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硕士生召集17名外籍人士搞创意求职(组图)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11日15:49 新民网 | |||||||||
创意求职“快闪” 一名参与“快闪”的老外 王伟设计的求职T恤 核心提示:17个老外身穿统一的黑色T恤,T恤上写着“老外来了”、“创意求职”等,在成都春熙路上“快闪”后离开。 【新民网·独家报道】17个老外,身穿统一的黑色T恤,T恤上写着“老外来了”、“创意求职”等字样,在成都春熙路上短暂的“快闪”之后离开。这次“快闪”行动的组织者名叫王伟——一名香港城市大学的研究生。他坦言,之所以组织一次这样的“快闪”活动
12月11月,王伟主动致电新民网。谈到他组织的这次“快闪”行动,王伟直言,自己是受了北大光华管理学院陪聊学生高健的启发,这种充满创意的推销自己的方式,其最终目的就是引起相关企业的关注。 据王伟介绍,自己是河北人,大专之后有五年的国企工作经历。随后,自己闯到香港,拿到了香港城市大学工商管理系的硕士学位。今年10月之前,他都在香港某公司担任董事长助理职位。 离开香港来到成都 目标是外企 王伟的经历虽然不算太成功,但听起来也不算太坏。为何会从香港离职只身来到成都呢?王伟对此的说法是:“我本人是河北人,在香港虽然生活了两年,但还是觉得不习惯。”之所以选择成都,是因为“目前国家正大力扶持西部,成都应该是西部的一个窗口,觉得机会应该很多。” 王伟向新民网透露,自己10月底从香港离职来到成都,在随后一个月的时间里,按照传统的求职方式,希望能够进入一家外企工作,但是经过很多次面试过后却没了下文。王伟分析说,之所以出现这样的结果,可能是自己经历上有所欠缺:“我有国企、私企的工作经历,唯独没有外企。但是我希望能够进入一家外企,学习他们的管理方式,然后运用到我们国企和私企的管理过程中。” 求职方式应该大力提倡创新 王伟坦言,“快闪”这样的求职方式灵感来源于北大光华管理学院陪聊学生高健。“如果按照传统的方式,投简历、发邮件,这样的方式太老套,也不容易发挥个人的能力。我觉得现在很多大学生求职都有很好的创意,比如北大的那个陪聊生高健,还有那个花万元购置面试装的女生,但我觉得我的方式比他们可能更有创意。” 谈到这次“快闪”行动,王伟言语中始终流露着自豪:“我查了一下资料,这次‘快闪’有两个世界第一:一是第一次组织外国人在中国‘快闪’;二是第一次以求职为目的的‘快闪’行动。我觉得通过这次活动,可以体现出我个人的创新能力,组织能力,还有语言沟通能力。” 王伟说,对于越来越多的求职者来说,创新求职是一个趋势,应该大力提倡。 王伟还告诉新民网,自己目前仍然在求职过程中,日常开支主要依靠以前工作的积累。“如果这次‘快闪’没有结果,我打算移师上海,可能上海的机会更多一些。”王伟说。(新民网 崔菁菁) 相关阅读一: 北大光华管理学院毕业生摆摊当“陪聊男” 前不久,北大光华管理管理学院金融系毕业的男生高健,因求职屡屡遇挫,25日在北大未名BBS上发布了一个题为“光华陪聊男,讲述就业难”的帖子,并在北大三角地摆出招牌招揽“陪聊”生意,引起媒体关注。 北大女研究生斥万元购置面试装 为了能给招聘公司留下完美的第一印象,北京大学研究生三年级的张靓(化名)特意花巨资自我包装一把。先是到王府井某商场,一狠心从里到外买了全套服装:衬衫1100元;裤子1200元;上衣2300元;外套3000元,整套下来共花去近8000元。之后,又到西单一百货商场花500元买了一双皮鞋,在中关村商场买了一个700元的皮包。最后一狠心,在另一商场又购买了880元的护肤品套装。引来应聘的同学们“排队”借穿这套天价服装。 相关阅读二:快闪族 快闪是英文FlashMob的中文翻译,它最早起源于2003年5月美国纽约的曼哈顿。当时一个名叫比尔的组织者召集了500余人,在纽约时代广场的玩具反斗城中,朝拜一条机械恐龙,5分钟后众人突然迅速离去,“快闪族”因此而闻名。 “快闪族”是指一群通过互联网或手机联系、但现实生活中互不认识的人,在特定地点、特定时间聚集后,在同一时间做出令人意想不到的“行为”,然后迅速分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