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4名少年杀人只为取乐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15日08:21 法制日报
4名少年杀人只为取乐
图为被害人的丈夫久久凝视着爱妻遗像 莉萍 慧丽摄

   变态恶魔 杀人仅仅只为取乐

  公安机关在丁小燕被害后,经过对案发地附近监控摄像审查后,发现在案发时段有4名少年在案发地点走过。2006年5月21日23点,当苗家兄弟和颜丽娜、雷竹云再次路过案发现场时,警方根据他们的衣着特征当场抓获了4人。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4名少年毫不在乎地承认了自己虐杀丁小燕的全过程。

  苗大磊说:“晚上真的是闲得没事干,游逛的时候我们想打人解闷。那天就看到一个捡垃圾的老太太,我们就上去找茬儿,然后就把她衣服扒光了,拳打脚踢。还用打火机烧她的头发、骂她,我们也觉得特别刺激。后来我们就找单身女的打,主要是她们身边没有男的,我们一共打了5个人,谁知道,最后那个女的就给打死了,等抓了我们,知道她死了,我才觉得害怕了……”苗大磊眉飞色舞地描述着他们打人时的感受,还时不时地发出笑声。这让审讯他们的警察都感到震惊。

  在法庭上,公诉人和苗大磊有一段对话,这段对话折射出4少年扭曲的内心世界。

  “你们去找茬儿是什么目的?”

  “就是找完对方茬儿以后,打她玩。”

  “除了打她玩以外,还有别的目的吗?”

  “没有了,就是打她玩,以寻求打人的乐趣。”

  “你们为什么非要采取打人的方法图乐呢?”

  “就是在打人时,看到对方痛苦的样子,心里痛快。”

  “你们知道这样做会造成什么后果?”

  “没有想过。”

  4名被告人被带出法庭时,两个双胞胎孩子先后向父亲说了声:“爸,保重。”他们的父亲先是点了点头,又痛苦地摇了摇头,接着踉跄着走出了法庭。

  莉萍 慧丽

  撰写人手记

  集体冷漠谁来承担漠视生命的后果

  莉萍 慧丽

  任何有良知的人都会思考这样的问题:这4名少年为什么会如此漠视生命,丧失人性?他们的同情心在哪里?是他们年少无知还是心理扭曲?

  当双胞胎兄弟被法警带走的那个瞬间,当他们向自己的父亲说出“爸,保重”这句话时,所有在场的人都会在这个瞬间感到心酸。只有在这个时候,我们才突然发现,在这4个少年不成熟的情感世界里,是有爱的,也是有人性存在的,只是他们不懂得爱,更不懂得人性最基本的含义。

  这4个少年虐杀妇女的行为,用“变态恶魔”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但是,当冷漠和暴力成为当下一些年轻人共同的行为准则时,我们悲哀地看到,这已经不仅仅是4个犯罪少年的变态问题了。

  个体的冷漠源于社会群体的冷漠。当4个少年在丁小燕凄惨的哀嚎声中感受他们的快感的时候,附近的居民不止一个听到了丁小燕的惨叫,但是,没有一个人站出来。我们不需要假设,因为只要有人站出来,这场惨绝人寰的恶行就会被阻止。但是,丁小燕伸向苍天乞求的双手,最终没有抓住一根救命的稻草。

  在死者家属双眼喷着怒火的哭泣中,在4个花季罪犯的茫然与悔恨面前,在少年犯家长们的低声恳求下,法院作出了最后判决,这也就意味着这起轰动一时的案件到了“案结事了”的阶段。对我们这些旁观者来说,这起案件不过是一个新闻或者仅仅是一个谈资而已。从虐猫虐狗到给狗熊泼硫酸,再到当街虐杀活人,虽然每个事件曝光后,总能激起社会上的同声指责和广泛义愤。但是,在每个新闻事件之后,常规的套路依然是大家评一评、媒体议一议、朋友侃一侃、网上骂一骂,继而风平浪静,如同没发生过一样。有谁能够真正从中得到警示?有多少“边缘”少年因此被挽救回来?至少我们没有看到我们所期望的结果。“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这8个字恰恰是当下我们集体冷漠的真实写照。

  只有那些案件中的当事人,才会用一生的时光刻骨地铭记这个案件。这个案件对双方当事人来说意义重大,因为这个案件改变了他们的一生。

  在这个案件中,首先难辞其咎的是少年犯的父母和家庭。拿本案双胞胎兄弟的父母来说,不是不管孩子,而是不知该怎么去管。随着父母的下岗和生活的困顿,父母管不了也懒得去管,在放任自流的情况下4个孩子也更肆无忌惮地出去惹祸。未成年的双胞胎孩子把两个女孩带回家住,父母却对此采取了容忍的态度,甚至容忍了两个女孩的怀孕。

  仔细对比这4个少年的背景,我们可以发现,4人虽然来自三个家庭,但这三个家庭都有惊人的相似之处:父母都没有稳定的收入,家境贫寒,早早辍学,父母缺少对孩子的教育和监督。一个孩子的家长说:“我由于家庭极端贫困,成天忙于奔波,放松了对孩子的教育和监督,致使她小小年纪就受不良风气和不良人员的影响。”这一番话折射出当前家庭教育的一大问题。很多家长以为提高了生活水平就会万事大吉。当家长们“钱”字当头,把全部精力都去搞家庭“经济建设”,对子女的成长等闲视之,一旦出了问题,不是听之任之,就是矫枉过正,最终酿成大祸!

  其次需要反省的是我们教育孩子的方式和传达给他们的价值追求。在激烈竞争的高压之下,独立和自我实现成为当前孩子普遍的价值标准。所有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出类拔萃。这样的价值观和教育方式,也许会培养出一批社会精英,但同时也会培养出一些自暴自弃的孩子。那些得不到自我价值实现的孩子,自我膨胀的方式会向另一极端发展,往往就是用极端的暴力获得自我的满足。

  我们不需要责备这些孩子不懂法律知识。其实,一个正常16岁到19岁的孩子的法律知识,已经足够明白“杀人偿命”的简单道理,但是,在他们放纵“自我”的时候,不是不明白后果,而是他们根本就没有考虑后果。

  还需要反省的是我们大家。每当一个案件出现,人们要么责怪中国法律不够健全,要么责怪这个政府不作为,那个机关措施不力。其实,我们的整个社会同样需要集体反省,当冷漠成为潜在的集体意识,当自私成为做人处事的标准,当见义勇为成为人民远去的记忆,当人生失去了方向模糊了道德底线,在这样的环境中,出现几个以野兽的方式危害社会的“恶魔少年”,也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奇怪的是,我们的社会和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多数是教育孩子事不关己,躲远点。这种教育更加重了整个社会的集体冷漠。为什么这几个孩子在别人痛苦的时候他们有快乐的体验?因为他们在社会上体会到了普遍存在的冷漠。由于他们的少小,心灵的脆弱,他们会以冷漠对冷漠,以暴力对暴力,当他们用暴力来发泄内心的不满和冷漠时,悲剧就毫不奇怪地在我们身边发生了。

  当然,人们可能还会因此质问谴责一下老师和学校,任由4个孩子退学,放任他们到社会上作乱。但是,难道把他们圈在学校里就一定会变成好孩子吗?

  这4个孩子在我们的眼里已经失去了人性,我们几乎无法相信,他们怎么能用那么残忍的方式找乐。在宣判后的采访中,这4个孩子几乎异口同声说,打人时看到对方痛苦的样子,他们心里很痛快。甚至描述着他们打人时的感受,还时不时地发出笑声。如果被虐杀的是他们的家人他们还会发出这样响亮的笑声吗?她的父母还会因为判得过重而失声痛哭吗?

  找回在网吧和街头游荡的孩子吧,给他们家的温暖和关怀也许不是解决未成年人犯罪问题的根本所在,但至少可以让花季逐渐远离暴力和冷漠!

[上一页] [1] [2]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