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46名缅甸学童享受中国义务教育(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3月25日14:45  生活新报
46名缅甸学童享受中国义务教育(组图)
放学回家的缅甸学生和边防站的执勤战士告别 本版图片首席记者陈昱州/摄

46名缅甸学童享受中国义务教育(组图)
每周,工作站的官兵们都会到学校为孩子辅导

46名缅甸学童享受中国义务教育(组图)
中缅学生灿烂的笑脸

46名缅甸学童享受中国义务教育(组图)
边防站官兵和孩子们一起游戏

  上学出国 放学回国

  缅甸学童享受中国义务教育

  对于9岁的缅甸男孩明再来说,出国读书这样的事情早已算不上稀奇,因为他每天至少要这样做2次。

  瑞丽市姐相乡银井小学,是中国首个边防学校。明再和寨子里的另外45个缅甸孩子,每天都要出国到银井小学上学,放学再回国。他们虽是缅甸籍,却能享受到中国义务教育的绝大部分优惠,只需要交书本费用,就可以在这个“国际学堂”里读书了。

  早上6点30分,明再起床了。洗漱、吃早饭、把中文课本塞进书包、戴上红领巾出门——让人几乎看不出他和普通的中国小学生有什么区别。

  从家到学校有3公里路程,明再的交通工具是一辆可爱的小自行车,同行的还有大他3岁的美凤,不过按家族规矩,美凤还要称明再为“哥哥”。

  因为每天到校最早、在班里年龄偏大,明再被老师安排执行给同学们开门的小任务,他为此觉得很光荣。

  9岁的明再,12岁的美凤,在银井小学读的却只是1年级。据了解,因为两国课程及教学质量的差异,在缅甸已读到3年级的明再和美凤,转到银井小学后只得从1年级读起。兄妹俩经过了刚来时的不适应,现在学习成绩已经在班里名列前茅。

  因为学校没有食宿条件,所以中午放学时,明再和美凤不得不骑着小自行车回家吃饭,到下午2点半上课时再返校。一天中,兄妹俩至少两度出国回国,路程虽不算太远,但也颇为麻烦。明再说,如果有人陪,他倒更愿意住在学校里。

  “为什么要来中国读书?”对于这个问题,天真的明再答得很快:“中国好,我喜欢中国。”

  “一寨两国”里的国际学堂

  银井小学距离瑞丽城有12公里,位于“一寨两国”特色旅游区的银井一社,现在为三年制(设一至三年级)小学。

  “银井村与缅甸木姐市芒修开发区芒秀村原本同属中国一个村寨,1960年中缅边界正式勘定后,才有了国界的区别,但双方的风俗文化都是相通的。”多年来积极帮助学校建设基础设施的德宏公安边防支队银井边防工作站教导员农忠茂介绍,缅方芒修开发区9个村寨的适龄小孩多送往中方小学借读,今年人数更创下新高,银井小学全校106名学生,缅甸籍学生就达到了46名。银井小学也成为名副其实的“国际学堂”。

  “在学校里,对于孩子们来说,没有国别的区分,孩子们讲同样的语言,相处融洽。”银井小学校长孙加亮介绍,为了照顾缅甸的学生们,课堂都是施行汉语和傣语的双语教学模式。银井小学还有一门其他学校都没有开设的课程——每周一节国防教育课。在银井边防工作站的大力帮助下,学校的软硬件设施得到很大改善,学校还在建设新的足球场地、篮球场以及乒乓球桌等。

  目前银井学校已贯彻国家的义务教育制度,执行“两免”、“两补”、“两保障”的政策,从2008年下半年开始,对于缅甸过来的学生,只需要交书本费就可以了。“书本购买属自愿购买。”孙加亮说,像明再,他的父母都在家务农,家庭条件在当地只算中下,而美凤的父亲几年前因吸毒过量死亡,家里只有母亲一人,经济拮据也可想而知,这也是为什么今年以来缅甸学生大幅增多的主要原因。 (通讯员 郭静静 记者 马峻)


Powered By Google

更多关于 义务 教育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