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地震幸存者为遇难者默哀祈祷(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5月20日09:16 现代快报
绵阳地震幸存者为遇难者默哀祈祷(组图)
全国各地群众为地震遇难者哀悼

绵阳地震幸存者为遇难者默哀祈祷(组图)
学生为遇难同胞祈祷

绵阳地震幸存者为遇难者默哀祈祷(组图)
小欣宜正接受救治 资料图片

  14点28分,绵竹市遵道镇的一片废墟前。

  原本一派繁忙的救援场景瞬间定格,推土机、挖掘机、吊车,100多个小时以来首次全部停止工作。有人在默默落泪,有人咬紧了嘴唇,有人紧蹙眉头,短暂的寂静中足以听到自己的呼吸声,即刻,所有的车辆在同一刻按响了喇叭,持续而凄厉……

  我的手里还拿着采访本和笔,此刻却重似千钧,怎么也抬不起来。我不想记,哪怕就一个字。连日来的所见所感,早已尽在我心,此刻正翻江倒海,一幕幕,自难忘。

  当喇叭声响彻天际,我泪眼迷蒙。这响声,一定盖过了山崩地裂的那一刻。不要怕,我们为你们送行,每一位逝者都值得我们尊重,你们用生命承受了这场灾难。

  当喇叭声响彻天际,我给自己信心。每一次深入采访,眼前所见都让人难以接受,是否人真的如此脆弱?但是继而,我总能源源不断地收获来自内心的感动,每一张救援战士的脸,无论是士兵、参谋长,还是将军;每一位志愿者的汗珠,无论是洋面孔还是中国人;每一位幸存者对生命的感恩,知足而自强。这种力量汇集到一起,面对所有的消极和恐惧都无坚不摧。

  当喇叭声响彻天际,我明白了什么是生命。废墟中的存活者用160多个小时的奇迹,证明“决不放弃”四个字的无限可能。救人、救人、再救人、还是救人!当灾民重新回到已成一片废墟的家,搜寻还可以使用的东西时,他们已经战胜了起初的惊慌,像燕子衔泥般,期待并开始重建自己的家园。孩子们的大眼睛里,不再只有晃动的泪珠,太阳的光晕在闪烁……

  这就是生命的意义,永怀希望,永不放弃。

  我们很久没有这样的触动,但一次已经足够。

  快报特派记者 郑春平

  哀悼日,为遇难同胞祈祷

  流泪吧!但不哭出声来

  每个人的胸口都佩戴了一朵洁白的纸花,上面一个黑色的“悼”字。这上万朵纸花是众多志愿者花了一个上午的时间赶出来的。

  九洲体育馆,这个安置了上万名灾区群众的庞大建筑,在午后的阳光中闪着刺眼的白光。白色是最符合当下氛围的颜色。广场中央有三根旗杆,都下了半旗。体育馆的高音喇叭里一遍又一遍地播着国务院关于全国默哀的公告。

  上万人的体育馆里没有任何的嘈杂声,一切都显得那么井然有序。这些灾区来的群众坐到自己的床铺上,有的在睡觉,有的在整理捐赠来的衣物,有的在吃饭。当天中午,他们除了米饭之外,还能吃到香喷喷的红烧茄子。

  14:00,哀悼即将开始。在体育馆二楼东侧的一个铺位上,一个76岁的老奶奶正在梳头。这位老奶奶姓李,在这次地震中,她失去了老伴,还失去了一个儿子。她很仔细地把头发挽了一个髻,随后,又从捐赠的衣服里拿出一件黑色的外套,把身上满是泥土和灰尘的衣服换了下来。穿着干净的衣服哀悼逝去的人,是对死者的尊重,这是当地的一个习俗。老奶奶把衣服换好后,颤巍巍地站起来,往广场走去。这时,地板突然一阵微微的抖动,余震又来了。老奶奶没有停下脚步,来到广场上,和其他人一起,朝着北川这个方位,低下头,那里,埋着他们的亲人和朋友,也埋着他们一辈子都不会遗忘的伤痛。

  每个人的眼里都含着眼泪,但是,我们都抿着嘴,防止自己哭出声。有些人的肩膀抖动得厉害,旁边的人就会搂住他,进行安慰。

  这是一个沉默的追悼会,但沉默里透着坚强。

  3分钟过去了,但许多人站在那里,仍然保持着低头的姿势,久久不愿离开。这场悲剧需要他们用余生来哀悼。

  就在警报声在上空回旋的时候,一个5岁左右的小男孩,光着上身,蹦跳着来到父亲的背后,抱住他的腿,想要说些什么,但父亲没有理他,仍然低着头。小男孩感到了无趣,离开父亲,继续往广场上走。他突然抬起头来,他的上空是一架正在飞翔的飞机,拉出了两条长长的白色烟雾。

  小男孩抬着头,忽然笑了。

  希望这场悲剧的阴影不会在这些孩子心中留下一辈子。

  快报特派记者 朱俊骏

  面对灾难,选择坚强

  昨天14时28分,被安置在绵阳九洲体育馆的灾民学生们为四川汶川大地震遇难者默哀3分钟,正在采访拍照的我,放下了相机,低下了头,闭上双眼,为在大地震中遇难的同胞祈祷,祈祷他们在没有回路的世界里永远幸福。

  3分钟的时间里,我的脑海里不断浮现出这几天遇到的画面。这几天,死亡的阴影,在地震灾区的残垣废墟上徘徊游走,不断传播着悲怆的消息;这几天,我们的眼睛一直蒙着层层泪水,看着那揪心的画面和涌动的爱心,再坚强的人也忍不住泪流满面。

  但是昨天,我没有哭。现场的很多人也没有哭。大家都选择了坚强。“因为,一切都会好起来的。”这是我采访的北川中学幸存的一位老师说的。的确,一切都在好起来。不是吗?虽然现在救援人员还在灾区不停地搜救,但好消息也不断传来:北川中学高三学生在没有伴奏的国歌声中复课,绵阳灾区九洲帐篷学校也正式开班,小欣宜的伤情明显好转,亲人也找到了;第一个“地震宝宝”健康出院……下面几天,这样的好消息应该还会不断出现。面对天灾,我们可以对大自然的残酷无情心生怨恨,但我们明白,怨天尤人不会让逝者复活,勇敢地站起来才能重建我们的家园。逝者已去,生者犹在,面对灾难,我们怎能不选择坚强?

  快报特派记者 张星

  小欣宜的亲人找到了

  温总理为她让路、江苏医生为她手术的小女孩宋欣宜,引起了全国人民的关注,很多人看到可爱乖巧的小欣宜,表示要收养她。小欣宜现在怎么样了?记者昨天在绵阳市第三医院采访时获悉,在江苏省人民医院医护人员的精心护理下,小欣宜的情况也开始好起来,不仅病情明显好转,而且她的亲人找到了。

  躺在病床上的小欣宜拿着个玩具手机,奶奶正给她喂饭。记者蹲下身来问:“小欣宜,还记得叔叔吗?”刚才和奶奶一直用方言说话的她,突然用普通话奶声奶气地说:“认得,那天晚上你来看我的。”说着说着,她露出了甜甜的笑容。在这次大地震中,被压在垮塌的房屋下的3岁小女孩宋欣宜,在已经逝去的父母身体翼护下与死神抗争了四十余个小时后获救。她的奶奶在老家平武县,虽然房屋倒塌,但逃过了一劫。而她的二叔也幸免于难。小欣宜的舅舅也从江苏赶回来了。看到这么多亲人围着她,小欣宜昨天的情绪特别好,每隔一会就笑了起来。

  她的奶奶说,小欣宜的名字应该是宋馨懿,当时孩子又说不清楚,抢救时就写成了宋欣宜。“孩子的爸爸妈妈没了,但我们还在,孩子的叔叔、舅舅都在,我们一定好好地培养孩子,让她快乐地成长。”奶奶说。

  听到奶奶说这些,小欣宜突然插话说:“妈妈死了。”一时病房静寂下来,没有人说话。过了一会,她竟然又笑了起来,“我妈妈明天会来找我的。”才3岁的小欣宜,根本不懂得死代表着什么,她还一直期盼着爸爸妈妈出现,有时还会哭闹着要爸爸妈妈;她还不知道自己已经截肢了,她还不知道自己已经少了一条腿。听了孩子的话语,奶奶低下头,抹起了眼泪。

  令人欣慰的是,聪明乖巧的小欣宜的伤情已经明显好转。江苏省人民医院副院长孔祥清告诉记者,今天再给小欣宜挂一次抗生素,就可以改为口服抗生素了。过一段时间,小欣宜就可以出院了。

  快报特派记者 张星

 [1] [2]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