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河南村支书赴新疆为民找活 操劳过度猝死(图)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22日08:38 大河网-大河报
河南村支书赴新疆为民找活操劳过度猝死(图)
  为了给全村人找一条致富门路,陕县张湾乡关沟村党支部书记张同康操劳过度,倒在新疆的工地上。记者甲蕤通讯员杜杰摄

河南村支书赴新疆为民找活操劳过度猝死(图)
众乡亲接好支书张同康回家

河南村支书赴新疆为民找活操劳过度猝死(图)
村民悲痛欲绝

河南村支书赴新疆为民找活操劳过度猝死(图)
张同康生前在给村民开会

  1月16日晚,一个噩耗从新疆阿克苏地区新和县医院传到陕县张湾乡关沟村,该村党支部书记张同康因操劳过度,突发心脏病去世,年仅48岁。几天来,关沟村沉浸在悲痛之中,有的人甚至哭得昏倒在地。还有很多邻村的乡亲为他流下伤心的泪水。

  好支书,关沟村的乡亲们接你回家了

  今年元旦前后,张同康带领26名村民到新疆阿克苏地区新和县开发土地。“关沟村1000多口人,人均耕地只有3分,他是想给全村人找一条致富门路而去新疆的。没想到,好事刚开头,同康却先去了……”张湾乡乡长孟兴林听到消息后泪水长流。

  1月19日,由新和县县长助理徐金山安排的一辆专车载着张同康的遗体行程4100公里回到河南。中午12时30分,载着张同康遗体的专车进入连霍

高速公路豫陕交界河南一侧。此时,孟兴林已带着几十名村民代表驱车100多公里在此迎候。接到专车的一刹那,人群中迸发出一阵哭声:“好支书,我们来接你了!”

  下午1时30分,专车到达三门峡西站,200多名关沟村群众聚集在站口,人群前,一条十来米长的黑色挽幛上写着:“咱们的好书记回家了。”关沟村几名党员、干部托起一面鲜艳的中国共产党党旗,庄严地覆盖在张同康的遗体上。

  下午2时10分,张同康的遗体运至村口,张湾乡党委书记刘建刚和1000多名乡亲迎风肃立,村口和村中道路悬挂着多条挽幛,上面分别写着“关沟的好村官、村民的好书记张同康永垂不朽”、“心里装着关沟村、胸中想着关沟人,好书记,一路走好”、“旧村换新颜,风范记心间”等悼词。

  下午2时30分,张同康的遗体回到他自己的家。悲伤的人们挤满了他的房前屋后,久久不愿离去。村委会主任只好安排人们轮流瞻仰他的遗容,向他表示哀悼。

  79岁的贺运久说:“同康给全村人造福了,所以家家都来人接他、看他。几十年来,关沟没有人得到这么高、这么重的敬爱。“

  好支书,新疆人称你是河南人的典范

  新和县地处塔里木盆地边沿,是个贫困县。2006年11月28日,经三门峡市总工会民管科王庆华介绍,张同康赴新疆阿克苏地区为村民找活干。王庆华说,当地有几十万亩盐碱荒地,急需开垦,每整出一亩地付给机械和人工费300余元。这一次签下平整1.2万亩土地的合同。

  12月3日,他从新疆赶回动员村民赴疆干活。12月12日,他带着25个人和4辆铲车到达苏阿斯提村。他给大家规定:要尊重当地人的习俗,不抽烟,不喝酒,不随地吐痰、丢垃圾、倒污水,不随便到老乡家打扰,不随地大小便,老乡有难处要全力帮助……每天他都要叮嘱大家,树立河南人形象,不能给家乡丢丑。

  因过度劳累,他心脏难受,喉咙发不出音。工友强行将他拉到新和县医院,但他躺不住,第二天从医院跑出,搭公共汽车,跑了35公里又回到工地。在工地奔波了大半天,工友看他脸色青灰,又要求送他到医院。他说,我随身带着药,工程要紧,离开了怕耽误大事。

  12月中旬,承包开垦14万亩荒地的事有了进展,发包方约他次日到阿克苏商谈。他坐顺路车到新和县城,本想再坐

出租车提前到阿克苏,但未租到。他只好拦了一辆工具车,可是半路车坏了。为了按时赴约,他孤身步行,事后他对人说,当时他差点被冻死。后来,一辆货车把他带到阿克苏城边,他又步行了10公里,终于行完260公里路程,于凌晨5时赶到约定地点。

  听说他是这样赶来,发包方的负责人感动万分,说他是河南人的典范,双方达成开垦14万亩荒地的口头协议。

  今年元旦前,他第二次从新疆返回,动员村民参加下一步大开发。

  1月9日晚,他再次出征。这是他40多天之内三赴新疆。到了新疆,他忙得连续多天每天仅休息两三个小时,一天只吃一顿饭。

  1月15日,发包方约他去库车县谈开垦14万亩荒地的事,他期盼着近几天之内就签订书面合同,忙得一天没吃饭,连夜赶回工地。

  16日下午6时许,工地负责人杨铁锁发现他脸色不对,他这才承认心里一直很难受。杨铁锁赶紧帮他吃了救急药,工友强制将他扶上车送到新和县医院。到了医院,虽经医生全力抢救,但他再也没有醒来。

  昨日,张同康的遗体火化,陕县张湾乡党委、政府和关沟村为他举行了追悼会,陕县县委也派出领导参加了追悼会。新疆阿克苏地区行署、军分区、新和县政府领导分别发来唁电表示哀悼,称张同康是河南人的典范,他为新疆农垦事业、西部大开发所作出的贡献将铭记在阿克苏人民心中,他的品德将为人们永久怀念。张湾乡党委、政府和关沟村称他是张湾的好支书、是党员的楷模、张湾人民的好儿子。

  好支书,你是村民心中的一座丰碑

  关沟村的村民们说,张同康是一个敢闯敢干而且人品实在的能人,他炒过瓜子,养过鸭,开过豆腐坊、商店,办过预制厂、冷饮厂、沙石场。靠着诚信二字,他成了村里最早致富的人。但他从不财大气粗,而是做人低调,多行善事。

  村委会主任王金刚说,支书是俺的老师和标尺,村里每引进一个项目,他都要征求大家的意见和建议,从不武断作决定。

  1999年3月,张同康当选村支书时,全村1000多口人人均仅有3分耕地。300多户人家住在三条深沟两侧,村中道路全是土路,坑洼不平;自来水管道、用电线路破旧失修。

  村会计王爱国说,在张同康倡导下,2003年村里推出“村民争揭致富榜”评比竞赛。各行各业,只要出众,就能获奖。比如,打工的年收入在6000元以上的,小麦、玉米单产500公斤以上的,大田蔬菜每亩收入800元以上的,好媳妇、好婆婆、好家庭等均可获奖。2004年农历大年初一,第一届竞赛开奖,村里300多户家庭70%获奖,这极大地提升了村民的自信心和自豪感,激励村民竞相致富。

  2001年,张同康到郑州学习,从一个科研所听说有个日本萝卜品种产量高、品质好,他买了些种子,让在家种田的人试种,成功了再付种子款;不成功,风险由他担。村民曹月娥是受益者之一,她家种了2亩多,每亩赚了1000多元,但100元种子款是张同康垫的。张同康说,你家困难,不用还了。

  他的邻居杨宝屯哽咽着说,为了村民致富,他把心都操碎了。这几年,他一直在外给大家找活。近到本市本省,远到东南、西北。他出差开的是自己的车,吃饭、住店、跑事花的都是自己的钱。村会计王爱国说,他从不要村里报销。他说,村里没积累,咱个人垫得起。

  这几年,村里修路总长5公里多,修路所需的石子、沙子全部从他家的沙石场拉来,分文没掏。村民算了算,光这一项就有几十万元。

  近几年,村民家家盖了新房,多数人家盖房所需的沙子、石子全部来自他的沙石场,付款的寥寥。为啥?他不要。他说,乡亲们还不富,不能叫大伙借钱盖房。

  曹月娥大婶说,2003年,张同康决定建学校,曹问,钱从哪来?张说,我拿出一半。这一年,投资50万元的新学校建成了。

  电工尤建设说,支书生前还把村里的自来水管网和用电线路彻底改造。他这一任,为关沟造大福了!

  村民孙亚军说,1997年,他的堂弟孙国伟得急性阑尾炎无钱手术。堂弟向他借钱,他只能拿出300元。急切之际,他去找张同康,张当即借给800元。至今这笔钱尚未归还。

  1999年,村民杨宝屯患脉管炎,走不成路,家里的钱花光了病也没好,医生说可能要截肢。张同康当即召开干部党员会议,号召全村人捐款,很快筹够了治病钱,他因此保住了双腿。“在我心中,他是最大的恩人。”杨说。

  村干部刘雪梅说,杨苦娃、南轶华和石列成(均为化名)是先天智障,张同康逢年过节,从不忘给他们置办米、面、油和衣物。他对村干部说,他们生活不好,是咱的失职。

  现在,关沟村和一个邻村的近百名村民在三门峡市某烟草公司干劳务。这事是支书和妇联主任南玉娥操办成的。原来,前年一个偶然机会,张同康、南玉娥认识了该烟草公司的人。他们便打听公司有无适合上述村民干的活。该公司答复说有整理烟叶的活,但是怕关沟人干不好。张同康、南玉娥赶紧拜访公司负责人,承诺为公司负责到底。几十名村民因此获准“试用一段”。试用一段之后,公司方很满意。几十名村民每月有几百元收入,上下班有专车接送。邻近一个村的人很羡慕,也来求助张同康、南玉娥,他们没有推辞,也在该公司为邻村几十名村民找到了活。

  近几年来,关沟村还有几百名村民在省内外从事不同的营生。72岁的老支书范铁桩说,同康思维活跃、经常能找到致富的机会,一向恋家的关沟人现在能走出去与同康是分不开的。

  张同康走了。但村民们说,咱们的好支书没走,他是关沟村村民心中的一座丰碑。

  编后语

  上世纪60年代,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带领兰考人民战天斗地,鞠躬尽瘁;上世纪90年代,领导干部的楷模——孔繁森把一腔热血洒在了雪域高原;2007年新年伊始,好支书张同康在领跑关沟村父老致富的路上带着遗憾离去。

  党的好干部一心为民的传统一脉相承。

  在新世纪新阶段,中国共产党把“和谐”作为奋斗目标鲜明地写在了自己的旗帜上。构建社会主义

和谐社会,必须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以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一滴水可以折射出太阳的光芒。”张同康,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党的基层干部,他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和新农村建设的实践中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用自己的生命诠释了“共产党员”这四个字的真正含义。共产党正是因为有了千千万万个张同康式的党员,才能永葆生机和活力。

  张同康离我们而去了,但他还活着,活在关沟村父老的心中,活在无数中华儿女的心中。在他的精神鼓舞下,会有新的张同康站出来,带领关沟村的群众去完成他未竟的事业,会有更多的张同康站出来,带领我们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中奋然前行。

  □记者甲蕤 文 记者甲蕤 通讯员杜杰图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2,830,000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