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农村宗族建起新式大宅状如太师椅(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15日02:45 新桂网
农村宗族建起新式大宅状如太师椅(组图)

远观已封顶的黄家大宅,外形酷似一把“大师椅”座落村间,气派不凡。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农村宗族建起新式大宅状如太师椅(组图)

装饰一新的黄家大宅厅堂显得富丽堂皇。


农村宗族建起新式大宅状如太师椅(组图)

很快就能住上新房子了,孩子们很高兴。


  最近,一栋占地面积21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达6100多平方米、共有284间房屋的单体建筑,出现在北流市清湾镇中龙村榕树田自然村的地价宅地。黄氏家族的人更觉得扬眉吐气:先于他人走出去求学经商,先于他人拆掉祖屋,不但带来了更好的物质生活环境,也走在了观念更新的前列。

  乡村大楼令人惊叹

  2005年12月14日上午,北流市的领导接到了玉林市委一负责人的电话:“我
在北流,要到你们清湾镇看看。”

  领导突然到来,还点名要下乡视察,这让正在开会的干部们摸不着头脑,大家紧张地问清湾镇党委书记韦剑文:“你们清湾镇没出事吧?领导要到你们那里视察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情况。”韦剑文听后,心里明白了几分,立即驱车把大家带到了清湾镇中龙村榕树田自然村的黄家大宅。

  此后,黄家大宅每天都会迎来好几拨的参观者,他们在村口远远望见楼高5层、主附楼错落排列的黄家大宅犹如一把硕大的“太师椅”,且凭一个家族之力建成,无不张嘴惊叹。当听说新楼房是拆去祖房后重新修建的,参观者再一次张大了嘴巴。

  从事过农村工作的干部都知道,农村的祖屋是轻易动不得的,谁碰了农民会毫不犹豫地跟你拼命,可黄氏家族却自己把祖屋给拆了!面对参观者的疑问,黄家祖屋修建理事会成员黄凤津、黄加封等人解释:祖屋对宗族具有不同寻常的意义,可子孙要繁衍,要房住要田耕,不该总被老规矩绑着。

  黄家大宅的建筑品质和质量之高,远远超出了参观者的想象:厅堂内装着两盏直径2米、价值3万多元的水晶灯;地板砖的造价每平方米近千元钱;大理石门框是从

澳大利亚进口的……参观者惊讶,一个农村宗族哪来巨款修此豪华厅堂?

  黄家人并不藏富,他们对参观者亮出了自己的家底:全族约有56户200多人,其中一半以上在外经商,百万家财者不少,甚至有家产过千万的,平均下来全族人均收入超过5400元/年。这些先富裕起来的族人并没有忘记仍在农村务农的兄弟,听说要重修祖屋,他们纷纷出钱出力,花30多万元

装修一个厅堂自然不在话下。黄家族人原计划每户按照170元~200元/平方米的价格集资建房,后来在外经商的黄家子孙纷纷寄钱回来,一统计居然有300多万元之巨,于是大家就废除了原来的集资方案,改为每人象征性地出资200元。

  看着已“搭起架子”的黄家大宅,黄家人“走进新生活”的愿望格外强烈。以前住在祖屋时,房子逢雨漏水不说,还要经受冰雹的反复“考验”,“住进新楼房,就没这个担心了”。在新建的大楼旁边,还有几间未拆除的祖屋,新楼房建成后,这里的老屋将会被拆除,用来修建一大排厕所。黄家人还计划在河堤旁建一个游泳池和一座喷水池。

  20年前争论无果

  20多年前,黄家的不少住户的墙壁,每到晚上就透出一道道灯光,因为墙壁都开裂了。乡里的干部听说后,赶来查看,走进好几户都连连皱眉:“这都成危房了……”当年,大家不能完全听懂“危房”这个新词,不过还是读懂了乡干部的表情:这些120多年的老房子还能撑多久?

  黄家人开始聚在一起,讨论修葺祖屋的事情。黄凤津依稀记得,当时分田到户才三四年时间,大家刚过上温饱日子,修房子是一件再大不过的事情,于是每户走得动的人都来了,老人们也拄着拐杖凑在一起。

  讨论的困难程度和变化之快让所有人都意想不到。开始谈论的还是如何找材料来加固横梁,补好裂缝。突然间有年轻人“不知趣”地提出:房子底子太老,修了也顶不了几年,不如拆了重建。听到这些话,几个老人跳了起来,举起拐杖指着年轻人大骂:“你们后生忘本,连祖房都敢拆!”

  然而,还未说服老人同意拆掉老屋,后生们自己却被一个新问题卡住了:是建老式的瓦房,还是建平顶的水泥房?这个问题把黄家人分成了两派,完全打乱了老人、年轻人原来的对峙。有人觉得,用红砖就该像城市一样,盖成平顶房,以后有钱可以加盖成楼房。而另一部分人则坚持,平顶房不合风水,会带来不吉利,应当继续修建瓦房,保留祖宗风水。“黄家大会”争吵了几天后,谁也说服不了谁,只好不了了之,各自修补自己的老房子去了。

  20年后梦想成真

  20多年来,黄家人大部分出外经商、打工,其中不少人还开着小轿车衣锦还乡,可祖屋还是那样破旧。

  2003年年底,在外经商的黄向平回乡探亲时,看见族中的老人都在昏暗的祖屋中度日。他问老人:“现在家里该有的都有了,干嘛还住在泥砖房里?”老人回答说:“这是祖宗留下的,谁敢乱动呀。”黄向平却不这样认为:“祖宗也不希望子孙辈都住泥砖房吧?”他当场向叔伯们表态:如果要修新房子,他会全力支持。

  于是,黄家人议起搁置了20多年的房屋话题。此时,执掌黄家发言大权的老人,正是当年闹着要拆祖屋的年轻人,想法和年轻人相差无几,思想很快就统一起来。为了名正言顺,黄家还召开了大会,以投票方式决定是否拆掉祖屋,而且要求赞成票达到80%以上才算通过。

  2004年2月底的一天上午,暖和的阳光照在晒场上,祖屋里的住户出来了,已搬到北流市区居住的子孙赶回来了,远在他乡的黄家人通过电话说明了自己的选择。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160多张票投下去后,监票人宣布:反对票只有两票。同一个上午,修建管理章程、修建理事会成员名单、房屋的分配方案都定了下来,大家达成共识:修建新房要做到统一思想、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建设、统一资金使用。楼房建成后,40多户(有部分住户未参加新房的建设和分配)人家住在下面两层,每户能分到五六间房屋,房屋面积100多平方米,比老屋多出一倍。3层以上由理事会统一安排,作为公共使用的娱乐室和会

客厅

  “以前家里屋檐‘矮’,不好意思请朋友来做客,以后就好了。”这是年轻人对泥砖房变楼房的直接感受。

  新意识带来新环境

  在玉林市委一负责人来到黄氏大宅前,黄家人没听说过“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个词,只想着在有限的土地上建更多的房子。设计楼房图纸时,有人提出要学习城市,盖一座带电梯的“水泥盒子”,这样可以得到更多的房间,还能把空出的房子出售。这个意见立即遭到了出外经商的子孙反对:农村就要有农村的样,讲究房房道道相通,各户相互扶持、亲如一家的老传统,把老祖宗的一套全丢掉未必是好事。

  于是,建设方案最终定为参照祖屋格局修建,在此基础上增加楼层,打通各户联系的通道。这个方案难倒了从广东中山请来的建筑设计师,设计师看了又看,问了又问,然后下笔画图纸。

  图纸画出来后,黄家人很满意。农村老祖屋的布局一般是主房最高、侧房渐低、前房最矮,就像是一把有靠背、有扶手、有脚踏的“太师椅”。设计师设计的新楼房,就参照了祖屋的建设格局,这让大家颇为折服。而且新楼房占用的土地比老祖屋群少了五六百平方米。

  据黄家人称,他们这个家族曾出过3个秀才,其中1人还中了解元(至于是哪个朝代的解元,黄家人不愿明说),至今御赐的“解元牌匾”还保存完好。民国时代,又出了4名大学生,其中有当时的贵港糖厂厂长,有县里的参议员,还有北流历史上第一个共产党员,后任北流第一任县委书记。如今从祖屋里走出去的博士、研究生、大学生更多至20多人,连出外经商打工的人也比别人出得早、出得多。因此他们有理由认为,自己的意识从来不差于城里人。

  目前,新楼工程建设进展顺利,因为请来了专业的建筑施工队和装修队,黄家人大部分不紧不慢地忙着自己的事情。与此相关的事务由大家选出的理事会管理,只有在农闲时,大家才会戴上斗笠帮着干一些粗活。现在,楼房的主体工程已经完工,厅堂已经装修完毕,估计明年年初即可入住。理事会没定下准确的竣工日期,他们对工程管理的原则是,绝不拖欠施工队一分钱。“建的是祖屋,吃别人的血汗钱,会遭报应的。”这是黄家人朴实的想法。编辑:杨东 作者:广西新闻网-南国早报记者 梁贵 罗伟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