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村落为破解楚文化起源提供线索(组图)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26日12:33 新华网 | |||||||||
这是出土的红陶鬲(右)等文物 这是考古工地现场 新华网陕西频道5月25日电(记者 冯国)在机械的轰鸣声中,考古学家最近把一个两千八百年前的小村落成功“面世”,其日用陶器的明显楚文化特征,为破解楚文化起源这一千古之谜提供了重要线索。 主持考古发掘工作的陕西省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杨亚长说:“这个命名为过风楼的村落遗址,出土文物如鬲等红陶器物,与以西安为中心的关中地区明显不同,而与中后期的楚
这个古村落遗址位于陕西省商南县过风楼镇,它分布在汉江的最大支流--丹江北岸的二级台地上,东西长约800米,南北宽约100米,总面积约8万平方米。这个村落主要由两组坐北朝南的房子组成,其中一号房为一座方形单体建筑,面宽4.4米,进深3.4米,房前有平整的院坝;二号房位于一号房西侧,为一由五间居室组成的排房,东西面宽21米,进深5.5米,房前有一道围墙,屋后则发现有篱笆墙痕迹。 考古队副队长孙伟刚说,这两组房子的墙体厚在15至20厘米之间,因火烧而成了砖红色,但可看出它是以木作骨的草拌泥夯筑的结构,墙体外壁平整光滑,其内壁大都保留有木柱或木板印痕。“从大量的倒塌堆积看,当时房顶上架设有木椽,其上敷设草拌泥,再涂抹白灰,建筑十分讲究。至于其为何遭到焚毁,尚待进一步研究。” 由于配合高速公路建设的文物抢救性发掘工作,考古队此前在丹江上游的商州陈塬已发掘过一个小型西周村落遗址。在1000平方米的发掘面积内,考古人员发现一处由10多间房址组成的排房建筑,但由于大部分房址已被现代建筑破坏,仅对其南端保存较好的3间进行了科学考古发掘,出土了大量石刀等生产工具和已炭化的粟、豆类等作物种子遗存,以及具有显明楚文化特征的陶质生活器物等。 楚国在西周初年便已立国,与周王朝关系密切,周公就曾发生过到楚国避难的事。随其国势日强,便逐渐向东方发展,遂有“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之一的史实,对中华文化的形成影响很大。随着上世纪50年代以来考古工作的大量开展,人们对楚国、楚族、楚文化等的了解有了重大进展,但是大都仍囿于东周时期(即春秋战国时期),至于更早的西周时期的情况则了解甚少。 杨亚长说,丹江流域自古以来就是一条沟通中国南北文化的重要通道,过风楼遗址西周村落的发现,对研究西周时期的社会结构,探索早期楚文化的渊源等无疑具有重要意义。(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