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63岁老人为照顾瘫痪妹妹终身未娶(组图)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9月12日15:36 贵州都市报
为照料残疾的妹妹,63岁的哥哥至今未娶。 用这一生,陪伴瘫痪妹妹。 长兄如父 冲着每月42斤粮食,当时骨瘦如柴的王兴主动申请到镇宁自治县斗糯林场当了伐木工。 1957年7月的一天下午,天很阴沉。 13岁的王兴刚放学回家,就看到平时聪明活泼的幺妹王兴惠躺在床上,肚子鼓胀。焦急的母亲已请来当时在安顺城里一位有名的老中医,正在为妹妹看病。 老中医看完病,王兴随他取回了一副中药。煎好药让幺妹服下后,一家人就这样慢慢期待着王兴惠好起来。 不料,服下中药几个小时后,年仅5岁半的幺妹突然口鼻流血,手脚不能动弹,全身顿时瘫痪。 事后,当时的安顺地区卫生局认定王兴惠的瘫痪与这位老中医开错的药方有直接关系,当时只是在有关会议上对老中医进行了批评。 王兴的父亲是国民党的旧军官,解放后被人民政府判刑劳改多年(已平反),家里的一切只有靠母亲支撑。 好在当时的安顺火车站货场长期招人洗食盐麻袋,洗一条,可得3分钱。母亲一洗就是20多年。 本来,王兴应该有九个姊妹,但老大、老二和老四、老五均不幸夭折。王兴排行老三,算是活下来的五个兄弟姐妹中的大哥。 就在王兴惠瘫痪在床的这一年,王兴初中毕业,因成绩优秀被推荐到贵州民族学院预科班继续读书。 但考虑到自己是家里的老大,加之幺妹又瘫痪在床,为了减轻母亲的负担,王兴决定放弃继续深造的机会,开始在外打零工。 1958年,安顺机械安装队招工,他被招了进去。1961年,三年自然灾害开始,王兴所在的安装队人员要开始缩减分流。 按当时的规定,如果分流到劳动强度大的林场当伐木工,每人每月可获得42斤粮食,而分流到其他单位的每人每月只有21斤粮食。 冲着42斤粮食,当时骨瘦如柴的王兴又主动申请到镇宁自治县斗糯林场当了伐木工。 到了林场后,每次做饭时,他便将从附近乡场上买来的豌豆磨成的粉掺进大米中,节省下一半大米。平时休息时,他又与同事到山林中捡木耳和竹笋,并将它们晒干。 每个月的月末,王兴便扛着从牙缝里省下来的20来斤大米、晾晒干的一大袋干木耳和竹笋,赶几十公里路回到安顺家中……而此时,家里的母亲和弟弟妹妹们往往都快断粮了。 此后的数年间,王兴又换了好几个工作,先后当过刻字工、开山工、搬运工、泥水匠、理发匠等等,并参加过湘黔铁路的修建。不论工作如何艰苦,他都在想方设法帮助母亲支撑着这个家。 核心提示: 他叫王兴,今年63岁,是安顺中风专科医院院长。为了照料残疾的妹妹王兴惠,他至今未娶;已经50多岁的残疾妹妹也至今未嫁,一心辅佐哥哥开办医院。 两年前,这对善良的兄妹收养了两名孤儿。两个孤儿亲切地称他叫“爷爷”,称她叫“姑太”。 这个特殊的家庭正被越来越多的人知晓,也正在感动着越来越多的人。 弃文从医 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后,王兴决定放弃继续上大学的梦想。他要自学医术让妹妹重新站立起来。 王兴在镇宁斗糯林场工作大约8个月后,由于居住环境恶劣,他与别的一些同事一样,不幸染上了疟疾,被林场送到了安顺住院治疗。 刚住院不久,王兴获得一个消息,全国第一次高考将在三个月后举行。王兴找来高中的课本,边住院边学习,三个月时间便学完了所有高中课程,并顺利参加了高考。 没有料到的是,他竟然考上了,被贵阳师范学院(现贵州师范大学)历史系录取。但遗憾的是,在学习半年后,因为疟疾复发,因怕传染到其他同学,王兴被迫退学回到安顺当起了理发匠。 而此时,瘫痪在床的幺妹王兴惠已经15岁了。看着一天天长大却不能下地的幺妹,王兴开始担忧起了她的未来。 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后,王兴决定放弃继续上大学的梦想。他要自学医术让妹妹重新站立起来。 作下决定后,王兴将自己平时爱看的所有历史书籍、文学名著和自己写的小说底稿统统锁进了箱子。 此后,伴随他的,就是一些厚厚的中医医学书籍。同时,他还跟随一位有名的针灸师学习针灸。 闲暇时,他开始利用弟弟妹妹们读过的小学课本,教王兴惠读书写字,还专门请来老师教她打算盘。 1969年底,王兴利用在安顺鞋厂卫生室当卫生员的机会,到当地两家医院进修,学习到了扎实的西医理论基础。 1976年,上海一个专家医疗组到都匀开展诊疗活动。此时,王兴惠因长期患病,手和脚严重变形。王兴听说后,便带着幺妹去都匀请专家做矫正手术。 手术回到家后,王兴继续用针灸为王兴惠治疗,并指导母亲和弟妹们帮助她做康复锻炼。在大家的努力下,两年后,王兴惠竟能下床架着双拐行走,还可以做一些煮饭、洗碗、扫地、洗衣之类的家务。 更令王兴感到欣慰的是,幺妹非常聪明,几年时间下来,她已认识了不少字,还可独立看书看报,而且算盘学得非常精通。 1980年,王兴报名参加全国中医医师考试,之后成了现在的安顺开发区幺铺卫生院的一名医生。
【发表评论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