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徐光启利玛窦后裔在上海相聚(组图)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09日05:20 东方早报
光启公园里徐光启与利玛窦雕像。早报记者张栋 图 昨天,倪波路(左)、徐承熙(中)、利奇(右)碰杯庆贺相聚。 这场相逢,等待了400年。刚从意大利的古城玛切拉塔风尘仆仆地赶来,65岁的利奇花白头发,坐在57岁的徐承熙旁边就像一位来自异国的兄长。这情景一如光启公园里刚刚揭幕的雕像:400年前他们的祖先,年长10岁的利玛窦也是这样与徐光启论道。 昨天,在纪念明朝著名科学家徐光启暨《几何原本》翻译出版400周年纪念活动上,徐光启、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及另一名德国籍传教士熊三拔,这三位世界上最著名、最完整且流传最广的数学著作———《几何原本》翻译者的后裔终于实现了第一次跨越历史时空的聚会。 文化领事牵手再续前缘 1607年,徐光启和利玛窦完成翻译《几何原本》前六卷,同年在北京印刷出版。从《几何原本》到三棱镜,徐光启和利玛窦的友谊实现了中西文化平等交流的盛景。徐光启也被称为“向西方寻找思想的第一人”。 400年后,徐汇区文化局副局长宋浩杰在筹备纪念活动时,遇到了意大利驻沪领事馆的文化处处长倪波路。无意中,他得知倪波路正是当年接替利玛窦、协助徐光启工作的另一位传教士熊三拔的后人。“有没有可能找到利玛窦家族的后裔?”出乎宋浩杰预料的是,倪波路马上拿出了自己的手机,电话的另一头连上了亚平宁山脉上的中世纪小城玛切拉塔,原来利玛窦的后裔利奇正是倪波路家的世交,两家人相距不过半小时车程。于是,一场400年前经历千辛万苦跋涉的相遇,在21世纪轻松地变成了现实。 继承先祖爱好传承文明 徐光启第13代后人徐承熙现在上海一家公司担任行政管理工作。1955年,徐承熙的父亲徐海林将徐光启墓捐献给国家,1962年徐光启400周年诞辰,徐海林又将世代传承的8大本徐氏家谱捐给了国家。如今,徐承熙和他的四个兄弟姐妹都事业有成,徐氏后人也都继承着先祖对科学的爱好,以当医生和教师的居多。而在遥远的意大利,利玛窦逝世后的200年里,他的成就还没有得到广泛了解。利奇回忆说,他的家族对于利玛窦事迹的重新觉醒是在上世纪初,如今利奇是玛切拉塔大学利玛窦研究中心的教授,而玛切拉塔城内就有一条著名的利玛窦大街。 与中国有着深厚渊源的倪波路出身于意大利世家,1985年以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外交官身份被派驻北京3年,2006年他又被派任驻上海总领事馆文化处长。倪波路的儿子在3个月大的时候就来到中国,如今已经22岁,会说一口流利的中国话。 后人互赠礼物相约再见 为了这次聚会,徐承熙特地翻拍了徐光启和利玛窦的全身画像做成相册,和一张刻有徐承熙全家照片及上海景色的DVD一起送给了远道而来的意大利朋友,而利奇则准备了一份特别的礼物,一本利玛窦用中文写的著作《交友论》。在利奇看来,这本谈论友情的著作来作为400年后再续友情的礼物,再合适不过的了。 “2010年,在我的家乡会举办利玛窦逝世400周年纪念活动,希望能邀请到我的中国朋友。”利奇说,很多中国人都知道了徐光启的意大利朋友,接下来他要让更多的意大利人认识和了解利玛窦的中国朋友们。早报记者 姜丽钧&NBSP;&NBSP;&NBSP;< p>
【发表评论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