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52岁高位截瘫老人自学成才造出小汽车(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23日01:56 信息时报
52岁高位截瘫老人自学成才造出小汽车(组图)
黄瑞山驾着自己造的车在家门前转圈,引来路人观看

52岁高位截瘫老人自学成才造出小汽车(组图)
造这辆车花了黄瑞山7000多元

  平凡人能手工造出像模像样的小汽车已不是令人惊叹的新闻,但是,一个患高位截瘫、患类风湿病、生活难以自理的52岁老人也能造出一部小汽车,有人相信吗?如果不是亲眼所见,真难以相信,影入记者眼中的一辆模样有点古怪、设备简陋的小汽车竟是出自这位老人之手。居住在惠州市惠阳区淡水街道的黄瑞山,仅上过两年半的小学,虽惨遭病痛的折磨,却坚持在与命运进行不屈的抗争。他通过自学成才学会电器维修,靠给邻居们维修各种家电来养活自己,其顽强的毅力和拼搏精神无不为之而动容。

  病情严重仅上学两年半

  9岁那年,黄瑞山有天放学回家时突然感到双腿关节隐约疼痛。当时村医说只是关节炎,但看了几次病,吃过消炎药后仍没很大起色,就这样就拖着又过了一段时间。

  后来,为了治好病,家人带他到广州中山第一附属医院治疗。经检查发现,他患了类风湿病,肾脏也出现了毛病,而且病情反复发作,医生都束手无策,结果他的病情越来越严重。

  由于全身关节疼痛,黄瑞山仅上了两年半的小学就辍学了。看到同伴每天能背着书包高高兴兴地去上学,而他只能拿着拐杖呆呆地靠在门边上,黄瑞山心里有说不出的痛苦。

  15岁时,黄瑞山小腿的关节炎已蔓延到大腿。他回忆,“当时在农村,家境贫困,家里人为了我的病,已花费了很多钱。到后来,实在没能力再拿出钱来给我治病。”说到这里,老人停顿了几下,声音越发哽咽:“为了筹到医药费,父母把家里能卖的门板也给卖了。”

  高位截瘫累家人曾自杀

  到23岁时,黄瑞山下肢没有知觉、肌肉松弛无力,已基本不能走动,他已成为高位截瘫、腿不能弯曲的人。对黄瑞山来说,就意味着他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

  黄瑞山在家里排行老二,上有一个姐姐,下有一个弟弟和妹妹。提起弟弟,黄瑞山忍不住发出低沉的哽咽,觉得自己害了他,正是自己给家人带来的拖累,才导致弟弟连初中都没有机会读。

  黄瑞山看着自己耗掉了家人所有的储蓄,给家里带来沉重的负担,当时他觉得生命是那么无情和残酷,他想到了自杀。几经挣扎后,在1978年的一天深夜,黄瑞山用电线死劲地缠在两只拇指上,想把自己电死。但是由于他的体质太弱,电流没停留几分钟,他就经受不住痛苦,嘴里发出痛苦的声音。睡在隔壁的父亲听到声响,立即跑过来及时救了他。此时,黄瑞山的两个拇指已被烧焦,其中左手还烧坏了一根筋,血肉模糊。

  奋发图强自学电器维修

  当他自杀被家人救过来后,黄瑞山开始不断地思索并不断反问自己,“难道自己就这样自暴自弃吗?”

  后来,黄瑞山经常收听电台的励志节目,里面报道了不少关于残疾人奋发图强、笑对人生的事例,在他心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我要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决不做家庭和社会的累赘。”黄瑞山对自己说。

  当时有个名叫梁爱民的下乡知青,平日喜欢摆弄些电器,在一次偶然的结识下,梁爱民成了他的电器启蒙老师。随后,梁爱民送了本《电器维修》的书给他,让黄瑞山接触到了最初比较科学的理论知识。后来,梁爱民又送了一本《四角号码新词典》给他,正是这本词典,教会了黄瑞山认识了许多汉字,让他日后在自学的过程中,无师自通。

  就这样,靠着这种顽强拼搏的精神,他坚持躺在床上,努力去理解专业术语,遇到问题,就做笔记,拆零件、组合零件。为了更好地自学电器维修,还订阅了《无线电杂志》、《电子报》,想尽一切方法去解决问题。对于长年累月躺在床上的他来说,那种痛苦滋味对常人来说是难以想象的,他就以这种方式坚定地选择了自学成才的道路,去实现人生的价值。

  造辆能用的车实现自立

  为了能到外面活动,黄瑞山脑海里萌发了一个奇怪的念头:自己能造辆车吗?2000年,黄瑞山开始将这个想法付诸于行动。小车的

发动机是他专程托妹妹到广州花了2050元买来的。随后,他从
摩托车
、三轮车等机械原理中获得启发,为此,他设计出不少的方案。

  “造一辆自己能用的汽车,我不需要任何人照顾,完全能够自立。”黄瑞山对记者说出了自己的想法。这时,记者看到了一幕令人心酸的场景:老人依靠手的臂力站了起来,他小心翼翼地移动着身躯,然后快速移到床上。整个动作连贯一致,而为了做好这个动作,黄瑞山只能每

天花费许多功夫去锻炼。他拿出那些汽车设计图纸给记者看,那些用铅笔勾勒出来且不太专业的轮廓,却见证了老人长久的心血。

  经过不断的努力和摸索,黄瑞山终于设计出和普通摩托车要“挂挡”最大不同的地方,就是可以自动拨档,这样腿部就不需要用力,便能启动车的运行。2003年,黄瑞山又利用“杠杆原理”做出了一个能牵动56个齿轮的方向盘。他对记者说,齿轮组经过减速,推动拉杆,以此实现转弯的目的。在造车的过程中,为了寻找到合适的零件,让侄子推着他到处跑,终于找到了适合做汽车大梁的“槽钢”,而这“槽钢”足有200斤重。期间,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造车停滞了一段时间,2005年,他终于将只花了7000多元成本的小汽车制造出来了。

  记者指着家门外那部车问道,“现在还能用吗?”“当然能用!”黄瑞山回答道。他推动着轮椅,坐上车后就启动马达在门前的空地上转了一圈。小车那奇怪的模样,引来不少路人驻足和围观。

  记者手记 永不言败才是真正强者

  临走的时候,记者看到老人年迈90岁的父亲,想和他讲几句话,但询问了两声都没得到回应。黄瑞山的侄女告诉记者,爷爷耳聋,听不见。记者便问黄瑞山大侄女黄少华,“生活在这样的家庭里,你有什么体会?”20岁的少华不加思索的说,她从小目睹了大伯痛苦的遭遇,让她学会了要爱惜自己,要让生命过得更有意义。

  的确,厄运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一种可怕的打击,但在与厄运做顽强拼搏、殊死斗争时,自己的精神和心灵也经历了前所未有的磨练与升华。只有那些经历过这种抗争的人,才懂得人生的真正意义,也只有那些愈挫愈勇、永不低头的人,才是生活的真正强者!这一点,我们从黄瑞山老人身上看到了。本版文、图 时报见习记者 黎秀敏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270,000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