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男子一时冲动逞能为人出气捅死人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2月06日00:23 安徽市场报
2006年5月13日晚,侯某某、郭某、王某某等人酒后准备到迪吧蹦迪,步行至淝河路凤巢园附近时,郭某看见一大排档里有住在同院的两个女孩在吃饭,便上前欲为其付账。在郭某和老板讲话时,同在该处吃饭的被害人吴某看了郭一眼,郭便心有不快,遂和吴发生争执,进而对吴某进行殴打,王某某见状也上前一起殴打吴,将吴打倒在地后,郭又拿起一只啤酒瓶向吴打砸。吴起身往外跑时,被侯某某拦住,吴便挣扎反抗,侯某某即用随身携带的匕首刺了吴某后背一刀,之后几人一起逃离现场。吴某跑到马路对面时倒地死亡。 一次逞能砸死一人 2006年7月6日凌晨,袁某某与女友以及孙某三人在本市清溪路一大排档吃饭,这时被害人薛某和朋友三人路过该处。袁某某看薛某面熟,遂喊住薛某欲问,薛某看了一眼并未理睬便即离去,袁某某认为在女友面前丢了面子,便与孙某一起上前追问,双方言语不合发生厮打,孙某拿起一只啤酒瓶砸中薛某头部,薛某伤重不治身亡。 一场口角亡命一条 2006年7月15日凌晨1时许,孙某某(18岁)与王某(17岁)在肥西县一网吧上网时,被害人王某某(17岁)在一旁观看,此间与王某发生口角后,王某即喊上一边的孙某某,二人即将王某某喊出网吧并带至城西菜市场。在菜市场两人便用拳头殴打王,王某某寻机逃跑,在跑到人民西路约300米时再次被孙、王二人追上。两人再次对其头部和胸部实施殴打,王某某被多次打倒在地。后两人逃离现场,王某某在凌晨3时被群众发现后送至医院经抢救无效死亡。 句不经意的话、一个小动作,在情绪失控之下都有可能引发刑事案件。而事后,当事人往往对自己一时冲动、缺乏理智而后悔莫及。这类预先没有动机、一时冲动酿下恶果的无预谋犯罪被称为“激情犯罪”。合肥市检察院公诉处检察官周迅指出,这类犯罪已占我国一般刑事案件的三分之一,对社会治安稳定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造成极大的威胁。而此类案件的成因之一便是传媒的负面影响,为此检察官认为传媒过滤迫在眉睫。 犯罪主因 “英雄”气短 通过对案件当事人的审讯及调查,暴力犯罪分子反社会的心态呈现在检察官面前。他们不是全面客观地看待社会的主流和支流,而是抱着个人偏见,错误歪曲地观察和评价社会和人生。对越是正确的东西越表示怀疑、厌烦和反感,越是错误的东西越表示赞许、同情和支持;还有一些人,在个人升学、就业、家庭、婚姻等方面遇到挫折时,不是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而是迁怒于他人、社会。 在团伙暴力犯罪中,他们分不清团结互助、纯洁友谊与旧社会那种“哥们义气”封建行帮思想的区别,把“为朋友两肋插刀”的流氓习气,当成“好汉作风”倍加推崇,不计后果。暴力犯罪分子有极强的权力欲和表现欲,他们往往行为猖狂,无视法律,横行霸道,为所欲为,企图打出威风,以显示自己,认为这就是“英雄”。同时,由于市场经济带来的负面效应,社会上一些丑恶现象的出现,导致人们道德观念滑坡,丑恶现象屡禁不绝,这也是近几年暴力犯罪急剧上升的重要原因。加之社会分配差异的加剧,助长了非法取利心理,淡忘了舍利取义、助人为乐等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因此,注重家庭的关爱、引导,加强守法教育和扩大就业成为主要解决的方式。确保家庭在青少年初次社会化中切实地发挥作用,是预防控制青少年违法犯罪的重要环节。青少年犯罪行为的产生只是结果,犯罪心理的形成,往往是大人们肆无忌惮的行为活动,有意无意间扮演了“教唆犯”、“包庇犯”的角色,潜移默化影响的结果。而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最大限度的解决待业青年的就业安置工作,解决他们的实际生活问题,减少无业人员游荡街头的比例,则可最大程度上减少犯罪的几率。 犯罪时间一早一晚 周迅指出,“激情犯罪”时间多在晚上或者凌晨。其中谋杀罪、重伤害罪等针对人身的犯罪在晚上10点至12点最多,在晚上8点至次日凌晨2点的六小时中发案率高达45%。其原因在于夜间人们的身心比较疲惫,自制力减退,容易受刺激而引发违法犯罪行为,加上夜晚天黑人稀,犯罪不容易被发觉,较容易实施。并且犯罪行为多发生在酒后。有的犯罪分子由于饮酒过量,在案发后竟然说不清案件是怎么发生的。 “激情犯罪”主体多为青年男性。据调查表明,20-35岁的男青年是此类案件的高发人群,他们文化程度普遍偏低。他们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淡薄,累犯或有前科的少,多为初次犯罪。而犯罪工具具有随意性,“就地取材”的占多数。 犯罪诱因之一传媒影响 对与“激情犯罪”呈持续走高之势,结合各种成因,周迅认为,传媒过滤迫在眉睫。其指出,社会上的一些电影、电视、网络游戏等传媒对暴力案件描绘得淋漓尽致,对一些个人矛盾、纠纷问题动不动就采取暴力的方法予以解决,使暴力虚拟化,使人产生再暴力的东西都与人类感受无关的错觉。在一些人的脑子里便形成争强好斗、逞强显威的不良恶习,特别是对可塑性较大的未成年人影响更甚。未成年人社会阅历浅,法制观念差,接受能力强,对传媒中暴力打斗搏杀镜头、画面很容易模仿。 检察官为此呼吁应尽快完善规范文化传播的法律、法规,依法规范文化市场。 犯罪诱因之一风气不古 检察官指出,我国存在助长和诱发暴力犯罪的环境和地区的治安防范措施尚欠薄弱,街头治安巡逻广度及密度不够,造成一定的防控盲区,还有一些公共场所的保安素质不高,甚至本身就是“黑保安”,不能正确处理突发事件。也由于社会正义风气的式微,有许多案件在发案初期,围观群众不敢劝阻,也不去报警,甚至还起哄围观,当事人双方矛盾不仅得不到缓解,还易受刺激,使伤害事件升级、恶化。 为此,检察官认为,在暴力犯罪易发生的敏感地区,应加强防控措施,依法加强对管制刀具、枪支、弹药等危险品的管理,消除易引发暴力犯罪的各种因素。同时要严格刑罚手段的运用,在司法活动中,对一些手段残忍、主观恶性较深的犯罪分子要依法严惩,注重社会效果,以达到震慑意图犯罪的人的目的,增强法律威慑力,强化人们在社会活动中的守法意识,起到特殊预防作用。
【发表评论 】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