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新浪首页

图文:外国友人体验苏绣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7月21日12:38 嘉兴日报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外国友人见了苏绣也忍不住要亲手体验一回。

  “连线大运河”系列之三——华彩苏绣何处是 纤手依然山塘街

  京杭大运河出吴江向北就到了苏州

  在苏州城西北隅,有一条被誉为“神州第一街”的山塘街。正如吴歌中所唱的“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游西湖,苏州游山塘”。山塘街始建于唐代,如今记者造访山塘街是采访坐落在这里的苏州任嘒閒刺绣艺术工作室。

  刺绣是中国优秀的民族文化,有着四千多年的历史。《诗经》中就有“黻衣绣裳”的描述,陕西宝鸡西周墓出土的辩绣针法印痕是目前见到的最古老的刺绣文物。经历了千百年的薪火相传,刺绣艺术在我国形成了艺术风格各具特色的四大名绣:苏绣(苏州)、粤绣(广州)、蜀绣(四川)和湘绣(湖南)。

  苏绣艺术的发展,让苏绣艺术名家辈出。上世纪50年代,任嘒閒先生就是苏绣杰出的代表。任嘒閒是中国刺绣历史上承前启后的艺术大师,她继承了传统刺绣文化的精髓,开创了崭新的艺术风格,对中国刺绣艺术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走进玉涵堂任嘒閒刺绣艺术工作室,只见十几位年轻的绣娘正忙碌着,五彩的丝线在她们手中飞舞,最后落在白色锦缎上,演化为一幅幅光彩夺目的绣品。任嘒閒大师的长子张允凯指着绣女的手告诉记者:“做刺绣不但手要巧,手的皮肤也要光洁,苏绣艺术的精细就是靠苏州女子的纤纤素手演绎。”比如绣金鱼的尾巴,要用一根头发丝般细的丝线的六十四分之一。这样细的丝线,平常人用肉眼都几乎难以看清楚。而苏绣就是将这样细的丝线,一针一针地缀在薄如蝉翼的轻纱之上。通常小幅的作品就要绣三至五个月,中幅作品要绣一年,大幅的要绣两三年,有时还要多人合作才能完成。

  刺绣行内有句俗话:“一笔千线”。画家的信手一笔,绣娘就要千针万线。在外行人看来,刺绣就是一根针,一根线的简单动作。但在苏州绣娘手里,飞针走线变幻莫测,苏绣传统的针法就有四五十种,双面绣更是巧夺天工,而任嘒閒大师创立的虚实乱针绣把苏绣的表现技法推向了出神入化的境界。

  任嘒閒在上世纪50年代创作的苏绣作品就已经作为毛泽东主席的国礼赠给苏联。上世纪60年代,她又首创了双面异色异样绣《王杰与刘英俊》开创了中国绣坛双面三异绣的先声。晚年刺绣《齐白石像》针到意到,神情毕肖。虚实乱针绣《叶圣陶像》,被誉为“神品”。这些珍品上的根根丝线,都浸透了艺术大师一生的心血。

  上世纪80年代,为了寻找东西方艺术的共同语言,任嘒閒指导学生季绍平,运用虚实乱针绣绣制了美国摄影家罗伯特的作品《雪松》,以虚实、疏密、粗细的线条和传统打子针法再现了“松”在大雪纷飞中的层次感、朦胧感和动感,妙不可言。罗伯特曾来信写道“这幅作品折服了许多专家与同行,我认为刺绣被西方近代美术忽视是可惜的”,“简直是莫奈的再现,把空气的色彩也绣出来了”。中国著名画家吴冠中大师看了作品后说:“苏绣的精工,用到了刀刃上,我鼓掌。”从此,虚实乱针法为刺绣艺术与现代美术的融合开拓了新路。

  如今任嘒閒大师虽已仙逝,但她开创的苏绣艺术正得到发扬光大。如果说在任嘒閒刺绣艺术工作室的十几位绣娘是任先生的入室弟子在传承她的艺术精髓的话,那么在苏州近郊则有上万末曾入室的弟子同样在延续着她的光辉。今天的苏绣,不仅是艺术也是产业。

  京杭大运河水在缓缓流淌,让记者欣慰的是,千百年来大运河所孕育的灿烂文化正绵绵延续着。摄影 记者 袁培德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幻灯图集