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出租司机善举感动纽约银行官员(组图)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29日15:24 新民晚报 | |||||||||
孙宝清生病前在银行开车 孙宝清说起他和龚天益的故事,感慨万分。陈意俊 摄 孙宝清头一次“出名”是在3年前。那时候,他还是一名普通的出租车司机。 几乎一夜间,上海乃至全国的报纸纷纷报道、转载了他被纽约银行上海分行行长“挖角”的消息。 一阵热闹过后,孙宝清从人们的视线中消失了。3年一晃而过,这个“的哥与行长的故
5月24日,晴。孙宝清坐在家中的沙发上看电视。他的家在三门路,住一套普通的一室一厅,屋内的摆设很简单,阳光透过窗户洒在地上,金灿灿的。 3年前,他是大众出租车公司的一名司机;现在,他是一个等待康复的病人。 5月25日,雨。龚天益从自己办公室向外望去,窗外的大楼蒙在一片水汽当中。他的办公室位于陆家嘴一座高级写字楼的26层,可以俯瞰整个陆家嘴。 3年前,他从美国纽约来到上海担任纽约银行上海分行行长。 一个的哥,一个银行行长,故事就发生在这两个看似毫无关联的人身上。一切是从3年前那个冬夜开始的。 2003年 出租车司机感动银行行长 2003年11月15日,晚上6时许,出租车司机孙宝清在浦东大道接了一位客人,客人要去浦西的海鸥饭店。没开多久,这位客人却突然要求掉头回去。 “我告诉他,已经进了隧道,没办法掉头了。”孙宝清回忆道,“他跟我说,出门的时候换了条裤子,钱包没带。” 看着有些着急的客人,孙宝清当即表示,可以免费送他到目的地。一路上,他还不停地宽慰道:“不用担心,人总会有忘东西的时候,我也有过,人之常情嘛。”就这样,他和客人聊了起来,得知这位客人刚刚来沪不久。 不一会儿,车到达目的地,计价器显示车费为17元。孙宝清悄悄把记价器的牌子翻起来——“17元”随即变成“0元”。 随后,他取出3张共计30元的乘车票递给客人,“你回去的时候,找一辆我们公司的车子,可以用这个付车费。”那位客人收下了乘车票,递过来一张名片——“纽约银行上海分行行长龚天益”。 孙宝清并没有把这件事放在心上。两天后,他接到了龚天益秘书的电话,询问他是否愿意来纽约银行上海分行做龚天益的司机。“就跟做梦一样。”孙宝清回忆起来仍然觉得不可思议,“一下子,我就从出租车司机变成了外企员工。” 孙宝清客厅的茶几上还压着当时龚天益的那张名片和之后报纸的几篇报道,他告诉记者,这些他会一直保存。 龚天益自述我是2003年10月13日来到上海的,刚来不久,就遇到了孙师傅。那天晚上,我很感动,把这件事情告诉了我的几个朋友,他们都说,这样的好司机很难得。 到了星期一(也就是两天后),我让秘书根据发票找那个出租车司机。我刚到这边,缺一名司机,我想请他来帮我开车。 很多人都问我,为什么要选孙师傅。我的理由很简单:银行业也是服务业,要以顾客为本,我认为孙师傅是服务业的楷模,所以就要请他。 我最看重的,是孙师傅“体恤他人”的心:他知道我没带钱包,就一直宽慰我;明明20元乘车票就够了,他考虑也许我会有其他事情,给了我30元。 事实证明,我的选择没有错。 2004年 称职司机快乐工作 2003年12月1日,孙宝清正式到纽约银行上海分行上班。“此后一年多,我工作得很快乐。”他告诉记者,“一开始,因为媒体的报道,大楼里几乎所有的人都认得我,还真有点不太适应,后来也就好了。” 当龚天益的司机,孙宝清每天的工作便是接送他上下班和外出办事。不过,不愿意闲下来的孙宝清还帮着分行的工作人员做点力所能及的事。 “那时候分行刚刚建立,一共才30多个人,每天的事情特别多,忙得很。我就帮着他们送送东西,到银行取取票据什么的,反正我能帮上忙的事就去做。”孙宝清说。 很快地,分行所有的工作人员都喜欢上了这位好脾气的司机。“我的年纪算是比较大的,他们都挺尊重我。”孙宝清笑道,“上个月(4月),我还回过公司一趟,他们很多人都希望‘孙师傅’早一点回去上班呢。” 龚天益自述孙师傅上班后的第一件事是帮我搬家。其实我也没什么东西可搬,就是一些细软,不过看得出来,他很仔细。他在我这边开了一年半的车,我觉得他是一个非常称职的司机,对自己的工作尽心尽力。 因为工作的关系,我经常出差。每次回来的时候,他都去机场接我。怕我来不及吃饭,他会很细心地在车里准备一些吃的东西给我。他知道我一个人在上海,有时候还会做点菜送到我住的地方让我“打牙祭”。渐渐地,我和他之间的关系变得不太像是老板和雇员了,而像家人一样。 在车上,我经常和他聊聊彼此的生活,他会给我讲他在情感等方面遇到的烦恼。这样的交谈让我们更加相互了解和信赖。 2005年——2006年司机患重病行长援手 2005年8月,孙宝清感觉自己的身体越来越不对劲。“先是觉得特别累,一停下来就想睡觉,睡多久都不够。”他回忆道,“然后手脚也有点不听使唤了,脚变得有点跛,手拿不住东西。但我没太在意,以为是腰椎的老毛病又犯了。” 可情况却越来越不好了,孙宝清的脸色发黑,头也开始疼起来。细心的龚天益发现了异样,打电话给孙宝清的妻子孔雅萍,让她陪着孙宝清去医院看看。 “那天晚上,他的头又开始疼,第二天我就陪他去做了CT。”孔雅萍告诉记者。 检查结果让孔雅萍一下懵了——脑瘤,要是再不作治疗,孙宝清只能活3个月到半年。“医生说瘤的位置不好,正好在神经上,不能手术切除,只能用保守疗法。”孔雅萍说。 但是,保守疗法意味着高额的医疗费用。粗粗估计一下,这笔钱不少于10万元。“我当时一下子没了方向,他自己还不知道得了什么病,家里根本没有那么多钱,我就想,实在不行,只能把房子卖了。”孔雅萍回忆道。 此时,得到消息的龚天益伸出了援助之手。“龚行长捐了1万元,他的大哥也捐了1万元,纽约银行的同事们捐了1万多元,真是解了我们的燃眉之急。”孙宝清说起这件事,情绪仍然激动。 第一次化疗结束后,孙宝清才知道自己的病情有多么严重,就在这时,龚天益带着公司的人事经理和营业部主管来看他。“他们告诉我,工作会给我保留着,我的医药费也全额报销!” 也许是这种关爱创造了奇迹,孙宝清挺过了3个月的危险期,身体一点一点好了起来。经过8次化疗后,现在他的脑瘤基本看不见了。 下个月,孙宝清将接受最后一次化疗。他说,今年9月,他就会回纽约银行上班。 龚天益自述“病,来得猛,去得也快。”这是我的一位医生朋友告诉我的,我也把它转告给了孙师傅一家,我相信,他总有一天会康复的。 我父亲生前曾经对我说,人生在世数十年,一定要存有感恩之心。我这一路走来,也受到过很多人的帮助,包括孙师傅;我现在只不过是为回报这些人的帮助,尽我一点绵薄之力而已。(见习记者吕剑波) 【焦点快评】送人玫瑰,手有余香 关于感恩,我们听到过许多。就像这个“的哥与行长的故事”,尽管普通,但因为它真实存在于我们这座城市,存在于我们身边,读来有一种淡淡的温暖。 一个是出租车司机,风里来雨里去地在马路上赚钱,一个是外资银行高级主管,身居高楼地位尊贵可谓“精英人士”,两个社会角色如此悬殊的人可能成为莫逆之交吗? 龚天益说:“经过这几年的相处,我和孙宝清有种类似亲人的感觉。”与此相对照的,是近年来富人与穷人、白领与民工、官员与百姓,这些身份被刻意对立起来,个中原由不言自明。 “好心有好报”,许多人更看重的是“好报”:这个司机运道蛮好的,不但跳槽到外企开车,还跟了个好老板,生了大毛病都能报销医疗费。可是,如果没有“好心”做铺垫,哪里来的“好报”呢?不问稼穑,只想收获,功利之树结不出真善美的果实。 银行行长龚天益读懂了孙宝清细腻的“好心”:打车回去20元就够了,他怕我还有别的事情,给了我30元,一路上还宽慰我。出租车司机孙宝清也读懂了龚天益感恩的“好心”:我不能开车子了,但我还可以为公司做其他事情。 和谐之道,正在于将“心”比“心”啊。(纪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