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据悉全国40余万公民名叫国庆(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0月01日04:05  大洋网-广州日报
据悉全国40余万公民名叫国庆(组图)
工人“国庆”在维护矿内火车头

据悉全国40余万公民名叫国庆(组图)
农民“国庆”在自家开的士多里

据悉全国40余万公民名叫国庆(组图)
医生“国庆”每年国庆节几乎都是在医院过生日

  开篇语:在共和国迎来59岁华诞的日子里,本报在广东寻找着一群特别的人,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国庆”。据全国公民身份证号码查询服务中心公布,全国名叫国庆的公民有40万人之多。这一个个面孔各异的“国庆”尽管年龄、职业、境遇各不相同,但他们的发展轨迹也被特定的年代烙刻上了许多共同的符号,他们的人生却与共和国紧密相连。他们的经历,他们身上发生的故事,您或许都能够找到自己的影子。他们的人生际遇,为历史所决定,也构成了历史的一部分。我们试图通过筛选上个世纪从50年代开始至90年代的各阶层“国庆”,通过他们平凡的视角感受时代的变迁。

  公务员“国庆”:山区城市变身现代都市(生日:1956年4月16日)

  黄国庆:我的名字是一个激情燃烧年代的见证。

  蓝天白云下,一幢幢摩天大厦拔地而起。清远,昔日的珠三角“寒极”,如今已变为美丽迷人的现代化江滨都市。“真是再难相信这就是那个过去路不平、到处是竹林的老清远了。”年过五旬的清远市民黄国庆感慨不已。

  1975年,高中毕业的黄国庆来到清新县桃源当起了民办教师。无数个风雨交加的夜晚,他踏着泥泞行走在乡间小道上,为山里娃送去知识的明灯。“最难忘的是寒风刺骨的冬天,山里的风特别大,但心里充满激情,工作起来从不感到厌倦。”老黄的青春岁月就这样奉献给了沉寂的山区。

  为啥取名国庆?黄国庆的思绪回到了那个激情澎湃的岁月。“其实生下来的时候,家里是按族谱给我取的名叫庚生,后来读中学的时候,我经常参加学校组织的活动,特别是每年国庆节时表演大合唱,我的声音很洪亮,总是被排在前面,后来老师干脆给我改了国庆的名。我对自己的名字感到由衷的自豪,那是一个激情燃烧年代的见证。”老黄说。

  上世纪80年代,老黄被选调进乡镇当文书。90年代,全国兴起下海经商热,老黄停薪留职,下决心搞起了乡镇企业承包。那段日子,大江南北地奔波,月薪过千元,是过去工资的十多倍。

  打小从农村出来的老黄对事业的追求有着比常人更热烈的渴望。“那段日子是相当的风光,洋酒当水喝,轿车最多的时候有3辆。”老黄说起昔日的辉煌日子眼睛又变得有神了。

  然而随着经商热的过去,昔日下海的人又纷纷上岸。“我又回到了单位,经历了商海的沉浮,还是感觉到公务员的稳定生活更适合自己。”不久他成了一名国家干部。现在的工作和生活,令老黄悟出了宠辱不惊的生活原则。如今,他已是单位的副职领导了。

  农民“国庆”:我与共和国一起长大(生日:1951年10月1日)

  杨国庆:父亲祈盼我和年轻而又朝气蓬勃的共和国一起成长。

  今天是10月1日,与共和国同一天生日的杨国庆也迎来了自己57周岁生日。昨日,梅州市梅龙坪村的杨国庆说,作为普通老百姓,从记事开始,每一年的10月1日,他都要祝愿祖国繁荣富强,老百姓日子越过越好。

  杨国庆告诉记者,他出生那天刚好是共和国成立两周年的国庆节,当时当教师的父亲想都没想便给他起名叫“国庆”,祈盼自己的儿子和年轻而又朝气蓬勃的共和国一起成长。

  杨国庆说,父亲是越南归侨,上世纪40年代从越南回到故乡种田,父亲一直教育他们兄妹,做人要爱国、正直、勤奋、向上。杨国庆说,父亲的教诲他记了一辈子并且受益匪浅,现在父亲当年的教诲已成了他们家的“家训”。

  杨国庆是在同共和国一起长大的。上世纪50年代末,国家遭受严重的自然灾害,当时只有9岁的他有生以来第一次体验了挨饥受饿的滋味,和大人们一起吃糠团、咽芭蕉根。1966年,只有15岁的杨国庆离开小学,推起“鸡公车”(独轮木架子车)参加了梅县西洋氮肥厂建设。30岁不到,只有小学文化的杨国庆便学会了精湛的细木工手艺和修理汽车钣金工技术,成了村中的“小能人”。

  上世纪90年代后期,随着梅州城区的扩展,杨国庆所在的生产队成了闹市区,一家也成了城市居民。他用家中多年的积蓄,在闹市区的100多平方米宅基地里建起了四层小楼,并在新居底层开了间士多做起了小生意。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更多关于 国庆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