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一位白血病母亲的绝笔信感动宁波城(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11日18:43 中国宁波网-宁波晚报
一位白血病母亲的绝笔信感动宁波城(组图)

  7月2日下午,慈溪市实验中学初三毕业生的代表带着448名同学的爱心来到市第一医院,将同学们捐出的1.6万元送到罗南英手中。龚国荣摄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一位白血病母亲的绝笔信感动宁波城(组图)

一位小朋友将自己的储蓄罐连着里面的钱捐献给罗南英,罗南英表示要终身带着它。


一位白血病母亲的绝笔信感动宁波城(组图)

许多宁波大妈不但向罗南英捐款,还向她赠送怎样战胜疾病的有关书籍。



  本报记者杨静雅

  她没有想到,身在异地,会有2000多名素不相识的宁波人一周内为她捐款60万元。

  她没有想到,躺在病床,会有400多名宁波人冒着高温到医院看望她。

  是她浓浓的母爱感动了宁波人。

  罗南英,青海省乐都县高店乡河滩寨学校29岁的语文教师,3岁男孩鹏鹏的妈妈,一个找到了骨髓配型却无力支付60万元骨髓移植费用的白血病患者,在她绝望时,宁波人用博大的爱心感动了她,感动了她的家乡青海,感动了一座又一座城市。

  因为有了青海女教师罗南英用母爱感动宁波人同时又被宁波人所感动的故事,
2005年6月26日至7月2日这普通的七天,酷热的宁波显得格外的不平凡。

  【“妈妈,我如果不能回来了,请您照顾好鹏鹏,教育他做一个正直、善良的人,我来生再做您的儿媳妇,报答您对我的恩情。”】

  ———摘自罗南英临行前对婆婆说的话

  今年3月,罗南英被青海省人民医院诊断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而且,由于她的病发现得太晚了,只能通过骨髓移植手术来治疗。医生告诉她,她随时都有生命危险。就在这时,她的一位同样患有白血病的朋友向她提供信息:他曾在宁波市第一医院治疗白血病,效果很好。就这样,罗南英决定慕名来宁波试试。

  罗南英清楚地记得,4月16日上午,她在丈夫陪同下离开西宁时的情景。那天,西宁的天阴沉沉的,高原的寒意尚未完全退去,婆婆抱着她3岁的儿子送她到车站,儿子甜甜地说:“妈妈再见,晚上早点回来。”儿子根本不知道妈妈要到很远的地方去治病,而且,也许妈妈再也无法回来了。听到儿子的话,罗南英的泪水刷刷地往下流。她不想在儿子记忆中留下一个哭泣的妈妈,她含泪笑着将儿子抱了又抱,亲了又亲,儿子懂事地用小手给她擦着眼泪。当婆婆抱着儿子转身要走的那一刻,罗南英再也忍不住了,“扑通”一声给婆婆跪下了,请求婆婆替她照顾好儿子。

  4月19日,罗南英住进了宁波市第一医院。经过检测,她和姐姐的骨髓完全相配,而且是6个点相配,姐姐可以为她提供骨髓移植手术的骨髓供体。但是,60万元的巨额费用难住了罗南英。她每年的收入不到1万元,丈夫月收入还没有她高,娘家和婆家也都经济不宽裕,她和丈夫要不吃不喝积攒30年,才能凑够60万元。眼看着死神一天天向她逼近,她和丈夫无奈地选择了放弃,准备回青海老家,用不多的在世时间,给儿子一些实实在在的母爱。

  她请求医生让她出院。由于化疗导致她皮肤异样,医生建议等治好皮肤病后再出院。在等待出院的日子里,罗南英想起了给儿子写信。她怕儿子在自己离开人世后,因为缺少母爱而变得性格孤僻。她要在自己有限的日子里,给儿子写够可供一生阅读的信,让儿子在每个生日、童年时代的每一个“六一”、青少年时代的每一个“五四”、人生受到挫折或遇到困难时,都能读到她留下的信,感受到浓浓的母爱,得到如何做人的真知。

  斜依在第一医院血液科的病床上,罗南英开始给3岁的儿子鹏鹏写信。她每写一段便要停下来修改一会儿。她要将信写得有文采些,这样,若干年后,儿子在读到信时,就会为自己被白血病夺去生命的母亲是一位文笔优美的中学语文教师而感到自豪。

  6月下旬,在宁波市第一医院住院的罗南英看到《宁波晚报》上有“给孩子的一封信”的话题征文,她尝试着将自己写给儿子的信投到了报社。

  【“孩子,妈妈对不起你,在你这样年幼的时候就要离开你。但是妈妈会写许多许多信留给你,在你每个生日到来的时候,让爸爸读给你听,识字以后你也可以自己看。虽然那时可能阴阳两隔,但妈妈会在天上看着鹏儿一天天一年年快乐、健康地长大。”】———摘自罗南英预留给儿子的信

  6月26日,《宁波晚报》以《让母爱穿越时空成为永恒》为题选登了罗南英预留给儿子的四封信,这四封信分别是她写给儿子懂事时、10岁、20岁和29岁时阅读的。

    鹏鹏,我亲爱的孩子:

  当你能够独立看懂这封信的时候,妈妈也许已经离开你了。现在咿呀学语的你才3岁,妈妈不幸得了白血病,妈妈不能陪你很久了,可是妈妈多么希望和你在晨曦里、在晚风中嬉戏玩耍,看着你无忧无虑地成长啊!

  鹏儿,在提起笔的这一刻,妈妈有许多许多话要跟你讲,希望你能感受妈妈的心。妈妈的心里,也许有痛苦,也许有恼恨,但更多的是平静和感恩。

  妈妈这一生最想感谢的人,是你的爸爸。你知道吗,在妈妈眼里,你的爸爸是一个善良厚道、情义深重的男人……

    鹏鹏:

  当你读到这封信时,应该是你十周岁的生日了,妈妈祝你生日快乐!鹏儿,你现在上三年级了吧,你有多高了?你听话吗?你的学习好吗?你和你的同学们相处得好吗……

  因为这是妈妈提前给你写的信,所以你十岁的情况妈妈只能猜测和设想。写这封信的时候妈妈在病中每天除了打针、吃药外,就是想你———我的孩子。

  妈妈知道,亲人们会给你过十岁的生日,也许还有温馨的烛光和诱人的香喷喷的大蛋糕……可妈妈要对你说,先对每一位在场的人表示真诚的感谢———感谢他们的抚养,感谢他们的关怀,感谢他们对你无私的爱!说的时候,也代表妈妈,好吗?

  过了这个生日,你就是个小大人了。你要体谅亲人的难处,不要提出一些过分的要求,而且要在生活中学会关心别人、体贴别人。你会努力去做的,妈妈相信你!】

 
  四封信发表后,热心的读者被罗南英信中所散发的母爱所感动,纷纷打电话到本报,希望了解罗南英的经历,捐助这位无助的母亲。四封信同样打动了新闻人,编辑部立即行动,派出精兵强将,分头采访罗南英以及她所在学校的领导和她的丈夫,并委托青海省省级报纸《西海都市报》的同仁到罗南英的娘家和婆家采访。

  罗南英身上所散发出的浓浓师爱和对家人的质朴之爱,也同样感人至深。

  在高店乡河滩寨学校副校长王恒秀眼里,罗南英是一个乐于奉献又聪明能干的老师。1997年她从青海省乐都县师范学校毕业后,来到偏僻的山区希望小学———曲坛乡角营小学任教。作为6名教师中惟一一名女教师,她在那里整整干了7年。2003年,她从角营小学调到河滩寨学校,在这所学校的两年中,她获得了许多荣誉。2003年和2004年连续被评为乐都县的优秀教师,2004年又获得了乐都县的优秀辅导员和讲课能手的荣誉称号。

  在高店乡河滩寨学校女教师张玉英眼里,罗南英是一个富有爱心的老师和同事。班里有几名离家远的学生晚上住在学校,罗南英经常多做点菜,叫学生来吃。哪位学生晚上病倒了,她拿出钱让学生先去看病。班里有一位女生,学习成绩不好,对学习失去兴趣,想辍学,罗南英上她家跑了五趟,做她的思想工作,最后这名女同学重返校园。孩子们都说罗老师像妈妈。罗南英的学生深爱着她,当她任班主任的八年级二班的27位同学知道她得了白血病后,把自己的零用钱全部捐给了罗老师,并自发组成爱心捐助小组,到高店乡的地头村巷,哭着为罗老师募捐。罗南英平时和同事亲如兄弟姐妹,大家都叫她“烙铁”,因为她待人像烙铁一样热情。罗南英因病离开学校时,学校里的女教师全部和她抱头痛哭。

  丈夫胡志军提起罗南英,对她充满着感激之情。5年前的7月,经人介绍,罗南英联系上了宁波的一所学校,打算到宁波教书,就在这时,她认识了胡志军,当时他是西宁市电信局的一名临时工,而她是一名在西宁市50公里外小学教书的教师,距离过长和职业差异过大使周围的朋友和两人的父母都不看好他们的感情。在这种情况下,罗南英为了爱情,放弃了来宁波工作的机会。当5年后胡志军陪罗南英来到宁波治病时,他发现宁波的教师有更好的医疗保障,为此,他多次在病床前向罗南英表达了他的内疚,罗南英说:我一点也不后悔当初的选择,人与人之间美好的感情有时比生命更可贵。

  婆婆辛文庆提起罗南英,直抹眼泪。罗南英怀孕时,怕路途颠簸,一个人在地处深山的希望小学里住了近十个月没下山,丈夫只能在周末到山上去看她,罗南英不仅毫无怨言,还鼓励丈夫要安心工作,每个星期天下午,都催着他早点下山回西宁,免得影响了第二天的工作。

  罗南英的父亲提起罗南英,满脸内疚。罗南英收入不高,生病以前还经常替上大学的弟弟支付学费,现在她病了,弟弟却刚刚参加工作,无力回报姐姐。

  【“我的初衷只是想给孩子留下一些爱的纪念,却引来了你们如潮的爱心!一张张陌生却又真挚的笑脸消融了我绝望中的悲哀,一双双温暖和真诚的手扬起了我希望的风帆!几天以来,我和我的爱人常常是泪水纷飞如雨,因为深深的感动,因为强烈的震撼!”】

  ———摘自罗南英写给宁波市民的感谢信

    当本报于6月28日以“用生命书写母爱”为题刊出罗南英不仅是一位好母亲,还是一位好老师、好同事、好妻子、好媳妇、好女儿的长篇报道后,宁波人纷纷行动起来,每天都有好几十个人到病房去看望她,鼓励她。短短一周内,2000多宁波人捐足了所需的60万元。

  在为罗南英捐款的日子,太多感人的故事发生在宁波。

  你是乡间天使\为了一双双大眼睛\驱赶着高原迷雾\用你\炽热的爱心\以你柔弱的身躯\描绘着希望的明天\用你\炽热的爱心\以柔弱的身躯\书写着美丽无比的飞翔\在与狂风的搏斗中\才想起自己还是母亲\一封封写给孩子的信\云朵一样飘了过来\我们伸出生灵般的手臂\接住的是泪雨\奉献的是绿叶\至于名叫金钱的花\更应该折叠成船和桨\听着潮涨\让梦想继续扬帆远航。

  提起这首诗,本报新闻热线的接线员记忆最深刻。6月28日晚上10点多,有一位读者打来电话,希望接线员能为他记录下这首名为“爱心生命金钱”的诗,他要将这首诗献给罗南英。第二天,记者将这首诗打印出来,准备送到医院给罗南英看。一问罗南英才知,一大早,这位充满爱心的诗人,已经委托她的妻子将诗和捐款一起送到了罗南英的病床前。后来,记者了解到,这位深夜迫不及待传达爱心的诗人叫彭洪升,他是海曙区区委统战部的一名公务员,他那晚在《宁波晚报》看到有关罗南英的报道后,心潮澎湃,当即挥笔写下这首诗要送给罗南英,为了让罗南英早点获知一位普通宁波市民对她的祝福和鼓励,他拨通了本报新闻热线。

 [1] [2] [下一页]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