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女孩被患病母亲禁锢15年续:记者拍到母女俩照片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09日10:14 东北网-黑龙江晨报
女孩被患病母亲禁锢15年续:记者拍到母女俩照片

被母亲关了15年的女孩姜巍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女孩被患病母亲禁锢15年续:记者拍到母女俩照片

姜滨蓝戴着面具往楼下递布袋欲买东西


  东北网7月8日电 人们继续热切地关注着被母亲关在家里十五年的女孩姜巍的命运。今天,黑龙江晨报热线电话不断,读者纷纷表示,一个正值青春年少的女孩就这样被患有精神分裂症的母亲封闭在“牢笼”里十五载令人无法相信。与此同时,一些读者还对姜滨蓝发出了疑问:这个才华横溢的女子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她的丈夫在哪里?带着读者的疑问,今天记者再次来到姜滨蓝的住处,并抓拍到了两人的照片。随后记者又辗转找到了曾经与姜滨蓝同事过的同事和她同父异母的妹妹。

  记者拍到母女俩照片

  记者在前几天的采访中曾经从玻璃窗的一角处模糊地看到过姜滨蓝,今天下午,记者趁姜滨蓝到阳台上买食物的时候,抓拍下了母女俩的照片。

  14时许,记者来到位于动力区东山宿舍楼175号二楼的姜滨蓝家楼下,她家平日里整天挂在窗内的白帘被拉开了一角。这时,记者发现一个黑影在窗口处晃动,还未等记者看清楚,便匆匆闪开了,记者立即取出相机躲在停靠在路边的一面包车旁准备拍照。记者在楼下观察的半个多小时里,黑影在窗口一共闪现了五六次,每一次只停留不到三秒钟的时间。大约14时38分左右,一名吆喝卖冰棍、矿泉水的男子推车路过楼前,这时只见一个头戴面具的黑影突然从姜滨蓝屋内跑到阳台上,站在阳台上没有声响地将一个系着绳的布袋迅速地顺到阳台下面。记者看到,这是一名头戴黑色面具的女子,头上包裹着粉色的毛巾,身上穿的蓝色上衣打满了补丁。从袖口露出的皮肤看,她的手臂十分瘦弱,皮肤非常苍白。就在她往楼下递布袋的一瞬间,还用手捂住脸上的面具。而她的动作根本没有引起卖冰棍男子的注意,男子推着车子继续往前走了。随后,她用手拽着绳拉回布袋,转身迅速回到屋内。

  被母亲关了15年的女孩姜巍

  阳台门已经随着她的进入被关上了,窗口的白帘仍未被合上。大约5分钟,窗口没有一点动静,就在记者正打算离开时,一个女孩突然走到窗前,静静地望着窗下。记者看到,这个女孩皮肤白净,梳着垂到胸前的直发,脸上带着浅浅的微笑。不到半分钟,女孩转身离开了窗口。

  救不救?如何解救?读者各抒己见

  黑龙江晨报刊发了姜巍被母亲关在家里十五年的报道后,读者们纷纷打来电话在关心姜巍命运的同时献计献策,想出了一些解救孩子办法。他们认为不要消极等待,而是要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将姜巍解救出来。

  三精制药厂的刘广力说,孩子和母亲生活了十多年,不要贸然采取行动解救孩子,但不要消极等待,而是应采取循序渐渐的方式解救孩子。他说,当前最重要的就是解救母女俩的基本生存条件,恢复水、电、气的供应来维持他们的生命。同时,还要通过书信方式加强沟通。姜滨蓝的弟弟姜幼之也要主动给姐姐写一些信来开导她。力争姜滨蓝能够转变思想,自己走出房门。

  市民李树名说,政府应该出头,将母女俩接到一个条件较好的房子里,保证他们的生活质量,并暂时维持目前的生活状态,不让她们分开。与此同时,找到一些心理辅导专家,对母女俩开导,逐步将孩子送到学校,恢复正常的生活。母女俩今后的生活还要全社会动员起来,采取募捐的方式来筹集她们的生活费。

  动力区安全办孙新柔说,她也是一个孩子的母亲,看到姜巍从小被母亲关在屋子里失去童年的欢乐,感到很揪心。她认为,有关部门应立即将孩子解救出来,并将母亲送到医院治疗。

  省政府一位姓吕的干部说,如果相关部门研究不出来解救方案应该上报市委、市政府,实在不行应采取强制手段,将孩子解救出来。万一母亲有一天发现孩子偷着与外界写信联系,也许会对孩子造成危害。

  哈尔滨市第一医院邱海英说,母女俩长期生活在一个停水、停电的环境中,势必会对正处在成长期孩子的身体造成危害,而且这种环境也会影响到孩子的心理健康。居民委、派出所还要积极地想出解救办法,不要这个孩子再继续关在屋子里了。市民郝大平说,精神病母亲不具备监护能力,社会应该帮助她。抓紧时间解救孩子是当务之急,十五岁的孩子还有挽救的机会,如果再耽误下去,可能会毁了孩子的一生。

  灰姑娘火锅店的梁闯说,如果硬打开门会发生意外,可以在姜幼之送的食物中加入少量的安眠药,等到药力发作后,再将门打开。

  姜滨蓝同事:她是个性格内向的人

  8日清晨,记者再次来到姜滨蓝家里,趴在门口隐约听到母女二人正在交谈。虽然声音很模糊,但两人好象是在一起做算术题。姜滨蓝的声音十分柔和,对孩子的态度也和蔼可亲。曾经与姜滨蓝共事过的同事说,她是一个性格内向、孤傲的人。

  由于姜滨蓝所在的单位——哈市某建筑总公司现已破产,单位的同事也很分散,记者辗转找到了她的几名同事。曾经在车间当检查员的张庆文告诉记者,姜滨蓝在单位的工会工作,文笔很好,字写得也漂亮,她写的文章里常常运用恰当的古诗词点缀。但是平日她沉默寡言,遇到同事也不太说话,大家对她的印象并不是很深刻,也很少有人真正地了解她。有一段时间,她和单位的领导不和,被安排到车间工作,但是她在车间没干两天就回家了。后来她还到单位闹了两次,便再也没有人看到她了。今年77岁的劳资科科长刘军木告诉记者,他和姜滨蓝的父亲是老同事了,当时姜滨蓝接父亲的班刚来单位时只有20多岁,性格就很内向,不太爱说话。从办公室退休今年70岁的关世华说,原来办公室在三楼,工会在二楼,虽然只差一层楼,但他们也不是很了解姜滨蓝。曾经在保卫科工作的程忠言告诉记者,他只记得姜滨蓝很要强,心也挺高的,而且她给人一种总是达不到自己要求的感觉,整天都沉闷不语。

  姜滨蓝妹妹: 1998年大门彻底封死

  7日深夜,记者通过多种渠道辗转找到了姜滨蓝同父异母的妹妹姜滨丽。比姜滨蓝小9岁的姜滨丽说,她是姐姐最相信的人,曾进过这扇紧闭的房门。提到姐姐,姜滨丽的眼泪禁不住流了下来。

  她用颤抖的声音对记者说,姐姐是一个非常要强的人,人长得也很清秀,从小聪明伶俐,很受父母的宠爱。姜滨丽的母亲是姜滨蓝5岁的时候嫁到姜家的,姜滨丽出生后就一直与姐姐一起玩耍,感情非常好。姐姐高中毕业下乡到饶河县24团,并担任连长职务。在农村锻炼的十年里,她与姐夫——当地农民景忠震结了婚。1979年返城后,夫妻俩一直与姜滨蓝的父亲和后母住在一起。由于父母的房子小,还没有结婚的姜滨丽就搬到了单位的单身宿舍里住。姜滨蓝是一个有抱负的事业型女人,结婚后她一直没要孩子,而是在夜大自修了两个本科学历。景忠震没有文化,也没有户口,一直靠到处打零工来维持生活。然而20世纪90年代初,姜滨蓝患上了肺结核,长期打针吃药耳朵开始失聪,在单位的地位也一落千丈。此后,姜滨蓝便开始精神失常,景忠震也离开了家。

  姜滨丽说,从姐姐带着孩子封闭在房子里后,她经常去家里看姐姐,并给她送一些食物和穿剩下的衣服,姜滨蓝偶尔也出来转一转。姜滨蓝对妹妹非常信任,让妹妹进屋但并不和她聊天。然而,发生在1998年一件事,让姜滨蓝家的大门彻底封死了。姜滨丽回忆说,一天,消失了几年的姐夫突然回到了哈尔滨,并找到姜滨丽希望看一看孩子。姜滨丽和姐夫来到姐姐家,但始终敲不开门,无奈之下,邻居帮忙拿工具把门撬开了。姜滨蓝一看到景忠震,立刻变得狂躁不堪,她举起菜刀直奔景忠震,并大喊:“你根本不爱我,只是靠我进城。”由于姜滨蓝的情绪非常不稳定,孩子呆呆地坐在床上,为了不伤害到孩子,姜滨丽和景忠震只好退出屋外。从此,这扇房门便紧紧地锁上了,再也没有人打开过。姜滨丽说,自从那天以后,她再也没有见到过景忠震。

  姜滨丽说,原来姐姐并不戴面具,可这件事情以后,她发现姐姐开始戴面具了,并站在阳台上接她送来的食物。后来姐姐的病情加重,姜滨丽曾经和家人商量过将孩子救出来,但家人意见不统一,并为此发生争执,此后姜滨丽也就不再管了。她说,直到现在她也不知道姐姐和孩子是如何过活的,原来屋里有一个煤气罐和一口铁锅,可是这么多年来没有人给她换过煤气。

  管片民警:七年前曾见过“姜滨蓝”

  姜滨蓝现在居住的东山宿舍楼一年前归哈市动力公安分局通乡街派出所管辖,现划归黎明派出所管辖。今天,记者找到当时的通乡街派出所管片民警付凯。提起姜滨蓝,付凯告诉记者,1998年他管片时发现辖区有一精神病患者姜滨蓝长期不出家门,一直和女儿相依为命。邻居们还反映说屋内生火做饭,但敲门总是没有人答应。担心发生意外,付凯联系到街道办事处,并一起找到姜滨蓝所在的单位。从单位提供资料档案上,付凯了解到孩子的爷爷和伯父在辽宁,于是通知他们到派出所。由于发现姜滨蓝从不伤害孩子,偶尔还出来到市场买菜,最后孩子的爷爷和伯父也没有将孩子从母亲身边接走。付凯回忆说,一次,他在黎明大市场看到一个女子很像姜滨蓝,她头上裹了一块毛巾,装束像70年代的人。当时身着警服的付凯上前询问她是不是姜滨蓝时,她没有应答便匆匆离开了。

  记者在通乡街派出所哈尔滨市人口信息查询系统内查出了姜滨蓝和姜巍的户籍档案。姜滨蓝,女,出生日期:1950年3月26日,居民证号:23010******文化程度:高中,出生地: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婚姻状况:有配偶,服务处所:哈市新型建筑材料公司,职业:科员,户别:户主,变动原因:本市市区移入,身高:160。

  姜巍,女,出生日期:1989年1月21日,居民证号:23010******文化程度:初中,家庭关系:长女,身高:150。

  记者了解到,姜滨蓝和姜巍母女户口是由姜滨蓝的弟弟姜幼之办理的。黎明派出所户籍民警说,由于他们没有见过姜巍,她的身高和文化程度都是电脑按照实际年龄自动生成的。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