受害人水杯,或快餐面等食物中。

  赵庆芝与同乡老鲁合伙做生意亏了数万元,耿耿于怀,2000年一天,他到鲁家暗中投毒,鲁经

医院治疗尚无大碍。后来赵庆芝再次投毒,鲁终告不治身亡。其他几名被害者同样因与赵庆芝有小小的过节,而惨遭厄运。

  此案告破后,2004年6月,省公安厅给恩施市第一看守所教导员王志平记个人一等功。

  赵庆芝因故意杀人罪被法院判处死刑,于2006年8月24日执行枪决。4名幸存者艰难地活了下来,从同济医院回到了小镇上,但都已致残。

  刑案“富矿”,监所破案大有可为

  “每一名被收入监所的人员,在我们眼中,都可能是一个流动的信息库,可从中挖掘大量的刑事案件信息。”解密这起大案时,省公安厅监管总队有关负责人说。

  由于在人员携带大量的犯罪信息,公安部提出,监管场所应该成为打击犯罪的第

二战场。2003年,省公安厅在监管总队成立深挖犯罪专门机构,将过去的附带破案变为主动破案,连续几年,破案数量直线上升,目前达每年近万起。通过这一渠道侦破最多的是盗抢案件,每年追缴赃款赃物价值上千万元。

  通过对出所人员的回访、家访,也能获得大量信息,而且成本极低。监管民警破获的鹤峰特大投毒案,看守所仅用了不到1000元的办案经费。

  “在长期的深挖犯罪战斗中,监管民警得到锤炼,掌握了大量斗争手段,形成了丰富的斗争经验。在深挖犯罪的战场上,监管民警人人都是心理大师。”

  资料链接

  

  本案中提到的重金属,是一种稀少但广泛存在的元素,有剧毒,其毒性高于水银,堪与砒霜相比,人体摄入1克左右即可致人死亡。中毒后,发病特征往往出现在数天之后,中毒时立即使用普鲁士蓝药剂可解毒,但毒性反应发生后人体机能障碍往往不可恢复。

  这种元素可用于制造色素、光电管等电子设备。过去,微量重金属盐被作为脱毛剂使用,也曾用于鼠药,后被禁止。1993年10月1日,我国实行的公共安全行业标准中,该化合物与氰化物同列A类剧毒物质。此案发生后,我国进一步加强了对这种金属盐的管制。

[上一页] [1] [2]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840,000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