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河南女子被拐卖至河北当上民办教师(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29日10:35 河南报业网-大河报
河南女子被拐卖至河北当上民办教师(组图)

郜艳敏向记者展示学生们的美术作品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河南女子被拐卖至河北当上民办教师(组图)

郜艳敏教孩子们读书


  那人,那山,那渴望知识、渴望走出大山的孩子的眼神,那安于清贫授业解惑的代课教师,一如小说《凤凰琴》的翻版。不同的是,这位在河北深山中代课的女教师,是12年前被拐卖到这里的河南女子。

  她,曾多次逃跑不成而自杀;她,偶然成了山村唯一的代课教师;她,被孩子们的眼泪打动并坚持留了下来。在这个曾经的伤心地,她希望自己的命运不会在下一代身上重演。
从她被拐卖到在山村扎根、施教,我们不禁为她的命运和奋争感慨、感动……

  河北山村里的河南老师

  “只有一、二两个年级,16个学生,就我一个老师。包括音乐、美术等课程在内,我一天要上7节课。”

  “第21课《我们的夏天》——夏天是火热的,夏天是喧闹的,夏天是快乐的,夏天是我们的……”朗朗读书声响起的时候,5月26日下午的河北省曲阳县灵山镇下岸村顿时热闹起来。

  当老师和孩子们的朗朗读书声传到记者耳中时,顿时有几分亲切感,因为在这读书声中,除了当地的口音外,分明能清晰地听出其中夹杂着河南话。说河南话的,就是本文的主人公——30岁的郜艳敏老师。

  四周是山,小学校在下岸村一隅。记者登上离学校最近的一处山坡,俯视下去,灰色的石屋七零八落地坐落在村子里,影影绰绰还能看到散养的、四处觅食的猪、鸡……山村最“气派”的建筑就是这所小学了:新修的6间平房,门窗漆成了天蓝色。3个妇女趴在教室的窗户上往里看,也许里面有她们的孩子……

  下课了。当记者赶到教室门口的时候,身材瘦小的郜艳敏已被几个孩子缠住,在走廊上做一种叫“编花篮”的游戏:孩子的腿搭在一起,旋转着蹦跳着,嘴里开心地喊着:“编、编、编花篮,编个花篮上南山,南山开满了红牡丹,朵朵花儿开得艳。”

  学校四周是山,山上遍布乱石,只有零零星星的树木,并没有牡丹之类的花。郜艳敏带着歉意说:“山村的孩子,做游戏也是体育课的内容之一。”

  说话间,走过来几个孩子,头上戴着印有“袖珍小学”字样的太阳帽。郜艳敏说:“帽子是别人捐助的,名字也是别人取的。学校由一家企业出资3万元捐建。你看,一间房一个教室,一个教室放4张课桌。说是学校,实际上是十几里外辉岭中心小学的一个教学点,只有一、二两个年级,16个学生,就我一个老师。包括音乐、美术等课程在内,我一天要上7节课。”

  几个孩子缠着记者,想照相,他们显得不认生——此前曾有媒体报道过袖珍小学,还不时有来看望他们。

  在记者采访的当天,河北省保定市高新区茗畅园居委会社区的志愿者宝枫女士带着3000元、20套文具以及米面油奶来看望他们。

  “学校是山村最‘豪华’、最热闹、最有希望的地方了。”宝枫说,“正因为山村穷,郜老师被拐卖到这儿后,以德报怨,在这里扎根从教,大家都很感动,也很尊重她!”

  12年前她被卖到河北山村

  一年后,郜艳敏回河南老家“探亲”,但家人认为她留在家乡也无法找到好的对象,不如认命回去跟丈夫过日子。

  郜艳敏有一个9岁的女孩和一个6岁的男孩。夫妻俩和丈夫的两个兄弟住在一个院里。5间石头垒的主房,夫妻俩住了两间。

  “孩他爸10天前去山西给人家打石头去了。”由于是阴天,天黑得早,郜艳敏开了电灯,电灯安在套间的中间,可同时照到两间屋子。大衣柜是家里最抢眼的家具。

  “当初花了多少钱把她买来做儿媳妇?”记者问。“2700元。”头发花白的郜艳敏的公公刘振民说,“这儿都是山,地薄,收入少,谁愿意嫁到这儿啊!这些年,村里买来的媳妇儿就有三四十个。买她的钱是亲戚十块八块凑的……虽说她刚来的时候跑过几次,也自杀过几次,可是你问她,我们老两口对她咋样?好着呢!”一旁的郜艳敏点头称是。

  “她可是个好儿媳啊!就是刚来时也没跟我们拌过嘴。她孝顺得很,虽说工资低,但就是买块豆腐也给我们一半。”正蹲在墙根的刘振民夸到高兴处,站了起来。

  郜艳敏总是微笑着,但12年前却不是这样。

  郜艳敏是河南省许昌市襄城县双庙乡化行村人,喜欢读书的她1993年初中毕业后,由于家境不好没有再上学,到河北蠡县一家毛线厂打工。

  1994年快到端午节的时候,郜艳敏回河南看望父母。在石家庄火车站排队买票时,她被两个妇女盯上了。她们先是套近乎,取得郜艳敏的信任后,说在唐县有个工厂正准备招工,劝郜艳敏到她们的厂子看看。年仅18岁的郜艳敏因为轻信而落入人贩子的圈套……

  知道受骗后,郜艳敏几次试图逃脱未果。到唐县一个村庄后,郜艳敏被转手给了3名男性人贩子,其中一人将她强暴,然后以2700元的“价钱”卖给了一个比她大6岁的男人。

  由于下岸村位于曲阳大山深处,唯一通向外面的路是一条羊肠小路,郜艳敏难以逃脱。她曾3次自杀,幸被人发现后救活。

  后来郜艳敏得知,家里人为了找她,母亲急瞎了眼,时年40多岁的父亲一年里头发全部变白。家人报案后,许昌警方曾到河北定州等地调查,但一直没有结果。

  一年后,郜艳敏回河南老家“探亲”,但家人认为她留在家乡也无法找到好的对象,不如认命回去跟丈夫过日子。后来女儿和儿子的出生,渐渐抹平了郜艳敏内心的伤痕,但与没有文化的丈夫没有共同语言,下岸村的闭塞与贫困让她一直想离去。但一个偶然的机会,却让她在这个曾给她屈辱、曾让她绝望的山村扎根了……

  为了村里孩子她留了下来

  “我被拐卖到这儿了,这儿的孩子们有啥错啊?不能眼睁睁看着他们辍学啊!”

  “村里约360口人,人均耕地1亩多,因为缺水,多是靠天吃饭,户均年收入也就2000元多一点。村里买媳妇的不少,还不是因为穷……”下岸村党支部副书记刘春生老人说,村里原来有一个小学,几间破旧的教室,两三个老师。因为路不好,吃水也困难,老师们都不愿意来,来了都待不长。那时学校里缺老师,想在村里找个代课的。找遍了整个下岸村,就数郜艳敏初中毕业,文化程度高……

  “她当代课教师镇里知道吗?县里有备案吗?”“跟镇里口头说过。县里有没有备案不知道。”刘春生说。

  “我最早当代课老师是1995年,那时刚和孩他爸从河南‘探亲’回来。当老师大概有大半年的时间。女儿快出生时,我就回家了。”郜艳敏说,当时的代课工资每月只有95元,假期还不发工资。

  2000年,因为合校并点,高年级的学生并到了辉岭中心小学,低年级的孩子停了课。因为到辉岭村有十来里路,要翻一座山,这里保留了一个教学点,但老师都不愿意来。眼看孩子们要辍学,辉岭中心小学校长马民家了解到郜艳敏曾代过课,村民们反映教学水平也不错,就来做她的工作。“开始我不愿意,因为山里的代课老师的工资太低,一个人还要教两个班的课。”郜艳敏说。

  马校长一次次地找上门,后来家长领着孩子们也来找。“有个女孩说着说着就流泪了,我想到我当初因为家境不好而辍学的情景,鼻子一酸,心就软了,答应下来。我被拐卖到这儿了,这儿的孩子们有啥错啊?不能眼睁睁看着他们辍学啊!”

  课一代就是6年。最近两年,交通和通讯比原来方便了,村里不少被拐卖来的媳妇都回老家了。郜艳敏说,有时候看看没有共同语言的丈夫,看看封闭的大山,也想出去。“但这群孩子咋办?是他们缠住了我的心呀!他们整天和我在一起,下了课也去家里找我给他们补课,一起做游戏、唱歌,我舍不得离开他们了!”

  郜艳敏告诉记者,虽然丈夫心眼不坏,但过去喝了酒常打她,因为她是他买来的媳妇。现在不敢打了,因为村里人尊重她,大人小孩都喊她“郜老师”。

  村里人眼中“一百一地好”

  在几个与下岸村相似的教学点中,下岸村的学生成绩都在中上等。

  “村里人对郜老师评价?可不低啊!不对,是特别高!一百一地好!”下岸村党支部副书记刘春生老人竖起了大拇指解释说,“一百一地好”就是特别特别好。

  辉岭中心小学校长马民家告诉记者,郜老师一个人教两个班,教学任务很重,但教学成绩还是很不错的。在几个与下岸村相似的教学点中,下岸村的学生成绩都在中上等。

  村民们对郜艳敏很尊重。他们告诉记者,每到发新书的时候,郜老师都会背着一大捆书爬十几里的山路给孩子们领回来,绝不耽误孩子们一天课程;一年级的学生每天放学,郜老师都会把他们挨个送回家;村里的孩子谁没钱买书了,郜老师就拿自己的工资为孩子买课本,晚上还经常到孩子们的家中补课。

  为了不让自己的知识落伍,每次出山,郜艳敏都要买一些旧书报回来。

  郜艳敏开朗的笑容下也有许多忧愁,现在她的公婆、丈夫都有病,欠下了债务;她远在河南的母亲因女儿被拐卖而患病,几年前病逝,父亲也因女儿被拐卖焦虑成疾,现在疾病缠身却无钱治病。这些,都是村民们不知道的。

  郜艳敏说,她最大的愿望就是希望能转成公办教师,但目前好像没有太大的希望。

  女老师最大的心病

  “我不希望他们长大之后也像他们的父辈那样,掉进‘放羊买媳妇’恶性循环的怪圈啊!”

  当记者问“教过的学生中有几个考上重点中学”时,郜艳敏的回答却出人预料:“我教过的50多个学生中没有一个。只有几个上到初一,但没到初二他们就辍学了。”

  郜艳敏说,这就是她最大的心病。她最担心的就是山村里这样的恶性循环:家里穷——辍学回家——放羊挣钱——挣了钱买媳妇——生了孩子再放羊……“我不希望他们长大之后也像他们的父辈那样,掉进‘放羊买媳妇’恶性循环的怪圈啊!”

  前两年,有10个升到辉岭中心小学和韩家村小学的孩子曾先后辍学了,郜艳敏反复找他们的家长做工作,最后只有6人勉强答应复学。

  为了不让他们再度辍学,凡是捐到学校的文具,她都要给这6个孩子一人一份。其他4个辍学的孩子,郜艳敏利用星期天办了个扫盲班,给他们上课、教他们用电脑打字——学校里有一台电脑,那是山外的好心人捐的。

  这10个孩子一直让郜艳敏放心不下。“我盼着山外的好心人能跟他们结个对子,帮助他们完成学业,我的力量实在太小了。结对子救助一个小学生每年需要200元,初中生需要300元。他们都是聪明懂事的好学生。”

  5月27日,采访结束。记者踏上了回程的路。走在通往山外的羊肠小道上,身后,响起的依然是那夹杂着河南话的朗朗读书声…… □首席记者刘忠文 图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