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网管侵吞储户331万获刑14年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4月09日04:42 长江商报

  网上赌球欠下百万赌债,为补“窟窿”打起储户主意网上赌球欠下赌债,为填补黑洞,银行职员利用工作中维护和监控银行内部电脑之便,窃取储户资料,伪造银行卡将储户331 万存款“转走”。

  日前,武汉市江汉区人民法院以职务侵占罪,判处武汉农村信用合作社职员李某有期徒刑14年。

  案底

  赌球输掉100万遭人逼债

  李某今年35 岁,老家在广西梧州农村。在李某同学的眼里,李某高大帅气,大学毕业后就到了武汉农村信用合作社工作,每逢同学聚会时,李某都手戴进口名牌手表,身佩铂金项链和玛瑙玉器,让班上同学羡慕不已。谁也没有想到,李某因为赌球深陷泥潭,还将面临入狱。

  1995 年,李某考入武汉某大学计算机专业,毕业后他到武汉农业信用合作社工作。因其懂技术,熟悉软件操作,李某被单位调到软件科工作,主要的工作是对武汉信合储户的信息资料进行监控,以及对系统软件进行升级和更新。

  因酷爱足球,2004 年,李某开始在网上赌球“搞点积蓄”,没想到“开始手气还不错,一下子就赢了30 多万”,尝到甜头的李某随后频频下赌注,结果输多赢少。

  2006 年初开始,李某因赌球不仅输掉最初赢来的钱,还将其几万元的积蓄全部输掉,后找人借钱赌球,不到半年的时间,李某输掉了40 多万元。为翻本,他又找赌博公司借钱,共输掉100 余万元。

  “我赌球输了,别人逼我还钱”,李某交代,因欠赌债曾多次遭人威胁,经常接到一些恐吓的电话,称“不拿钱来就要打人”,李某说,那段时间他不堪忍受煎熬,整天生活在极度的恐慌之中,于是想把钱还上。

  100 多万对李某来说不是一个小数额,李某称起初在武汉信合每月的工资只有1000 多元,根本就还不起这笔巨款,于是李某想到了一个办法,就是把储户的钱“挪”过来偿还赌债。

  案发

  储户180万存款“蒸发”

  2006 年3 月,李某在武汉信合上班时,在储户存款系统中查看得知曹某和陈某的账户上分别有205万元和160 万元,于是动起了歪心思,“想把钱搞出来还赌债”。

  2006年6月21日,武汉某酒店曹女士到武汉信合办理转账业务,令曹女士大吃一惊的是,账面上205万元的存款余额只剩下20多万元,曹女士当即向武汉信合反映。经调查,曹女士于2004年开户,存入205万元。2006年3月19日办理了开卡手续,并于当年3月20日至4月26日用卡支取了180多万元。但曹某称自己从未办过开卡手续,也未在该账户内支取现金。后来经调查发现,开卡手续及取款均系李某所为,李某开卡时冒用曹某亲笔签名,骗过了银行相关工作人员。当天,武汉信合向公安机关报案,公安机关调取录像资料发现,查实此案为该社信息中心的李某所为。

  供述

  专盯大客户作案伪造银行卡多次取款

  李某供称,他利用维护和监控银行内部电脑的身份,专门偷看一些大储户的个人信息资料和存款信息,一旦发现哪个储户名下有大量存款,且长期没有动用时,他就做起了手脚。

  经查明,2006 年3 月,李某查询得知曹女士账上存有205万元后,便伪造了一张与曹女士同名的身份证,然后于3 月17 日,用这假证在银行的下属机构存入1元钱,还办了一张与曹女士同名的存折和银联卡。

  首先,李某从主机电脑登录到银行的网络“后台”,然后在储户信息数据库内,将自己办理的存折账号修改为曹女士的账户账号,将自己伪造的银联卡与修改后的存折账户“对接”,最后直接在ATM取款机上用伪造的银联卡取款。

  检察机关称,由于是“内鬼”作案,这种手法极具隐蔽性,储户不来查账和办理转账手续是很难发觉的。从2006 年3 月20 日至4月26 日,一个多月的时间里,李某先后52 次取走了曹女士的180 余万元。另外,李某还交代了自己用同样手法,将储户陈先生的账户中的160 万元分15 次取走68 万余元,所得赃款用于赌博、还赌债及个人挥霍。

 [1] [2]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