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农民32年拿出10万元资助164名贫困生(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9月01日01:36 大众网-齐鲁晚报
农民32年拿出10万元资助164名贫困生(组图)
老朱在阅读学生来信

农民32年拿出10万元资助164名贫困生(组图)
老朱与受助学生们在一起。

  菏泽单县龙王庙镇朱杨楼村54岁的普通农民朱瑞方,中等身材、憨厚朴实,一脸的幸福状。熟识他的人都亲切地称他为“老朱”。就是这位普普通通的“老朱”,却做了一件不普通的事:在从部队复原回乡务农的32年中,他省衣食、戒烟酒,先后省出10万元资助164名贫困学生,其中56名考上了大学,33名走上了工作岗位。

  第一次资助别人,他拿出了积攒多时的30元钱,心里满是兴奋

  老朱1953年出生,幼年时家境贫寒,初一只读了半年就辍学回家,1970年12月应征入伍,来到了甘肃张掖市,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部炮兵连的一名侦察员。有一次内部训练,他的职责是计算出敌我双方的距离,由于不懂相关数学知识而没能胜任,这件事,使他深刻认识到文化知识的重要性。1971年7月在填写入党志愿书时,他在“入党后怎样工作”一栏中写道:“我入党以后将节约用钱,捐资助学,让身边的贫困生掌握保卫和建设祖国的技能。”

  同年8月份,老朱随连队进驻了当地一家设计院,认识了当地一司机时维钟。他了解到时维钟父母妻子皆重病在身,两个孩子上学,家境十分困难后,便将自己积攒多时的30元钱全部资助给了时维钟。老朱回忆说,自己的想法和愿望开始实现了,当时心里很兴奋。当兵期间,自己没往家里寄过一分钱,全部收入都捐给了当地贫困生。

  30多年来,资助的学生换了一茬又一茬,村里人说老朱疯了

  1975年2月,服役期满后,老朱回到了老家单县杨楼公社朱杨楼大队,同年6月在公社武装部当起了临时材料员,每月有十几元钱的微薄补贴。就在这时,得知孟庄大队王贵林家中十分困难,读初中的女儿王香兰成绩优异但面临辍学,老朱便将自己的100元复员费送给王贵林,让他供女儿上学。1982年,王香兰以优异的的成绩考入华西医科大学。从其读初中到1986年大学毕业的11年间,朱瑞方先后给予了她5000余元的资助。

  从资助王香兰上学开始,此后单县因家庭困难面临辍学的学生,一批一批成了朱瑞方资助的对象。

  今年夏天,老朱先后在单县一中、二中、第二职业高中资助了5名贫困生,每名学生1000元。同时还拿出5000元,资助龙王庙小学50名贫困生。

  30多年来,类似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老朱说,自己有个小本本,记下了不少受助学生的姓名,100元以下的根本就没往本上记。他说,这不是账本,自己多次明确地告诉学生家长:这钱不是借给你的,而是无偿给你的。30多年来,老朱先后资助了164名贫困学生,资助款达十万元。

  村里人私下里都说,老朱疯了。老朱自己却说,凡是自己愿意做的事,一定会坚持干下去。

  老朱的做法起初家里人并不同意。但家人的反对始终没能改变他捐资助学的计划。

  2001年春天,儿子朱坤鹏要结婚了,但盖房的钱一直没有着落。为此,老朱腾出半间厨房作为儿子的新房,用砖支了一个竹板当喜床。儿子、儿媳曾对老朱说:“爸,我们一辈子就这么一回,没房没床也就罢了,总该摆场酒席让我们风光风光吧!”得到的回答却是:“喜事新办,不铺张浪费,不摆酒席。”儿子、儿媳听后非常不满,到爷爷奶奶那里告状,老朱的父亲拿着大扫帚就往老朱身上抽,但酒席最终也没摆成。

  老朱说在前后半年多时间里,没能得到家人的理解,他心里难过极了!痛苦时就翻看受助学生的来信,从字里行间寻找安慰。“我想,终究有一天他们能理解我!”

  随着时间的推移,家人对老朱的义举逐渐理解。80岁的老母亲最为支持,老人曾多次对家人说:“他赞助孩子上学是好事,比把钱花在喝酒、赌博上强。”今年5月,老朱听说慧光中学学生母春辉患骨癌住进

医院,老母亲手捧多年来攒下的硬币和毛票,共计200多元都给了老朱。

  老朱说,钱是从嘴里省、身上拽、脚下蹬出来的

  记者好奇地问老朱捐出的钱从哪里来?老朱

幽默地回答:钱是从嘴里省、身上拽、脚下蹬出来的。他细细地向记者算了一笔账。

  老朱家里有9亩地,还养着牛、羊等牲口,一年下来能有1万多元收入,自己在镇政府当着临时工,每年也能挣3000多元钱,另外自己擅长书法,创作的字画也能卖几个钱。几年前在河滩上栽速生杨树,一次卖了1万多元。老朱把这些钱都攒了下来,全部用在了捐资助学上。

  30多年来,老朱节衣缩食,戒烟戒酒,没给儿子盖新房,也没给女儿买嫁妆。从家到城里15公里,坐公交车需要4元钱,老朱不舍得花,来回都是骑自行车。他说,能省一分是一分,钱要花在刀刃上。

  今年春节,老朱一家只花了85元钱,买了3斤猪肉、4斤羊肉,另外买了5元钱的鞭炮。在苏州打工的小女儿给寄了2000元过年,他却拿出1000元给了单县职业高中的10名家庭困难学生,另外1000元给了在云南农业大学读书的贫困生张家顺。

  起初全家反对,后来老母捧出硬币毛票支持

  很多人都问过老朱:“你又不是大款,放着好日子不过,到底图个啥?”

  “图个啥?我啥都不图。我是一名党员,资助贫困学生上学是我的意愿,也是我入党的誓言和承诺,在这30多年中,总是避免不了个别人对我的讽刺挖苦,说我出风头、神经病,但我从未放在心上。”

  1986年,受资助的王香兰毕业后到青岛工作,现已成为一家医院的主治医师。她多次邀请老朱去青岛生活,都被老朱婉拒了。每到过年,受到老朱资助的学生们都会登门拜年。老朱说,这个时候,他感到自己是最幸福的。

  1992年,受资助的任云丽大学毕业,分配到菏泽后调到青岛市某公司工作,在青岛市安了家。她准备将在菏泽的住房赠送给老朱,以示报答,同样被老朱拒绝了,他说;“要你的房子,那就违背了我当初的诺言,也失去了我捐资助学的意义。”

  老朱说,只要自己活着,就会把捐资助学的善举一直做下去。

  文/片 黄体军 高登福 景佳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携手新浪共创辉煌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